木芙蓉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芙蓉
拼音 | Mù Fú Rónɡ |
别名 | 三变花、九头花、拒霜花、铁箍散、转观花、清凉膏 |
来源 | 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以花(芙蓉花)、叶(芙蓉叶)和根入药。夏秋摘花蕾,晒干,同时采叶阴干研粉贮存;秋、冬挖根、晒干。 |
性味 | 微辛,凉。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外用治痈肿疮疖,乳腺炎,淋巴结炎,腮腺炎,烧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0.3~1两;外用适量,以鲜叶、花捣烂敷患处或干叶、花研末用油、凡士林、酒、醋或浓茶调敷。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木芙蓉
拼音 | Mù Fú Rónɡ |
别名 | 地芙蓉、木莲、华木、桦木、拒霜 |
性味 | (叶并花)微辛、平、无毒。 |
功能主治 | 1、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中“清凉膏”。
2、月经不止。用木芙蓉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偏坠作痛。用木芙蓉叶、黄蘖各二钱,共研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其痛自止。 4、痈疽肿毒辣。用木芙蓉叶(研末)、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匀涂患处四围。 5、头上癞疮。用木芙蓉根皮研为末,香油调涂。涂前以松毛、柳枝煎汤,洗净患处。 6、汤火灼疮。用木芙蓉花研末,调油敷涂。有奇效。 7、一切疮肿。用木芙蓉叶、菊花叶一起煎不,频频熏洗。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本草纲目》:木部 >> 木芙蓉
「释名」地芙蓉、木莲、华木、桦木、拒霜。
「气味」(叶并花)微辛、平、无毒。
「主治」
1、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中“清凉膏”。
2、月经不止。用木芙蓉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偏坠作痛。用木芙蓉叶、黄蘖各二钱,共研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其痛自止。
4、痈疽肿毒辣。用木芙蓉叶(研末)、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匀涂患处四围。
5、头上癞疮。用木芙蓉根皮研为末,香油调涂。涂前以松毛、柳枝煎汤,洗净患处。
6、汤火灼疮。用木芙蓉花研末,调油敷涂。有奇效。
7、一切疮肿。用木芙蓉叶、菊花叶一起煎不,频频熏洗。
《冯氏锦囊秘录》:草部下 >> 木芙蓉
木芙蓉,禀夏末秋初之气,故其味辛,辛属金化,故能清肺,其气平,平即凉也。
故能凉血散热解毒。专治一切痈疽肿毒恶疮,排脓止痛,其花阴干,治小儿疳积如神,凡痈疽肿毒,重阳前取芙蓉叶,阴干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等份研末,蜜水调涂四围,其毒自不走散,名铁井栏散妙。
《本草从新》:灌木类 苞木类 寓木类 >> 木芙蓉
泻、凉血解毒.
辛平.性滑涎粘.清肺凉血.散热止痛.消肿排脓.治一切痈疽肿毒.有殊功.(用芙蓉花、或叶或皮或根、生捣、或干研末、蜜调涂四围、中间留头、干则频换、初起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出、已溃者即易敛、疡科秘其名为清凉膏、清露散、铁箍散、皆此物也、或加赤小豆末、或苍耳烧存性、为末加入、亦妙.)用花叶.(经水不止、芙蓉花、莲蓬壳等分为末、米饮下二钱、效.)
《本草便读》:灌木类 >> 木芙蓉
敷围一切痈疽.消肿排脓能止痛.凉散诸般瘀热.味辛质滑性平和.(木芙蓉味辛性寒.入肺经.凉血散热.其质粘滑.凡一切痈疽疔毒.无论已溃未溃.皆可敷之.极能消肿止痛.凉血解毒耳.)
《本草择要纲目》:木芙蓉
【叶花】【气味】
微辛平无毒.
【主治】
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芙蓉花并叶.气平而不寒不热.味微辛而性滑涎粘.其治痈肿之功.殊有神效.近时疡医.秘其名为清凉膏.清露散.铁箍散.皆此物也.其方治一切痈疽发背乳痈恶疮.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并用芙蓉叶.或根皮.或花.或生研.或干研末.以蜜调涂于肿处四围.中间留头.干则频换.初起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聚毒出.已穿者即脓出易敛.妙不可言.或加生赤小豆末尤妙.
《药性切用》:木部(灌木 苞木 寓木类) >> 木芙蓉
性味辛平,凉血解毒,为敷治痈疽肿毒专药。取花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