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毛叶巴豆

毛叶巴豆

《中药大辞典》毛叶巴豆

拼音 Máo Yè Bā Dòu
别名 刹埂(傣名)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毛叶巴豆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态 灌木,高约2米。多分枝,幼枝密被粗毛。单叶互生,卵圆形,具尖头,长10~15厘米,宽7~9厘米,下面密被白色糙毛,基脉3出,有香气。
生境分部 野生或栽培。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性热,味辛微酸。
功能主治 镇静祛风,退热止痛,舒筋活络。治疟疾,高热,惊痫抽搐,风湿性关节炎,麻木不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疟疾、高热、惊痫抽搐:毛叶巴豆一至二钱,水煎服;外用叶捣包寸口。
②治风湿性关节炎:毛叶巴豆、蔓京子、石灰适量,捣烂包敷。(性味以下出《云南恩茅中草药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毛叶巴豆

拼音 Máo Yè Bā Dòu
英文名 all-grass of Hairyleaf Croton
别名 刹埂、大树跌打。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毛尾叶巴豆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oton caudatus Geisel.var.tomentosus Hoo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洗净晒干。
原形态 毛尾叶巴豆 灌木或乔木,高2-10m。皮灰褐色。多分枝,枝顶端淡黄色柔毛。单叶互生,叶柄基部有腺体二枚;叶阔卵形或椭圆形,长8-15cm,宽4-9cm,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圆或阔楔形,边缘具残齿,两面均被毛,下面密被白色糙毛,基出脉5条,有香气。花单性异株;雄花组成圆锥花序;雌花组成总状花序。果近圆球形,密被黄色星状毛,稍肉质。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植株含毛叶巴豆萜(crotocaudin),山藿香定(teucvidin),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赛酸乙酸酯(taraxeryl acetate)。
性味 味辛;微酸;性热;有毒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截疟镇痛;舒筋活血。主疟疾高热不退;惊痫抽搐;风湿痹痛;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体虚者及孕妇禁服。内服过量致腹泻。外用刺激皮肤。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