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肉
《中药大辞典》鹿肉
拼音 | Lù Ròu |
出处 | 《别录》 |
来源 |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肉。 |
化学成分 | 含水分75.76%,粗蛋白质19.77%,粗脂肪1.92%,灰分1.13%。 |
性味 | 甘,温。
①《别录》:"温。" ②《千金·食治》:"味苦,温,无毒。" ③《饮膳正要》:"味甘,温,无毒。" |
功能主治 | 补五脏,调血脉。治虚劳羸瘦,产后无乳。
①《别录》:"补中,强五藏,益气力。生者疗口僻,割,薄之。" ②《食疗本草》:"补虚羸瘦弱,利五藏,调血脉。" ③《纲目》:"养血,治产后风虚邪僻。" ④《医林纂要》:"补脾胃,益气血,补助命火,壮阳益精,暖腰脊。" ⑤《随息居饮食谱》:"强筋骨。"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食、煎汤或熬膏。外用:捣敷。 |
复方 | ①治产后乳无汁:鹿肉四两。洗,切,用水三碗煮,入五味作臛,任意食之。(《寿亲养老新书》鹿肉臛)
②治中风口僻不正:生鹿肉和生椒捣薄之,正则急去之。(《纲目》) |
各家论述 | 《纲目》:"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纯阳之物,能通督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鹿肉
拼音 | Lù Ròu |
英文名 | Venison |
出处 | 出自《名医别录》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
原形态 |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
性状 | 性状鉴别,干燥品为横切或纵切成条状或块状的肌肉块,大小不等,肌肉纤维束明显;表面黄褐色或黑褐色,并混有黄白色呈半透明状的筋膜,质较轻,易撕裂。鲜品呈暗红色或红紫色,质柔韧。气腥膻,味微咸。 |
化学成分 | 梅花鹿或马鹿的肉含水分75.76% ,粗蛋白质19.77% ,粗脂肪1.92% ,灰分1.13%。 |
性味 | 味甘;性温 |
归经 | 脾;肾经 |
功能主治 | 益气助阳;养血祛风。主虚劳赢瘦;阳痿腰酸;中风口僻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食、煎汤或熬膏,适量。外用:适量,捣敷。 |
注意 | 上焦有痰热,胃家有火,阴虚火旺吐血者慎服。 |
复方 | ①治产后乳无汁:鹿肉四两。洗,切,用水三碗煮,入五味作矐,任意食之。(《寿亲养老新书》鹿肉矐)②治中风口僻不正:生鹿肉和生椒捣薄之,正则急去之。(《纲目》) |
各家论述 | 《纲目》: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纯阳之物,能通督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
摘录 | 《中华本草》 |
《饮食须知》:兽类 >> 鹿肉
味甘性温。二月至八月不可食,发冷痛。白臆者、豹文者并不可食。
鹿肉脯炙之不动、及见水而动、或曝之不燥者并杀人。同雉肉、蒲白、 鱼、 鱼、鸡肉、生菜、鲫鱼、 食,发恶疮。《礼记》云∶食鹿去胃,鹿茸不可以鼻嗅之,中有小白虫,视之不见,入人鼻必为虫颡,药不及也。不可近丈夫阴,令痿。鹿脂亦不可近阴。久食鹿肉,服药必不得力,为其食解毒之草故也。勿同猪肉食。
《医学入门》:食治门(兽) >> 鹿肉
鹿肉补虚又疗风,血止诸血治肺痈,阴痿腰疼俱可服,髓坚筋骨治伤中,糜肉补气脂逐痹,虚劳血病羡角茸。
鹿肉,甘,温,无毒。益中气,调血脉,补虚羸。生肉,贴中风口偏,左患贴右,右患贴左,正即除之。
蹄肉,主诸风脚膝疼痛。头肉,主消渴夜梦。九月后、正月前食之则宜,五月食之伤神。凡饵药之人不可多食,能解药力。血,主肺痿,肺痈,吐血,衄血及崩中带下,止饥渴,充气血,起阴痿,止腰痛生刺,和酒服之。
髓,甘,温。主男妇伤中绝脉,筋骨急痛,咳逆,以酒和服。又同地黄煎膏填骨髓,蜜煮食壮阳,令人有子。
脑髓,堪入面脂。脂,主痈肿死肌,四肢不随,治头风,通腠理。肾,平。补肾壮阳及肾气虚损耳聋,作酒及煮粥食之。筋,主劳损续绝。骨,甘,热。补虚劳,安胎下气,浸酒疗风虚。齿,主留血气,鼠 ,心腹痛。
角茸、胶,见前卷。大抵鹿之一身,皆能益人,野族第一品也。或脯、或煮、或蒸,俱宜和酒食之。麋肉,甘,温。补中益气,健腰脚,不可合雉虾生菜、梅李果实同食。脂,辛,温。通腠理,柔皮肤,疗痈肿,恶疮,死肌,风寒湿痹,头风肿痛。如面生 疮,涂之即瘥。骨,除虚劳最良。煮骨汁酿酒饮之,令人肥白美颜色。角,甘,温。
无毒。补一切血病,止血益气,添精壮阳,治风痹腰脚不仁。亦可煎胶。茸,服之功同鹿茸。先辈云∶鹿茸补阴,麋茸补阳。一云鹿胜麋,一去麋胜鹿。要知麋性与鹿性一同,尽皆甘温补阳之物。有谓虎骨麋肉近阴则痿者,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