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柴胡
《中华本草》毛柴胡
拼音 | Máo Chái Hú |
别名 | 枪刀菜、毛牛耳大黄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连菜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cris hieracioide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
原形态 | 毛连菜 一年生草本,高25-200cm。全株被钩状分叉刚毛。茎上产常分枝。基部叶和茎下部叶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22cm,宽1.5-4cm,基部变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疏齿;基生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披针形,无柄;上部叶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在枝顶排成伞房状;苞叶条形;总苞片3层,背面被硬毛和短柔毛;外层苞片短,条形,内层苞片较长,条状披针形;小花舌状,黄色,先端具5小齿。瘦果无喙,长3.5-4.5mm,微弯曲,红褐色,有5条纵棱及横皱纹;冠毛污折色。花、果期7-9月。 |
性味 | 味辛;性凉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散瘀;利尿。主流感发热;乳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小便不利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