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麦门冬

麦门冬

《中药大辞典》麦门冬

拼音 Mài Mén Dōnɡ
别名 麦冬(《药品化义》)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块根。商品大多为栽培品。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时采挖,称"杭麦冬";四川于栽培第二年清明后采挖,称"川麦冬"。野麦冬多在清明后挖取,习称"土麦冬"。麦冬挖起后,剪下块根,洗净泥土,暴晒3~4天,堆通风处,使其反潮,蒸发水气,约3日,摊开再晒,如此反复2~3次。晒干后,除净须根杂质即可。
原形态 沿阶草(《江西通志》),又名:羊韭、马韭、羊荠、爱韭、禹韭、忍陵、不死药、仆垒、随脂(《吴普本草》),羊耆、禹葭(《别录》),阶前草(《纲目》),书带草、秀墩草(《群芳谱》),马粪草、家边草、韭叶麦冬。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地下具细长匍匐枝,节上被膜质苞片:须根常有部分膨大成肉质的块根。叶丛生,窄线形,长,15~40厘米,宽1~4毫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狭窄,叶柄鞘状,两侧有薄膜。花茎长6.5~14厘米;总状花序顶生;苞片膜质,每苞腋生1~3花;花淡紫色,偶为白色,形小,略下垂;花被6片,开展,卵圆形;雄蕊6,花丝不明显,较短于花药,花药先端尖;子房半下位,3室。浆果球状,成熟时深绿色或黑蓝色,直径5~7毫米。花期7月。果期11月。
生境分部 生长于溪沟岸边或山坡树林下。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或为栽培。主产浙江、四川。此外,江苏、贵州、云南、广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亦产,但多野生,少有栽培。
性状 ①杭麦冬
又名:笕麦冬、浙麦冬。干燥块根呈纺锤形,两头钝尖,中部肥满,微弯曲,长2厘米左右,有的可达4厘米,中部直径4~6毫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未干透时,质较柔韧,干后质坚硬。折断面黄白色,角质状。横断面中央有细小的木质部。气微香,味微甜。
②川麦冬形状与杭麦冬相似而较短粗。表面乳白色,有光泽。质较坚硬;香气较小;味较淡,少粘性。
③土麦冬
表面粗糙皱缩,黄黑色,形体瘦小,纤维性强。
以上均以表面淡黄白色、肥大、质柔、气香、味甜、嚼之发粘者为佳。瘦小、色棕黄、嚼之粘性小者为次。
化学成分 沿阶草块根含多种甾体皂甙,其甙元为罗斯考皂甙元;还含β-谷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果实含沿阶草甙,为山柰酚-3-葡萄糖半乳糖甙。
沿阶草变种块茎含多种甾体皂甙,分别称做沿阶草皂甙A、B、C、D等。其中沿阶草甙A、B、D的甙元都是罗斯考皂甙元。还含β-谷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β-L-葡萄糖甙;果实含沿阶草甙。
大叶麦冬块根含β-谷甾醇、氨基酸、维生素A、葡萄糖、甾体皂甙。
药理作用 ①对血糖的影响
家兔用50%麦冬煎剂肌肉注射(1毫升/公斤),能升高血糖。另谓正常兔口服麦冬的水、醇提取物0.2克/公斤,则有降血糖作用;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兔,用0.5克/公斤/日,连续4日亦有降血糖作用,并促使胰岛细胞恢复,肝糖元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
②抗菌作用
麦冬粉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某些抗菌作用。(以上药理项麦冬品种均未经鉴定)
炮制 麦冬: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抽去心,再洗净晒干。朱麦冬:取去心麦冬,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麦冬外面匀被朱砂为度,职出,晾干。(每麦门冬10斤,用朱砂3两)
①陶弘景:"(麦门冬)以肥大者为好,用之汤泽,抽去心,不尔,令人烦。"
②《纲目》:"麦门冬,凡入汤液,以滚水润湿,少顷,抽去心,或以瓦焙软,乘热去心;若入丸散,须瓦焙热,即于风中吹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且不损药力,或以汤浸捣膏和药亦可,滋补药以酒浸擂之。"
性味 甘微苦,寒。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气寒,味微苦。"
④《医林纂要》:"甘淡微苦,微寒。"
归经 入肺、胃、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蒙筌》:"入手太阴、少阴。"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兼入手少阴、太阴。"
功能主治 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①《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②《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
③《药性论》:"治热毒,止烦渴,主大水面目肢节浮肿,下水。治肺痿吐脓,主泄精。"
④《本草拾遗》:"治寒热体劳,下痰饮。"
⑤《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时疾热狂,头痛,止嗽。"
⑥《本草衍义》:"治心肺虚热。"
⑦《珍珠囊》:"治肺中伏火,生脉保神。"
⑧《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治经枯乳汁不下。"
⑨《用药心法》:"补心气不足及治血妄行。"
⑩《南京民间药草)):"治妇女湿淋。"
⑾《福建民间草药》:"能清心益肝,利尿解热,治小便淋闭,小儿肝热。"
⑿《安徽药材》:"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注意 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囊。"
②《药性论》:"恶苦芺。畏木耳。"
③《纲目》:"气弱胃寒者必不可饵。"
复方 ①治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三钱,麦冬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
②治吐血,衄血不止:生麦门冬汁五合,生刺蓟汁五合,生地黄汁五合。相和,于锅中略暖过,每服一小盏,调伏龙肝末一钱服之。(《圣惠方》麦门冬饮子)
③治衄血不止:麦门冬、生地黄,每服一两,水煎。(《济生方》麦门冬饮)
④治齿缝出血成条:人参八分,茯苓、麦冬各一钱。水煎温服。(苏轼麦门冬汤)
⑤治骨蒸肺痿,四肢烦热,不能食,口干渴:麦门冬(去心,焙)、地骨皮各五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先以水二盏,煎小麦一合,至一盏半,去麦入药,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腹食后各一。(《圣济总录》麦门冬汤)
⑥治肺痈涕唾涎沫,吐脓如粥: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桔梗(去芦头)五两,甘草(炙,锉)三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青蒿心叶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稍轻者粥饮调下亦得。(《圣济总录》麦门冬汤)
⑦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麦门冬汤)
⑧治虚热上攻,脾肺有热,咽喉生疮:麦门冬一两,黄连五钱。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麦门冬汤下。(《普济方》麦门冬丸)
⑨治患热消渴:黄连一升(去毛),麦门冬五两(去心)。上二味,捣筛,以生地黄汁、栝楼根汁。牛乳各三合和,顿为丸如梧子,一服二十五丸,饮下,日再服,渐渐加至三十丸。(《外台秘要方》)
⑩治消渴,喉干不可忍,饮水不止,腹满急胀:麦门冬(去心,焙),乌梅(去核取肉,炒)各二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叠,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日三。(《圣济总录》麦门冬汤)
⑾治阳明温病,无上焦症,数日大便不通,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元参一两,麦冬八钱,生地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温病条辨》增液汤)
⑿治疟伤胃阴,不饥,不饱,不便,潮热,得食则烦热愈加,津液不复者:麦冬五钱(连心),火麻仁四钱,生白芍四钱,何首乌三钱,乌梅肉二钱,知母二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温病条辨》麦冬麻仁汤)
⒀治燥伤胃阴: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辫》玉竹麦门冬汤)
⒁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脚欹眼黑,津枯液涸:人参五钱,麦门冬(去心)三钱,五味子二钱(碎)。水煎,不拘时温服。(《千金方》生脉散)
备注 此外,西藏所用的麦冬,为百合科植物蜈蚣七的块根。
各地作土麦冬使用的,尚有以下几种麦冬属植物的块根。
①大叶麦冬,植物体较高大;叶长15~30厘米,宽3~7毫米;花较稀,花被6片,花丝略与花药等长,花药钝头,子房上位。分布华北、华中、华东及南方各地。
②阔叶麦冬,形态与上种相似,叶宽7~13毫米,花较密。分布华东、华中。
③小麦冬,植物体较小,高12~25厘米,叶宽2~3毫米。分布江苏、浙江。
④甘肃麦冬,叶宽1.5毫米;花1~2成一簇,花丝长约为花药的二倍。分布甘肃。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麦门冬

拼音 Mài Mén Dōnɡ
英文名 Dwarf Lilyturf Tuber
别名 虋冬、不死药、禹余粮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吴普本草》:麦门冬,生山谷肥地,叶如韭,肥泽丛主,采无时。实青黄。
2.《名医别录》:麦门冬,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川谷及堤坂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
3.陶弘景:函谷即秦关,而麦门冬异于羊韭之名矣,处处有,以四月采。冬月作实如青珠,根似穬麦,故谓麦门冬,以肥大者为好。
4.《本草拾遗》:麦门冬,出江宁,小润;出新安,大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 2.Ophiopogon bodinieri Levl.
采收和储藏:四川在栽后第2年4月下旬收获,浙江在第3年或第4年收获。选晴天挖取麦冬,抖去泥土,切下块根和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水气后,揉搓,再晒,再搓,反复4-5次,直到去尽须根后,干燥即得。浙江是将洗净的块根晒3-5d,放在萝筐内闷放2-3d,再翻晒3-5d,剪去须根,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麦冬 多年生草本,高12-40cm,须根中部或先端常膨大形成肉质小块根。叶从生;叶柄鞘状,边缘有薄膜;叶片窄长线形,基部有多数纤维状的老叶残基,叶长15-40cm,宽1.5-4m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绿白色并稍扩大。花葶较叶为短,长7-15cm,总状花序穗状,顶生,长3-8cm,小苞片膜质,每苞片腋生1-3朵花;花梗长3-4mm,关节位于中倍以上或近中部;花小,淡紫色,略下垂,花被片6,不展开,披针形,长约5mm,雄蕊6,花药三角状披针形;子房半下位,3室,花柱长约4mm,基部宽阔,略呈圆锥形。浆果球形,直径5-7mm,早期绿色,成熟后暗蓝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2.沿阶草 形态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花葶通常稍短于中或近等长;花被片在花盛开时多少展开;花柱细长,圆柱形,基部不宽阔。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阴湿处、林下或溪旁,或栽培。 2.生于海拔600-3400m的山坡、山谷潮湿处、沟边或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浙江、四川、广西有大量栽培。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广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荫蔽的环境,耐寒,怕高温,苗期要求阴湿条件,可与其他作物间作或给以适当遮荫。以选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为宜,过砂过粘或酸性土壤中生长不良。忌连作。 栽培技术 用小丛分株繁殖。选健壮、无病虫且未抽嫩叶的植株作种苗,4月初采挖,麦冬起土后,敲去泥土,剪下块根和须根,并切去部分老根茎,苗长1cm以下的茎基,以断面呈白色,叶片不散开为度,同时将叶片剪去1/3左右,再分成单株。种植前种苗用清水浸10-15min,使吸足水分,以利生根。边浸种边种植,如不能及时下种时,可选阴凉处假植。栽种时间4月下旬-5月上旬,浙江2年生收获的,行株距26cm×16cm,每穴栽苗8-10株,3年生收获的,行株距(26-32)cm×(20-25)cm。由于麦冬需要阴湿的环境,四川药农在夏、秋季间种玉米,借此可以减少日光对麦门冬的强烈直射,并可增加收入。 田间管理 在整个生长期间,应经常注意浇水。除了施足基肥外,还必须施用足量追肥。追肥以腐熟人粪尿、磷肥、钾肥为主,时间一般在4-6月和8-9月,施肥量可根据当地情况酌情施用。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黑斑病,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可选用健壮种苗,并在栽种前用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浸苗5min。发病期,喷1:1:100波尔多液,每10-14d喷1次,连喷3-4次。虫害有蛴螬为害根部,用90%晶体敌百虫200倍液喷杀,或与水稻轮作,淹水一季,可完全杀死。
性状 性状鉴别 (1)麦冬 (浙麦冬) 块根纺锤形,长1.5-3.5cm,中部直径3-7mm。表面土黄色或黄白色,有较深的不规则细纵纹,有时一端有细小中柱外露。质韧,断面类白色,中央有细小圆形中柱,新鲜时可抽出。气微香,味微甘、涩,嚼之微有粘性。 川麦冬 块根较短小,表面乳白色。质较坚硬,香气小,味淡,少粘性。 (2)沿介草 块根纺锤形,长0.8-2cm,中部直径2-4mm。表面有细纵纹。断面黄白色,中柱细小。味淡。 以肥大、淡黄白色、半透明、质柔、嚼之有粘性者为佳。 显微鉴别 块根黄切面:(1)麦冬 表皮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有的细胞分化成根毛状;根被2-5列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或多角形,有的具纵长纹孔。皮层宽广,外皮层细胞外壁及侧壁微木化,有的分泌细胞含黄色油状物;含草酸钙针晶束的粘液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柱晶束的粘液细胞显着小于一般细胞;内皮层外侧为1-2列石细胞,长多角形或类多角形,内壁及侧壁增厚;内皮层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壁全面增厚,木化,通道细胞壁薄,非木化。中柱约占1/5-1/8;中柱鞘1-2列细胞;韧皮部束15-24个,与木质部交替排列;木质部内侧由木化细胞相连接。髓部细胞非木化。 (2)沿阶草 表皮细胞1列,扁平。皮层中含针晶束细胞,偶见含柱晶束细胞,柱晶长50-60μm;石细胞1-2列,内壁及侧壁增厚,如为2列石细胞,其内列细胞壁全面增厚。中柱占1/8-1/12;韧皮部束5-10个;髓部细胞壁木化。 粉末特征:(1)麦冬 黄白色。①外皮层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类长方形,长44-185μm,宽37-135μm,壁厚3-5μm,其间散有分泌细胞;分泌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长66-125μm,直径37-73μm,壁稍厚,有的含淡黄色分泌物。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21-78μm,直径约至3μm;另有柱状外地晶,长51-118μm,直径5-9μm,两端斜尖,易断碎。③石细胞常与内皮层细胞上下层相叠。表面观类方形或类多角形,长32-196μm,直径22-94μm,壁厚4-16μm,有的一边菲薄,纹孔密,短缝状或扁圆形,孔沟较粗。④内皮层细胞表面观长方形或长条形,直径22-49μm,长54-250μm,壁厚4-7μm,纹孔较密,孔沟短。⑤木纤维细长,末端倾斜,直径14-36μm,壁稍厚,微木化,纹孔斜裂缝状或相交十字形、人字形。此外,有网纹管胞。 (2)沿阶草 黄色。外皮层细胞类长方形,长66-151μm,宽33-115μm,壁厚1.5-2.5μm;草酸钙针晶长36-73μm,直径1.5-3μm,柱状针晶直径约5μm;石细胞长62-180μm,直径25-52μm,壁厚4-9μm。
化学成分 麦冬块根含多种糖甙:甙元为罗斯考皂甙元(ruscogenin)的有麦冬皂甙(ophiopogonin)B、D;甙元为(22S,24S,25S)-23-24-二羟基罗斯考皂甙元[(23S,24S,25S)-23,24-dihydroxyruscogenin]的有(23S,24S,25S)-23,24-二羟基罗斯考皂甙元-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甙-24-O-β-D-吡喃岩藻糖甙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麦冬总氨基酸0.5ml/10g腹腔注射给于小鼠30分钟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观察翻正反射消失动物数。结果麦冬总氨基酸有明显的协同中枢抑制药作用(P<0.05),而麦冬总皂甙及总糖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作用无明显影响。15%麦冬须制剂10ml/kg灌胃能抑制注射松节油2.0ml/kg的家兔的发热(P<0.01),但发热后用药则无抑制作用。麦冬煎剂有镇静作用,亦能加强氯丙嗪的镇静作用,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作用,能推迟回苏灵引起的抽搐,强直性惊厥及死亡发生的时间,但不能使动物免于死亡。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1.对离体蜍蟾心脏心功能的影响:用八木-Hartung法离体蟾蜍心脏灌流证明;麦冬总皂甙I(粗提物)加强心肌收缩力作用最强,而总皂甙Ⅱ(较纯物)作用不及总皂甙Ⅰ,一般在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同时伴有心输出量的增加。大剂量的总皂甙Ⅰ、Ⅱ及总糖对心脏均产生抑制,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停傅。总皂甙Ⅰ、Ⅱ、总糖、总氨基酸对心率一般稍减慢或不变,均无明显影响。
2.2.对离体豚鼠心脏心肌收缩振幅的影响:用Langendorff法豚鼠离体心脏灌流表明,麦冬总皂甙及总氨基酸小剂量均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冠脉流量增加,大剂量则抑制心肌,减少冠脉流量,但两者对心率无影响。
2.3.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电生理特性:麦冬总皂甙10mg/kg静脉注射可有效地预防或对抗由CHCL3-Adr,BaCl2,Aco所诱发的心律失常,并使结扎犬冠状动脉24h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由87±8降至57±7%。电生理实验表明麦冬总皂甙15mg/kg可明显降低兔单相动作电位的Vmax,缩短其APD10,APD50;麦冬总皂甙50μg/ml也可使豚鼠乳头状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的APA,Vmax明显降低,APD10,APD50明显缩短;同时ERP/APD显着增大。麦冬对氯化钡、乌头碱,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所致的心律失常均有改善作用。用硫酸镁2.5g,麦冬20g稀释于5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治疗实验性狗心肌梗塞,用药6h,24h早搏出现次数与对照组相比,结果表明麦冬合同小剂量硫酸镁对心梗后心律失常有一定预防作用。
2.4.对实验性心肌梗塞时环核苷酸代谢的影响:用新西兰兔麻醉后结扎冠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实验性心肌梗塞,经耳静脉注射麦冬注射液15ml(相当生药15g)。然后与对照组一起在术后即刻、术后15、30、60分钟,直接心脏穿刺采血,测定血浆cAMP和cGMP。结果术后15分钟,对照组cAMP、cGMP继续升高,麦冬组呈下降趋势(P<0.05),术后30分钟麦冬组仍低于对照组(P<0.02),术后60分钟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浆cAMP/cGMP比值变化:术前两组无显着性差异,术后即刻两组比值均下降;对照组在术后15、30分钟,继续下降分别为4.6±1.61;4.57±2.01;而麦冬组已接近术前水平,分别为6.46±2.12和6.48±2.39(P值均<0.05),术后60分钟,麦冬组仍维持术前水平,对照组有上升趋势,两组无显着差异。急性心肌梗塞后血浆cAMP、cGM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可能是一种应激反应,由于大量心肌细胞坏死溶解,释放出cAMP和cGMP,使血浆中水平增高,反应心肌损伤的程度。由于心肌缺血时,cGMP增高较cAMP更明显,所以心梗后cAMP/cGMP比值明显下降。麦冬可能使梗塞后心肌营养血流量增加,缺血缺氧的心肌细胞较快获得修复与保护,致使心肌cGMP和cAMP的释放减少,从而降低血浆中的含量,而使两者比值恢复平衡。
3.对动物免疫活性的影响:。
3.1.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取18-20g,ICR小鼠30只,分别腹腔注射麦冬多糖、人参总皂甙(20mg/kg),对照用等量生理盐水,30分钟后置盛有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中,记录小鼠死亡时间。结果麦冬多糖组的小鼠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极显着延长(P<0.01)。
3.2.对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取IC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麦冬多糖、人参总皂甙(剂量10mg/kg),对照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后放血处死动物,称体重及胸腺、脾脏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结果麦冬多糖可极显着增加小鼠的脾脏重量(P<0.01),而对胸腺无明显影响。
3.3.对小鼠碳粒廓清作用的影响:取IC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麦冬多糖、人参总皂甙(10mg/kg)和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尾静脉给于稀释3倍的中华碳素墨水0.1ml/10g,分别计算廓清指数。结果麦冬多糖组可显着增强小鼠的碳粒廓清作用(P<0.01=。
3.4.对由环磷酰胺和60Cor照射引起的小鼠白细胞数下降的影响:麦冬多糖10mg/kg对小鼠腹腔注射0.4ml环磷酰胺(5mg/ml)所致的白细胞下降有极显着的对抗作用(P<0.01)。同样剂量的麦冬多糖连续腹腔注射8天,第8天给药后lh将小鼠放置在距照射源(60Cor)60cm处进行照射,总剂量20.64c/kg,照射后继续给药3天,照射后第7天,眼眶取血,计算白血球数。结果麦冬多糖可显着对抗由60Cor射线照射引起的白血球下降(P<0.01=。
3.5.麦冬多糖对小鼠血清中溶血素的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家兔血红细胞具有凝集素样作用。
3.6.麦冬水煎液腹腔注射小鼠,剂量相当12.5g生药/kg,能极显着增加小鼠脾脏重量;增强小鼠碳粒廓清作用;极显着对抗由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等作用。
3.7.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用BALB/C幼鼠,配对成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养1月后,每鼠注射绵羊细胞(SRBC)4.O亿个(0.2ml),注射后定期取血,测定抗体,计算HC50。结果表明用麦冬须有促进抗体生成和延缓抗体消退(P<0.05)。用配对的两组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2份加PHA60μg/ml,1份不加致裂原。培养72h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后在闪烁仪上测定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结果表明,麦冬须根提取物有提高细胞免疫作用。
3.8.对带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麦冬须水溶液对NIH纯系接种S180和EAC癌细胞的白细胞和T细胞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或P<0.05)。对T细胞亚群可使Tu%含量增高,Tr%含量下降,Tu/Tr值均比对照组高。
4.其它作用:小鼠在饲料中添加麦冬根须可降低体内羟脯氨酸。对雄性小鼠脑中单胺氧化酶(MAO-B)抑制率为38.6%。雄性小鼠肝中SOD活性提高45.5%。果蝇寿命试验还表明麦冬根须饲料有明显的延长果蝇寿命,提示有延缓衰老趋势。游泳试验表明麦冬所含皂甙、多糖、氨基酸等有明显抗疲劳作用。
毒性 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大、小鼠90天喂养麦冬试验表明,动物检查无异常发现,外周血象正常。肝功能、肾功能测定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病理检查亦未见异常。Ames试验为阴性。小鼠腹腔注射麦冬后的LD50为134.34±12.59(95%可信限)。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的薄片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色荧光。 (2)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20ml,浸渍4h,滤过。滤液挥去乙醇,加3%硫酸适量,水解3-4h,冷后调至中性,蒸干,加0.5ml氯仿溶解作样品溶液;另取β-谷甾醇和假叶树皂甙元加氯仿溶解,作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乙酸乙酯(1: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试液于90度显色,假叶树皂甙元显深绿色,β-谷甾醇显紫红色斑点。样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采用冷浸法测定,水浸出物不得少于60.0%。含水分不得过18.0%。 商品规格 商品分浙麦冬和川麦冬。(1)浙麦冬 纺锤形,半透明,表面黄白色;质柔韧,断面牙白色,有木质心。味微甜,嚼之有粘性。一等:每50g150只以内,无须根。二等:每50g280只以内,余同一等。三等:每50g280只以外,最小不低于麦粒大,无须根,油粒、烂头不超过10%。 (2)川麦冬 纺锤形,半透明,表面淡白色;断面牙白色,木质心细软。味微甜,嚼之少粘性。一等:每50g190粒以内,无须根。二等:每50g300粒以内,余同一等。三等:每50g300粒以外,最小不低于麦粒大,间有乌花、油粒不超过10%,余同一等。 出口商品按浙江省的标准分为四等。一等:色黄亮,颗粒均匀,肥壮,长2.54cm以上。二等:颗粒较小,长约2.54cm。三等:色较着,颗粒大小不匀而瘦,长2.54cm以下。四等:色差粒瘦,长短不一,多在2.54cm以下。
炮制 1.麦冬: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抽去心,再洗净晒干。
2.取去心麦冬,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麦冬外面匀被朱砂为度,取出,晾干。(每麦门冬10斤,用朱砂3两)。
性味 甘;微苦;寒
归经 肺;胃;心经
功能主治 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涂;或鲜品捣汁搽。
注意 虚寒泄泻、湿浊中阴、风寒或寒痰咳喘者均禁服。
复方 1.麦门冬丸(《普济方》),治虚热上攻,脾肺有热,咽喉生疮。2.生脉散(《千金方》),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脚欹眼黑,津枯液涸。3.麦门冬散(《备急千金要方》),治缺乳。4.麦门冬散(《太平圣惠方》),治伤寒阳痉,身壮热,项背强直,心膈烦躁,发热恶寒,头面赤色,四肢疼痛。5.麦门冬丸(《证治准绳·幼科》),治上儿肌肤赢瘦,骨热,小便赤黄。6.麦门冬饮(《外台秘要》),治心劳热不止,肉毛焦色无润,口赤干燥,心闷。7.麦门冬饮子(《宣明论方》),治膈消胸满,心烦,津液亏虚,短气,久为消渴。8.麦门冬汤(《金匮要略》),功能益胃生津,降逆下气,治胃有虚热,津液不足,气火上逆而致的肺痿。9.麦冬理中汤(《备急千金要方》),治上焦热,腹满不欲食,或食则先吐后泻,肢挛痛。10.麦冬平肺饮(《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治肺痈初起,咳嗽气急,胸中隐痛,吐脓痰者。11.麦冬养荣汤(《血证论》),治脾之阳气不旺,无以统运阴血而致唾血,心战脉弱,四肢清冷,饮食不健,自汗身热者。12.麦冬麻仁汤(《温病条辨》),治疟伤胃阴,不饥不饱,不便,潮热,得食则烦热愈加,津液不复者。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2.《名医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烦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
3.《药性论》:治热毒,止烦渴,主大水面目肢节浮肿,下水。治肺痿吐脓,主泄精。
4.《本草拾遗》:治寒热体劳,下痰饮。
5.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时疾热狂,头痛,止嗽。
6.《本草衍义》:治心肺虚热。
7.《珍珠囊》:治肺中伏火,生脉保神。
8.《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治经枯乳汁不下。
9.《用药心法》:补心气不足及治血妄行。
10.《南京民间药草》:治妇女湿淋。
11.《福建民间草药》:能清心益肝,利尿解热,治小便淋闭,小儿肝热。
12.《安徽药材》:治咽喉肿痛。
13.《本草汇言》:麦门冬,清心润肺之药也。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痿叶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此皆心肺肾脾元虚火郁之证也。然而味甘气平,能益肺金,味苦性寒,能降心火,体润质补,能养肾髓,专治劳损虚热之功居多。如前古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等疾,则属劳损明矣。
14.《药品化义》:麦冬,润肺,清肺,盖肺苦气上逆,润之清之,肺气得保,若咳嗽连声,若客热虚劳,若烦渴,若足痿,皆属肺热,无不悉愈。同生地,令心肺清则气顺,结气自释,治虚人元气不运,胸腹虚气痞满,及女人经水枯,乳不下,皆宜用之。同黄芩,扶金制木,治臌胀浮肿。同山栀,清金利水,治支满黄疸。又同小荷钱,清养胆腑,以佐少阳生气。入固本丸,以滋阴血,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相交之义。
15.《本草新编》:麦门冬,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邪,补心气之劳伤,止血家之呕吐,益精强阴,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解肺燥,定咳嗽,真可持之为君而又可借之为臣使也。但世人未知麦冬之妙用,往往少用之而不能成功为可惜也。不知麦冬必须多用,力量始大,盖火伏于肺中,烁干内液,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制矣;热炽于胃中,熬尽其阴,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息矣。更有膀胱之火,上逆于心胸,小便点滴不能出,人以为小便火闭,由于膀胱之热也,用通水之药不效,用降火之剂不效,此又何用乎?盖膀胱之气,必得上焦清肃之令行,而火乃下降,而水乃下通。夫上焦清肃之令禀于肺也,肺气热,则肺清肃之令不行,而膀胱火闭,水亦闭矣。故欲通膀胱者,必须清肺金之气,清肺之药甚多,皆有损无益,终不若麦冬清中有补,能泻膀胱之火,而又不损膀胱之气,然而少用之,亦不能成功,盖麦冬气味平寒,必多用之而始有济也。
16.《本经疏证》:麦门冬,其味甘中带苦,又合从胃至心之妙,是以胃得之而能输精上行,肺得之而能敷布四脏,洒陈五腑,结气自尔消熔,脉络自尔联续,饮食得为肌肤,谷神旺而气随之充也。香岩叶氏曰,知饥不能食,胃阴伤也。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乃安,所制益胃阴方,遂与仲景甘药调之之义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用麦门冬者五方,惟薯蓣丸药味多,无以见其功外,于炙甘草汤,可以见其阳中阴虚,脉道泣涩;于竹叶石膏汤,可以见其胃火尚盛,谷神未旺;于麦门冬汤,可以见其气因火逆;于温经汤,可以见其因下焦之实,成上焦之虚。虽然,下焦实证,非见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不可用也;上气因于风,因于痰,不因于火,咽喉利者,不可用也;虚羸气少,不气逆欲吐,反下利者,不可用也;脉非结代,微而欲绝者,不可用也。盖麦门冬之功,在提曳胃家阴精,润泽心肺,以通脉道,以下逆气,以除烦热,若非上焦之证,则与之断不相宜。
17.《本草正义》:麦冬,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凡胃火偏盛,阴液渐枯,及热病伤阴,病后虚羸,津液未复,或炎暑燥津,短气倦怠,秋燥逼人,肺胃液耗等证,麦冬寒润,补阴解渴,皆为必用之药。但偏于阴寒,则惟热炽液枯者,最为恰当,而脾胃虚寒,清阳不振者,亦非阴柔之品所能助其发育生长。况复膏泽厚腻,苟脾运不旺,反以碍其转输而有余,而湿阻痰凝,寒饮停滞者,固无论矣。《本经》、《别录》主治,多就养胃一层立论,必当识得此旨,方能洞达此中利弊。不然者,拘执伤饱支满,身重目黄等说,一概乱投,自谓此亦古人精义所在,岂不益增其困?《别录》又以麦冬主痿蹶者,正是《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意。胃主肌肉,而阳明之经,又自足而上,阳明经热,则经脉弛缓而不收,胃液干枯,则络脉失润而不利,补胃之津,而养阳明之液,是为治痿起废之本。但亦有湿流关节,而足废不用者,则宜先理其湿,又与滋润一法,遥遥相对,不知辨别,其误尤大。《别录》又谓其定肺气,而后人遂以麦冬为补肺主药,盖以肺家有火,则滋胃之阴以生肺金,亦是正法,参麦散一方,固为养胃保肺无上妙品。然肺为贮痰之器,干燥者少,湿浊者多,设使痰气未清,而即投粘腻,其害已不可胜言,而麦冬又滋腻队中之上将,或更以沙参、玉竹、二母等柔润甘寒之物辅之,则盘踞不行,辟为窟宅,而清肃之肺金,遂为痰饮之渊薮矣。麦冬本为补益胃津之专品,乃今人多以为补肺之药,虽曰补土生金,无甚悖谬,究其之所以专主者,固在胃而不在肺,寇宗奭谓治肺热,亦就肺家有火者言之,柔润滋液,以疗肺热叶焦,亦无不可,《日华》谓主肺痿,固亦以肺火炽盛者言之也。然又继之曰吐脓,则系肺痈矣。究之肺痿、肺痈,一虚一实,虚者干痿,实者痰火。麦冬润而且腻,可以治火燥之痿,不可治痰塞之痈,且肺痈为痰浊与气火交结,咯吐臭秽,或多脓血,宜清宜降,万无投以滋腻之理。即使如法清理,火息痰清,咳吐大减,肺气已呈虚弱之象,犹必以清润为治,误与腻补,痰咳即盛,余焰复张,又临证以来之历历可据者。而肺痿为肺热叶焦之病,若但言理法,自必以补肺为先务。然气虚必咳,咳必迫火上升,而胃中水谷之液,即因而亦化为痰浊。故肺虽痿矣,亦必痰咳频仍,咯吐不已,惟所吐者,多涎沫而非秽浊之脓痰,是亦止宜清养肺气,渐理其烁金之火。使但知为虚而即与粘腻滋补,则虚者未必得其补益,而痰火即得所凭依,又致愈咳愈盛,必至碎金不鸣,而不复可救,此沙参、玉竹、麦冬、知母等味,固不独脓痰肺痈所大忌,即虚痰之肺痿,亦必有不可误与者。《日华》又谓麦冬治五劳七伤,盖亦《本经》主伤中之意,养胃滋阴,生津益血,夫孰非调和五脏之正治。然以为服食之品,调养于未病之先则可,若曰劳伤已成,而以阴柔之药治之,又非阳生阴长之旨。且劳损之病,虽曰内热,然亦是阴虚而阳无所附,补脾之气,助其健运,尚能击其中坚,而首尾皆应。徒事滋润养阴,则阴寒用事,而脾阳必败,不食、泄泻等证,必不可操券以俟,越人所谓过中不治之病,又皆阴柔之药以酿成之矣。
摘录 《中华本草》

《中药学》第十七章 补虚药 >> 麦门冬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经。
【功效】清心润肺,养胃生津。
【临床应用】1.用于肺阴受伤,燥咳,咯血,以及心烦不安等症。
麦冬为清润之品,既能润肺止咳,又能清心降火。用治肺虚热咳,咯血等症,可与沙参、天冬、生地等配伍;用于清心除烦,可与竹叶卷心、莲子心等同用。
2.用于津少口渴等症。
麦冬能滋养胃阴而生津,故可用于阴虚内热、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症,常与石斛、沙参、天冬、生地、玉竹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麦冬、麦门冬、笕麦冬(指产浙江笕桥者)、寸麦冬(指粗大盈寸者)(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麦冬味甘气凉,质柔多汁,长于滋燥泽枯,养阴生津,善治肺胃虚热,且能清心除烦。
2.本品又有清热润燥滑肠之功,与玄参相似,两药常相须配合,用于热病伤津、肠燥便秘。如属脾胃虚寒,大便溏泻或有湿滞者,不宜应用。
3.麦冬与天冬,都是甘寒清润的药品,两者养阴润燥的功效相似,故对肺阴受伤、干咳少痰等症,常配合同用。但麦冬润肺,又能养胃清心;天冬润肺,又能滋肾,性较寒凉。如胃阴不足、心烦燥渴等症,多用麦冬;肾阴亏损、潮热遗精等症,则多用天冬。
【方剂举例】益胃汤《温病条辨》:麦冬、沙参、生地、玉竹、冰糖。治胃热液枯。
【文献摘录】《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
《别录》:「疗虚痨客热,口干燥渴....定肺气,安五脏。」
《本草蒙筌》:「天麦门冬并....能殴烦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实亦有偏胜也。麦门冬……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贼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屡屡滋肾助元‥…‥故消痰殊功。」


《神农本草经》 >> 麦门冬

味甘平。
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阪。
《吴普》曰:一名马韭,一名衅冬,一名忍冬,一名忍陵,一名不死药,一名仆垒,一名随脂(太平《御览》引云,一名羊韭,秦,一名马韭,一名禹韭,韭,越一名羊齐,一名麦韭,一名禹韭,一名衅韭,一名禹余粮),神农岐伯甘平,黄帝桐君雷公甘无毒,李氏甘小温,扁鹊无毒,生山谷肥地,叶如韭,肥泽丛生,采无时,实青黄。
《名医》曰:秦名羊韭,齐名麦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
案《说文》云:荵,荵冬草;《中山经》云:青要之山,是多仆累,据《吴普》说,即麦门冬也,忍,荵,垒,累,音同;陶宏景云:实如青珠,根似穬麦,故谓麦门冬。


《本草纲目》草部(二) >> 麦门冬

「释名」亦名冬、禹韭、禹余粮、忍冬、忍凌、不死草、阶前草。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消渴。把大苦瓜捣成汁,泡麦门冬二两,过一夜,麦门冬去心、捣烂,加黄连(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后服。一天服两次。两天后当可见效。
2、吐血、鼻血。用麦门冬(去心)一斤,捣烂取汁,加蜜三合,调匀,分二次服下。
3、齿缝出血。用麦门冬煎汤漱口。
4、喉疮。用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煎汤送下。
5、下痢口渴。用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个,锉细,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细细饮下,有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草部上 >> 麦门冬

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入肺心二经。退肺中隐伏之火,生肺中不足之金。止消渴,阴得其养;补虚劳,热不能侵。去心用,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蓑,忌卿鱼,肥大者佳。
按∶麦门冬阳中微阴,夫阳乃肺药,微阴则去肺中伏火。伏火去,则肺金安而能生水,水盛则能清心而安神矣。故能治血妄行,调经和脉。


《千金翼方》草部上品之上 >> 麦门冬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耆,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川谷及堤 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


《中药炮制》第七章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 >> 麦门冬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常用名』麦冬、寸冬、杭寸冬、川麦冬。
『产地』浙江、四川、湖北。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鲜品,洗净泥沙,晒至半干,揉去根须,晒干备用。若取除烦,将鲜药洗净,四季用开水泡,即时取出,滤干水份投入缸内,加盖湿布,润透揉软,抽去其心,用片刀破开翻转晒干。若取其镇心安神,则撤入少量朱砂。也可用米炒法,米炒能和胃。
『用量』9~18克。
『贮存』装入瓷坛内,加盖防潮。


《本草经集注》草木上品 >> 麦门冬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叶如韭,冬夏长生。生 谷川谷及堤 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 。)
谷,即秦关。而门冬异于羊韭之名矣。处处有,以四月采。冬月作实如青珠,根似 ,故谓门冬,以肥大者为好。用之汤泽抽去心,不尔令人烦,断谷家为要。二门冬润时并重,既燥即轻,一斤减四、五两尔。(《大观》卷六,《政和》一五六页)


《新修本草》卷第六 >> 麦门冬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川谷及堤 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
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 。函谷,即秦关。而麦门冬异于羊韭之名矣。处处有,以四月采,冬月作实如青珠,根似 麦,故谓麦门冬,以肥大者为好。用之汤泽抽去心,不尔令人烦,断谷家为要。二门冬润时并重,既燥即轻,一斤减四、五两尔。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麦门冬

味甘平。主心腹结气,解枯燥之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补续胃中之阴气。羸瘦短气。补胃则生肌,清火则益气。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后天足则体健而能耐饥也。
麦冬甘平滋润,为纯补胃阴之药。后人以为肺药者,盖土能生金,肺气全恃胃阴以生。胃气


《吴普本草》草木类 >> 麦门冬

《御览》卷九百八十九
一名羊韭。秦,一名乌韭;楚,一名马韭。越,一名羊韭;齐,一名爱韭,一名禹韭,一名爨火冬,一名忍冬,一名忍凌,一名不死药,一名禹余粮,一名仆垒,一名随脂。神农、岐伯∶甘,平。黄帝、桐君、雷公∶甘,无毒。李氏∶甘,小温。扁鹊∶无毒。生山谷肥地。叶如韭,肥泽丛生。采无时。实青黄。


《本草衍义》卷七 >> 麦门冬

麦门冬根上子也。治心肺虚热,并虚劳客热,亦可取苗作熟水饮。


《汤液本草》草部 >> 麦门冬

气寒,味微苦甘。微寒,阳中微阴也。无毒。
入手太阴经。
《象》云∶治肺中伏火,脉气欲绝。加五味子、人参。三味为生脉之剂,补肺中元气不足。
《珍》云∶行经,酒浸、汤浸。去心,治经枯。
《心》云∶补心气不足,及治血妄行,补心不足。
《本草》云∶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地黄、车前子为之使,恶款冬花、苦瓠。畏苦参、青 。入手太阴。
《衍义》云∶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治心肺虚热及虚劳。麦门冬、地黄、麻仁、阿胶,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二门冬、五味子、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


《本草备要》草部 >> 麦门冬

补肺,清心,泻热,润燥
甘微苦寒。清心润肺(东垣曰∶入手太阴气分),强阴益精,泻热除烦(微寒能泻肺火,火退则金清,金旺则水生,阴得水养,则火降心宁而精益),消痰止嗽(午前嗽多属胃火,宜芩、连、栀、柏、知母、石膏;午后嗽及日轻夜重者,多属阴虚,宜五味、麦冬、知母、四物),行水生津(肺清则水道下行,故治浮肿;火降则肾气上腾,故又治消渴)。
治呕吐(胃火上冲则呕,宜麦冬。又有因寒、因食、因痰、因虚之不同),痿蹶(手足缓纵曰痿蹶。阳明湿热上蒸于肺,故肺热叶焦,发为痿蹶。《经疏》曰∶麦冬实足阳明胃经之正药),客热虚劳,脉绝短气(同人参、五味,名生脉散。盖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又有脉绝将死者,服此能复生之。夏月火旺灼金,服之尤宜。东垣曰∶人参甘寒,泻火热而益元气;麦冬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酸温,泻丙火而补庚金,益五脏之气也。丙火小肠,庚金大肠,并主津液),肺痿吐脓,血热妄行,经枯乳闭。明目悦颜(益水清火)。但性寒而泄,气弱胃寒人禁用。
肥大者良,去心用。入滋补药酒浸(制其寒)。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花、苦参、青葙、木耳。


《本草蒙筌》草部上 >> 麦门冬

味甘、微苦,气平,微寒。降也,阳中微阴。无毒。阔 平堤,土肥则产。叶类莎草长秀,根如麦颗连珠,故因名麦门冬也。畏苦参、青 、木耳,恶苦 、苦瓠、款冬。去心用不令人烦,择肥大方获效速。地黄车前为使,入手太阴少阴。治肺伏火邪,及肺痿脓吐腥臭;补心劳伤损,并心血错经妄行。益精强阴,驱烦解渴。心腹结气能散,肠胃伤饱可消。美颜色,悦肌肤,止呕吐,愈痿蹙。(音促。)去心下支满,退虚热客邪。经枯乳汁不行,堪资作引;肺燥咳声连发,须使为君。加五味、人参三者同煎,名生脉散。子专补元气,与地黄、阿胶、麻仁共享,能润经益血,复脉通心。按∶《本经》多治脾胃脏腑,后用者专疗心肺两经。久服轻身,不饥不老。
(谟)按∶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经,而能驱烦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实亦有偏胜也。
麦门冬兼行手少阴心,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贼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复走足少阴肾,屡屡滋肾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气,故消痰殊功。盖痰系津液凝成,肾司津液者也,燥盛则凝,润多则化。天门冬润剂,且复走肾经。津液纵凝,亦能化解。麦门冬虽药剂滋润则一,奈经络兼行相殊。故上而止咳,不胜于麦门冬;下而消痰,必让于天门冬尔。先哲亦曰∶痰之标在脾,痰之本在肾。又曰∶半夏惟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以是观之,则天门冬惟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标。匪但与麦门冬殊,亦与半夏异也。


《冯氏锦囊秘录》草部上 >> 麦门冬

在天则禀春阳生生之气,在地则感清和稼穑之甘,故甘平微寒无毒。如滋阴润肺去心生用,如同脾肺药兼用,宜拌米炒黄用。
麦冬,治肺家伏火之邪,肺痿吐脓腥臭。补心脏劳伤虚损,心血错经妄行。益精强阴,驱烦解渴。心腹结气能散,无克伐太过之伤;脾胃虚滞可消,有宽饱舒怀之益。
和颜色,悦肌肤,清膈上之稠痰;调四肢之经脉,去心下支满,退虚热客邪,经枯乳汁不行,堪资作引。肺燥咳声连发,须仗为君同人参五味煎,名生脉散,专补元气。共地黄、阿胶、麻仁用,能润经益血,复脉通心。滋燥金以壮水源,但专泄而不专收。中寒有湿者少服,脾胃虚寒,产后泄泻者忌之。
主治(痘疹合参) 安五脏,润经益血,清热补心,生脉止烦,清心润肺宣痘,五六朝肺气虚热,上喘作渴及痘无脓者可用。痘后尤宜,但不可早用,恐引毒内行,若泄泻者尤忌之。
按∶麦门冬禀秋令之微寒,是以清心润肺之功居多。夫心火焦烦,势如盛暑,秋风一至,炎蒸若失矣。较之天冬甘味稍多,寒性差减,更胜一筹。火盛气壮者多用、生用并宜,气弱胃寒者少用、炒用为妙。


《医学入门》治燥门 >> 麦门冬

麦门冬甘气微寒,清肺火令心安神,养阴通脉医痿蹶,清谷调中治呕干。
形如 麦。无毒。降也,阳中之阴。入手太阴经。泻肺火,生肺金。治咳嗽烦渴、血热妄行及肺痿吐脓,安心神,清心热及心下支满。夫伏火去则金清自能生水,而阴精日长日固。心神安则血有所统,而客热自散。
又脉失及痿蹶必用者,心肺润而血脉自通也。大抵后人治心肺多,古人治脾胃多。经云∶消谷调中,止呕吐。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身重目黄口干。久服安五脏,美颜色,令有肥健有子。去心用,不令人烦。行经酒浸。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花,畏苦参。


《顾松园医镜》草部 >> 麦门冬

〔甘微寒,入心、肺、胃三经。忌鲫鱼。去心用。〕退肺中伏火,〔色白性寒,故清肺多功。〕清心内烦热,〔如盛热得凉风,炎蒸若失。〕止渴益精,宁嗽除喘。〔金不燥则不渴,金生水则益精,火不乘金,而咳喘俱宁。〕主妄行之血,〔心主血,心清则血不妄行。〕除虚劳之热,〔阴虚则热,养阴则热自除。〕能止呕吐,〔胃热不上冲也。〕善疔痿 。〔清肺胃之热,痿 治本之道也。〕治经水干枯及乳汁不下。〔内热既除,精血自生。〕润肺除热、清心,为心肺虚热之神品。以甘先入脾胃,故又为阳明之正药。本经谓其主羸弱者胃病则脾无所禀,而肌肉不生。《别录录》谓其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能消谷调中者。盖脾胃之热去,则湿除而诸症愈,脾胃安而能食,肥健矣。
虚寒泄泻者忌之。


《本草新编》麦门冬

麦门冬,味甘,气微寒,降也,阳中微阴,无毒。入手太阴、少阴。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邪,补心气之劳伤,止血家之呕吐,益精强阴,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神效,解肺燥殊验,定嗽咳大有奇功。真可恃之为君,而又可藉之为臣使也。但世人未知麦冬之妙,往往少用之而不能成功,为可惜也。不知麦冬必须多用,力量始大。盖火伏于肺中,烁干内液,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制矣。热炽于胃中,熬尽真阴,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息矣。夫肺为肾之母,肺燥则肾益燥,肾燥则大小肠尽燥矣。人见大小肠之干燥,用润肠之药。然肠滑而脾气愈虚,则伤阴而肾愈虚矣。肾虚必取给于肺金,而肺又素燥,无气以滋肾,而干咳嗽之症起,欲以些小之剂益肺气以生肾水,必不得之数也。抑肺又胃之子也,胃热则土亏,土亏而火愈炽。火炽,必须以水济之,而胃火太盛,肾水细微,不特不能制火,而且熬干津液,苟不以汪洋之水,速为救援,水立尽矣。然而大旱枯涸,滂沱之水,既不可骤得。倘肾水有源,尚不至细流之尽断,虽外火焚烁,而渊泉有本,犹能浸润,不至死亡也。故胃火之盛,必须补水,而补水之源,在于补肺。然而外火既盛,非杯水可解。阴寒之气,断须深秋白露之时,金气大旺,而后湛露 ,多且浓也。故欲肺气之旺,必用麦冬之重。苟亦以些小之剂,益其肺气,欲清胃火之沸腾也,又安可得哉。更有议者,肝木畏肺金之克者也。然肺过于弱,则金且不能克木,而肝且欺之。于是,木旺而挟心火以刑金,全不畏肺金之克。肺欲求救肾子,而肾水又衰,自顾不遑,又安能顾肺金之母哉。乃咳嗽胀满之病生,气喘痰塞之疾作。人以为肺之病也。用泻肺之药,益虚其肺气,而肝木更炽,心火愈刑,病有终年累月而不痊者。苟不用麦冬大补肺气,肝木之旺,何日能衰乎。此麦冬之必须多用,又不可不知也。更有膀胱之火,上逆于心胸,小便点滴不能出。人以为小便大闭,由于膀胱之热也,用通水之药不效,用降火之剂不效,此又何故乎?盖膀胱之气,必得上焦清肃之令行,而火乃下降,而水乃下通。(〔批〕大用麦冬,助肺气以通膀胱,更无人易知其义。)夫上焦清肃之令,禀于肺也,肺气热,则清肃之令不行,而膀胱火闭,水亦闭矣。故欲通膀胱者,必须清肺金之气。清肺之药甚多,皆有损无益,终不若麦冬清中有补,能泻膀胱之火,而又不损膀胱之气,然而少用之,亦不能成功。盖麦冬气味平寒,必多用之,而始有济也。
或问麦冬以安肺气,救肺即可生肾子矣,何以补肺者,仍须补肾乎?曰∶肺肾之气,未尝不两相须也。肺之气,夜必归于肾,肾之气,昼必升于肺。麦冬安肺,则肺气可交于肾,而肾无所补,则肾仍来取给于肺母,而肺仍不安矣。此所以补肺母者,必须补肾子也。肾水一足,不取济于肺金之气,则肺气自安,且能生水,而肺更安也。麦冬只可益肺,不能益肾。古人所以用麦冬必加入五味子,非取其敛肺,正取其补肾也。
或问麦冬加五味以补肾,敬闻命矣,何孙真人加入人参为生脉散?吾子善辨,幸明以教我。
此则子不下问,而铎亦急欲阐明之也。夫肺主气也,人参补气,汤名补气,谁曰不然。而孙真人不言生气而言生脉者,原有秘旨。心主脉,是生脉者,生心之谓也。或疑心主火,而肺主金,生心火,必至克肺金矣。益气之谓何?而讵知心之子,乃胃土也。肺金非胃土不生,胃弱以致肺金之弱。补心火,自生胃土矣,胃土一生,而肺金之气自旺。又恐补心以克肺金,加麦冬以清肺,则肺不畏火之炎。加五味以补肾,则肾能制火之盛,调和制伏之妙,为千古生人之法,示天下以补心之妙,不必畏心之刑金也。所以不言生气而曰生脉者,其意微矣,人未之思尔。
或问麦冬补肺金而安肺气,肺气之耗者,宜加用麦冬以补肺金矣,然而日用麦冬,而不见肺金之气旺者,何故?盖肺金之母胃土之衰也。胃喜温而不喜寒,日用麦冬之寒以益肺,而反致损胃。胃寒而气不能生金,徒用麦冬何益哉。必须用温胃之药,以生胃气,而后佐之以麦冬,则子母两补,自然胃气安,而肺气亦安也。
或疑胃中有火,最宜麦冬以清之,而吾子曰胃喜温不喜寒,不相反耶?非反也。胃乃土也,土自喜温。胃中宜火,何以恶火?夫火多宜泻,而火少宜补,况胃中之火乃邪火,非正火也,邪火宜泻,而正火亦宜补。服麦冬而胃寒者,乃正火衰微,自宜补之,未可以胃中之正火,错认作邪火而并观也。(〔批〕须辨得清。)
或问麦冬滋肺气者也。何以有时愈用而愈不效,岂麦冬非滋肺药乎?夫麦冬不滋肺气,又何药以滋肺。然用之不效者,非麦冬不滋肺气,乃肺绝不受麦冬之滋也。肺为娇脏,治肺原不宜直补肺也。肺至麦冬之不可滋者,脾胃之母气、肾经之子气,已先绝于肺之前,而欲用麦冬以救肺绝之际,又何可得哉。
或疑用麦冬以救肺气,肺绝而不可救,是麦冬为无用矣。不识舍麦冬,又用何药可救耶?
曰∶脾胃已绝,金不能生矣;肾经已绝,金无以养矣,实无药可以相救。惟胃气不绝者,尚有可救之机,仍用麦冬为君,加于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之内,尚可延留一线,然不节欲慎疾,亦徒然也。
或问麦冬乃肺经之药,凡肺病固宜用之,不识于治肺之外,尚有何症宜用也?夫麦冬不只治肺也,胃火用之可降,肾水用之可生,心火用之可息,肝木用之可养,胆木用之可滋,心包火用之可旺,三焦火用之可安,膀胱水用之可泻,所治之病甚多,何独于治肺耶。
或问麦冬但闻可以内治成功,未知亦可以治外症乎?曰∶麦冬之功效,实于内治独神,然又能外治汤火,世人固不识也。凡遇热汤滚水泡烂皮肉,疼痛呼号者,用麦冬半斤,煮汁二碗,用鹅翎扫之,随扫随干,随干随扫,少顷即止痛生肌,神效之极,谁谓麦冬无外治哉。(〔批〕传外治法。)


《本经逢原》隰草部 >> 麦门冬

本作 冬
甘寒,无毒。去心用,即不烦心。
《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发明 麦门冬阳中微阴,入心肺肾及足阳明之经,定心热惊烦,疗肺痿吐脓。盖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肺中伏火,脉气欲绝者,加五味子、人参为生脉散,专补脉中元气不足。东垣云∶六七月间湿热方盛,人病骨乏无力,身重气短,头旋眼黑,甚则痿软。故孙真人以生脉散补其天元真气。脉者,人之元气也。人参之甘温,泻阴火而益元气。麦门冬甘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子之酸咸,泻丙火而补庚金,兼益五脏之气也。时珍曰∶麦门冬以地黄为使,服之令人头不白,添精补髓,通肾气,定喘促,令人肌体滑泽。《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一气贯下,言因过饱伤胃而致心腹气结,脉绝不通,羸瘦短气,故宜以此滋其津液,通其肺胃,殊非开豁痰气,消克饮食之谓。其阴虚羸瘦,喘咳上气,失音失血及风热暴嗽,咸非所宜;恐寒郁热邪,牢不可破,多成虚损之疾。麻疹咳嗽不可误用,以其性寒助阴,固敛阳邪不能发越也。凡脾胃虚寒泄泻及痘疮虚寒作泻,产后血虚泻渴,皆非所宜。


《本草从新》隰草类 >> 麦门冬

润肺清心、泻热.
味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泻热除烦.(微寒、能泻肺火.)化痰行水.(肺清则水道下行、故治浮肿.)生津止嗽.(午前嗽、多属胃火、午后嗽、及日经夜重者、多属阴虚、宜麦冬五味、同滋阴药用.)治呕吐.(胃火上冲则呕、宜麦冬、又有因寒因食因痰因虚之不同.)
痿(手足缓纵曰痿 、阳明湿热上蒸于肺、肺热叶焦、发为痿 、经疏曰∶麦冬实足阳明之正药.)客热虚劳.暑伤元气.脉绝短气.(同人参五味、名生脉散、盖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故脉绝将死者、服此能复生之、夏月火旺克金、服之尤宜、东垣曰∶人参甘温、益元气而泻虚热、麦冬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酸温、泻丙火而补庚金、益五脏之气也.丙火小肠、庚金大肠、并主津液.)肺痿吐脓.血热妄行.经枯乳闭.明目悦颜.性寒而润.虚寒泄泻者勿用.肥白而大者佳.去心.入滋补药.酒润(制其寒.)或拌米炒黄.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苦参、青葙、木耳.忌鲫鱼.熬膏良.齿缝出血、煎汤漱之.)


《得配本草》草部(隰草类七十二种) >> 麦门冬

地黄、车前为之使。畏苦参、青葙、木耳。恶款冬、苦芙、苦瓠。忌鲫鱼。伏石钟乳。
甘平、微苦,凉。入手少阴、太阴经气分。生上焦之津液,清胸膈之渴烦。治呕吐止吐衄,消痰嗽,止泄精,疗痿厥,去支满,散结气。得乌梅,治下痢口渴。得犀角,治乳汁不下。
得桔梗,清金气之郁。得荷叶,清胆腑之气。佐地黄、阿胶,润经血。佐生地、川贝,治吐衄。心能令人烦,去心,忌铁。入凉药,生用。入补药,酒浸,糯米拌蒸亦可。气虚胃寒者禁用。


《本草思辨录》麦门冬

麦冬形象,合之本经主治,自是胃家正药。徐氏云,麦冬甘平滋润,为纯补胃阴之药。
后人以为肺药者,盖土能生金,肺气全恃胃阴以生,胃气润,肺自资其益也。邹氏云,麦冬之功,在提曳胃家阴精,润泽心肺,以通脉道,以下逆气,以除烦热,若非上焦之证,则与之断不相宜。观此可以正李东垣但谓入手太阴而不及足阳明之非。
前人谓麦冬复脉通心者不一,大都其胸中先有本经胃络脉绝之见,而更征之以复脉汤生脉散。窃谓胃之大络,内通于脉,脉绝乃胃络之不贯,非真脉绝。麦冬补胃阴以通络,而脉得所资则有之,亦非能径复其脉。能径复其脉者,厥惟人参,熟玩伤寒金匮两书自知。且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若非胃络脉绝,亦岂麦冬所能治。下文之羸瘦短气,即胃络脉绝之征。本经无一字虚设,而又上下相照应如此,愿与治本经者一质之。
徐氏极诋以麦冬治咳嗽,然千金外台治咳嗽诸方多有之,而实权舆于仲圣之麦门冬汤。
麦门


《本草崇原》麦门冬

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麦门冬,门古字从 , ,藤蔓不绝也。始出函谷、川谷,叶如细 ,凌冬不死,根色黄白,中心贯通,延蔓相引,古时野生,宛如麦粒,故名麦冬,今江浙皆莳植矣。一本横生,根颗联系,有十二枚者,有十四五枚者。所以然者,手足三阳、三阴之络共有十二,加任之尾翳,督之长强,共十四,又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此物性之自然而合于人身者也,唯圣人能体察之,故用麦冬以通络脉,并无去心二字,后人不详经义,不穷物理,相沿去心久矣,今表正之。)
麦门冬气味甘平,质性滋润,凌冬青翠,盖禀少阴冬水之精,上与阳明胃土相合。主治心腹结气者,麦冬一本横生,能通胃气于四旁,则上心下腹之结气皆散除矣。伤中者,经脉不和,中气内虚也。伤饱者,饮食不节,胃气壅滞也。麦门禀少阴癸水之气,上合阳明戊土,故治伤中、伤饱。胃之大络,内通于脉,胃络脉绝者,胃络不通于脉也。麦冬颗分心贯,横生土中,连而不断,故治胃络脉绝。胃虚则羸瘦,肾虚则短气,麦冬助胃补肾,故治羸瘦、短气。久服则形体强健,故身轻,精神充足,故不老不饥。


《本草便读》隰草类 >> 麦门冬

麦门冬(图缺)
养胃阴.具柔滑功能.疗金燥受戕之咳.润肺脏.兼苦甘性味.治上焦不戢之焚.若或拌入辰砂.惊烦可定.假使炒同元米.寒苦堪除.乳壅能通.便溏须禁.(麦门冬生山谷中.肥地丛生.其叶如韭.根如连珠形.一棵十余枚.去心用.甘苦而寒.专入肺胃.以其柔润多汁.故最能养阴退热.然寒润之品.只可用治肺胃阴液不足而有热邪者.若阳虚多寒.便溏多湿之人.尤宜禁之.亦有连心用者.以其心如人之脉络.一棵十余枚.个个贯通.取其能贯通经络之意.故生脉散用之者.以能复脉中之津液也.)


《本草经解》麦门冬

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去心)
麦冬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和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心腹者.肺脾之分.结气者.邪热之气结也.其主之者.麦冬甘平.平能清热.甘缓散结也.中者阴也.伤中者阴伤也.甘平益阴.故主伤中.脾为胃行津液者也.脾血不润.则不能为胃行津液.而伤饱之症生矣.味甘而润.滋养脾血.故主伤饱.脉者血之府.胃与脾合.胃络脉绝者.脾血不统.脉络不与胃相接也.甘润养阴.所以续脉.脾主肌肉.而禀气于胃.脾阴不润.则肌肉不长.而胃气上逆.肺亦能呼不能吸.而气短促矣.麦冬味甘益脾.故主羸瘦.气平益肺.故主短气也.久服肺气充.所以身轻.脾血润.所以不老不饥也.
【制方】
麦冬同川连.治消渴饮水.同甘草、粳米、大枣、竹叶.治劳气欲绝.同乌梅.治下利口渴.同人参、北味、杞子.治虚热病暑.同沙参、北味.治心肺虚热.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上品之上 >> 麦门冬

君。味甘,平、微寒,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身重,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烦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药性论》云∶使。能治热毒,止烦渴,主大水面目肢节浮肿,下水,治肺痿吐脓,主泄精,疗心腹结气。日华子云∶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止渴,肥人,时疾热狂头痛,止嗽。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葙、木耳。


《名医别录》卷第一 >> 麦门冬

微寒,无毒.主治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秦名、羊齐名爱韭,楚名乌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瓠,畏苦参、青 .)
《本经》原文∶麦门冬,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本草择要纲目》麦门冬

【气味】
甘平无毒.阳中微阴.降也.入手太阴经气分.
【主治】
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强阴益精.祛肺中伏火.补心气不足.脉者人之元气.孙真人生肺散用麦冬者.滋燥金而清水源也.佐以人参之甘寒泻热火.五味子之酸温泻丙火.故火盛气壮之人.麦门冬为补髓通肾气滑泽肌体之对剂也.气弱胃寒者不可过饵.


《本草害利》补心 >> 麦门冬

〔害〕性润动脾,便滑者忌。
〔害〕性寒而润,寒多人禁服。凡虚寒泄泻,及痘疮虚寒作泄,产后虚寒泄泻者,咸忌之。
徐洄溪批叶按虚劳咳嗽部云∶麦冬能闭肺窍,遂致失音。愚谓咳嗽,因于湿者,湿为重浊之邪,以麦冬能腻隔,势必湿热壅滞、肺失清肃。肺为声音门户,金实则无声也。
〔利〕甘、微寒、清心泻热、滋燥金而清水源。又为凉三焦次将,地黄车前为使,脉气欲绝者,加五味子、人参,三味合名生脉散,补中元气不足。(盖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心,则气充脉复)。
〔修治〕浙产甚良,四月初采根栽,夏至前一日取根晒干,收之抽心用,不尔令人烦。
近时多连心用。恐滑肠,用米炒黄。宁心,用辰砂少许拌。入丸散须瓦焙熟,即于风中吹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而不损药力。(麦冬之功,在润燥,非在滋阴。盖肺热而喜润,故曰∶清金保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故曰∶滑肠、泄泻者忌用。)


《本草撮要》草部 >> 麦门冬

味甘.入手少阴太阴经.功专清心保肺.得地黄、阿胶、麻仁同为润经复脉之剂.得五味子能都摄肺肾之津液.但性寒而泄.气弱胃寒人禁用.去心用.入滋补药酒浸.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花、苦参、青葙、木耳.


《侣山堂类辩》麦门冬

经云∶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血气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血气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是脏腑受水谷之精气,由胃腑之大络,通于脏腑之经。麦门冬主伤中伤饱,胃络脉绝,以其根须从中而贯,如络脉之贯于募原之中,是通胸络之气,藉中心之贯通也。麦冬经冬不凋,能启阴气,上滋于心肺,故主心腹结气,咳嗽虚劳。肾脉上贯肝膈,入肺中,从肺出络心,是肾气之上交于心肺。心肺之痰热,欲从下解者,又咸藉麦冬之心而导引于脉中也。盖凡物之寒凉者,其心必热,热者,阴中之阳也。人但知去热,而不知用阳,得其阳,而后能通阴中之气。


《药性切用》草部(隰草类) >> 麦门冬

甘寒微苦,清心润肺,泻热除烦,为生津止嗽之专药。去心用。其性寒凝润滑。肺热初解、脾胃虚寒泄泻,均忌。然亦可糯粉炒用,勿滑。朱砂拌用,镇心。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主治指掌 >> 麦门冬

君 恶款冬花苦瓜畏苦参凡用抽去心不令人烦
麦门冬,味甘平,性寒无毒。降也,阳中之阴也。其用有四∶退肺中隐伏之火;生肺中不足之金;止烦躁,阴得其养;补虚劳,热不能侵。


《本草乘雅半偈》麦门冬

(本经上品)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核】曰∶出函谷川谷,及堤坡肥土石间者,多野生。出江宁、新安及仁和笕桥者多种莳。古人唯用野生者。细皱香美,宛如麦粒,功力殊胜也。四季不凋,秋冬根叶转茂、丛生如韭,青似莎草,长尺余,多纵理,四月开花如蓼,结实翠碧如珠,根须冗 ,贯须连结,俨便易燥,且不损药力。或以竹刀,连心切作薄片,醇酒浸一宿,连酒磨细,入布囊内,揉出白浆,点生姜汁、杏仁末各少许,频搅数百下,久之澄清去酒,晒干收用。入汤膏,亦连心用,方合上德全体。今人去心,不知何所本也。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木耳。伏石钟乳。
绍隆王先生云∶麦门冬,具稼穑甘,禀春和令当入足阳明,为阳明之体用药,故本经所陈诸证,皆属阳明之上为病。若痿蹶,又属阳明之下为病。经云∶阳明为阖,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是以治痿独取诸阳明。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本,五脏六腑,皆受气于阳明故尔。
先人博议曰∶心腹脉络,皆心所主。胃络肌肉,皆心所生。美颜吐衄,唯心所现,结者能使之不结,绝者能使之不绝。唯从容润泽,潜滋暗长,沦结成形者也。
又云∶麦门冬,叶色尝青,根须内劲外柔,连缀贯根上,凌冬不死,随地即生。以白色可入肺,甘平可入脾,多脉理可人心,凌冬可入肾,长生可入肝,虽入五脏,以心为主,心之肾药也。其气象生成,及命名之义,能转春为夏,使肾通心,但力量不阔大,如有守有养,贞静宁谥,和润舒徐之君子也。仓皇之际,虽自愦愦,然躁进表露者,不及其久而不变也。
其根俨似脉络,故本经以之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盖心腹中央,皆心之部分,脉络亦心之所主,悉属象形对待法耳。若脉络之绝,伤中之绝,伤饱之绝,羸瘦肉理之绝,气结使然者,咸可使之复生。《别录》所云∶皆结气伤中伤饱之所生,盖强阴益精,消谷保神,安藏美色,皆复脉通心,润经益血之力也。盖心主血脉,脉溃血溢,脉伤则咳;经水已枯,乳汁不下,脉气欲绝者,皆克成效。如水入干经,而血乃成,不入于经,以致浮肿者,潜滋之妙,赖有此耳。惟阴形缓性人,及脾慢中寒有湿者,不相宜也。
【 】曰∶金水主时,则根苗茂盛,有继绝续乏之义。三冬闭藏,而阴阳互根之妙。麦则独贞其窍,故处秋冬之时,能行春夏之令,以降入为升出者也,故名麦门冬。四季长生,中央坚劲,气味甘平,具土德性,当判入脾,脾之脾药也。色白属金,脾之肺药也。似脉属火,脾之心药也。不凋属水,脾之肾药也。长生属木,脾之肝药也。所谓一脏之内,具五脏焉。故五脏六腑位于内,十二经脉见于外,莫不资始于脾,资生于胃,互为枢纽者也。盖心腹结气,中央所司,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象形对治,故继绝续乏之义,悉从中字起见耳。广推研释,隽永可思,盖土主中宫,长养后天,必须德全之品,相为匹配,其唯麦冬乎。至若保心之神,定肺之气,安肝之魂,补肾之精,因脾转属者,无所不宜。若脉伤则咳,经络断绝,致血液妄行,经水枯竭,变生烦热焦渴者,求其因而借用之亦可。大抵象形对治,更相宜也。先人有议,辄加推展如此。


《本草图经》麦门冬

麦门冬(图缺),生亟谷川谷及堤 肥土石间久废处,今所在有之。叶青似莎草,长及尺余,四季不凋,根黄白色有须,根作连珠形,似 麦颗,故名麦门冬。四月,开淡红花,如红蓼花;实碧而圆如珠。江南出者∶叶大者,苗如粗葱,小者如韭。大小有三、四种,功用相似,或云吴地者尤胜。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亦堪单作煎饵之。取新根去心,捣熟,绞取汁,和白蜜,银器中重汤煮,搅不停手,候如饴乃成,酒化温服之。治中益心,悦颜色,安神,益气,令人肥健,其力甚快。又主金石药发。麦门冬去心六两,人参四两,甘草二两炙,三物下筛,蜜丸如梧子,日再饮下。又崔元亮《海上方》,治消渴丸云∶偶于野人处得,神验不可言,用上元板桥麦门冬鲜肥者二大两,宣州黄连九节者二大两,去两头尖三、五节,小刀子条理,去皮毛了净,吹去尘,更以生布摩拭,秤之,捣末,以肥大苦瓠汁浸麦门冬,经宿,然后去心,即于臼中捣烂,即内黄连末臼中,和捣,候丸得,即并手丸大如梧子,食后饮下五十丸,日再,但服两日,其渴必定。若重者,即初服药,每一服一百五十丸,每二日服一百二十丸,第三日一百丸,每四日八十丸,第五日依本服丸。若欲合药,先看天气晴明,其夜方浸药,切须净处,禁妇人、鸡犬见知,如似可,每日只服二十五丸。服讫觉虚,即取白羊头一枚,净去毛,洗了,以水三大斗,煮令烂,去头,取汁可一斗以来,细细服之,亦不着盐,不过三剂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