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鹿茸

鹿茸

《中国药典》鹿茸

拼音 Lù Rónɡ
英文名 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来源 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性状 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连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
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鉴别 (1)取本品粉末0.1g,加水4ml,加热15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1ml,加茚三酮试液3 滴,摇匀,加热煮沸数分钟,显蓝紫色;另取滤液1ml,加10%氢氧化钠溶液2 滴,摇匀,滴加0.5% 硫酸铜溶液,显蓝紫色。
(2)取本品粉末0.4g,加70%乙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鹿茸对照药材0.4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氨酸对照品,加70%乙醇制成每1ml 含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药材溶液各8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 茚三酮丙酮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 鹿茸片:取鹿茸,燎去茸毛,刮净,以布带缠绕茸体,自锯口面小孔灌入热白酒,并不断添酒,至润透或灌酒稍蒸,横切薄片,压平,干燥。
鹿茸粉:取鹿茸 燎去茸毛,刮净,劈成碎块,研成细粉。
性味 甘、咸,温。
归经 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用法用量 1~2g,研末冲服。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蛀。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鹿茸

拼音 Lù Rónɡ
别名 斑龙珠(《澹寮方》)。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尚未骨化的幼角
一般分锯茸和砍茸两法。①锯茸:雄鹿从第三年开始锯茸,每年可采收1~2次。每年采2次者,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习称"头茬茸",第二次约在立秋前后,习称"二茬茸"。每年采一次者,约在7月下旬。锯时将鹿用绳子拖离地面,迅速将茸锯下,伤口敷"七厘散"或"玉真散",贴上油纸,放回鹿舍。锯下之茸,须立即加工。先洗去茸毛上不洁物,并挤去一部分血液,将锯口部用线绷紧,缝成网状,另在茸根钉上小钉,缠上麻绳。然后固定于架上,置沸水中反复烫3~4次,每次15~20秒钟,使茸内血液排出,至锯口处冒白沫,嗅之有蛋黄气味为止,全部过程约需2~3小时。然后晾干。次日再烫数次,风干或烤干。烤时悬在烘架上,以70~80℃之无烟炭火为宜,烤约2~3小时后,取出晾干再烤,反复烤2~3次,至茸皮半干时,再行风干及修整。②砍茸:此法现已少用,适用于生长6~10年的老鹿或病鹿、死鹿。老鹿一般在6~7月采收。先将鹿头砍下,再将鹿茸连脑盖骨锯下,刮除残肉、筋膜。绷紧脑皮,然后将鹿茸固定于架上,如上法反复用沸水烫,烫的时间较锯茸为长,约需6~8小时。烫后掀起脑皮,将脑骨浸煮一小时,彻底挖净筋肉,再用沸水烧烫脑皮至7~8成熟。再阴干及修整。
原形态 ①梅花鹿,又名:花鹿。
是一种中型的鹿。体长约1.5米,肩高约90厘米。雄鹿有角,生长完全的共有四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叉与眉又相距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一叉。雌鹿无角。眶下腺明显,呈裂缝状。耳大直立。颈细长,颈和胸部下方有长毛。尾短,臀部有明显白斑。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腺体,名为跖腺;主蹄狭尖,侧蹄小。冬毛厚密,棕灰色或棕黄色,有白色斑点,夏季白斑更明显。腹部毛白色,四肢毛色较淡,背部有深棕色的纵纹。
大都人工饲养。野生者栖息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附近;冬季多在山地南坡,春秋多在旷野,夏季常在密林。晨昏活动较多。以青草、树叶、嫩芽、树皮、苔藓为食。春、夏季喜食盐。雄鹿每年4~5月脱落旧角,随后长出茸角,外被天鹅绒状的茸皮。分布东北、华北、华东以及西北、西南地区。
②马鹿(《纲目》),又名:赤鹿、八叉鹿。
体型较大。体长可达2米余:肩高约1.2米以上;体重约200公斤。雄鹿有角,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几成直角,主干长,稍向后倾斜,并略向内弯;第二叉起点紧靠眉叉;第三叉与第二叉的距离远,有时主干末端复有分叉;角基有一圈隆起,表面有粗糙的嵴突。鼻端裸露,有眶下腺,耳亦大而直立。颈下被毛较长。尾短,有软的尾毛。蹄大成卵圆形,二侧蹄较长。毛色均匀,冬毛厚密,棕灰色,嘴和下颌毛色棕黑,两颊较浅,额上棕色,耳廓背黄褐色。颈上有棕黑色鬃毛,脊背平直,上有一条棕黑色背纹。体侧黄棕色,臀部有黄白色斑。夏毛较短,赤褐色,睑、嘴及四肢内侧苍灰色。
有人工饲养。野生者栖于较大的混交林中,或高山的森林草原。冬季到山谷密林中,夏季常在高山林缘。以青草、嫩枝、树芽为食。喜食盐。雄鹿每年3~4月脱换新角,新角5~6月生长最盛,为茸角。分布东北、内蒙古、西北、西南等地。
性状 ①花鹿茸
又名:黄毛茸、花茸。为梅花鹿的幼角。㈠锯茸:全体呈圆柱形,多具1~2分枝。具1分枝者,习称"二杠",其主枝习称"大挺",挺高14~20厘米,锯口直径约3厘米,离锯口约3厘米处分枝,分枝长10~15厘米,直径较主枝略细。外皮红棕色咸棕色,多光润,表面布有红黄色或棕黄色致密的茸毛,上端较密,下部较稀,分岔间具-条灰色筋脉;皮茸紧贴。体轻,锯口洁白,有细蜂窝,外围无骨质。气微腥,味微咸。具2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4~30厘米;直径较细,多不圆,略呈弯弓形,微向后偏,先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线(称"起筋")及突起的疙瘩(称"骨豆"或"钉"),皮红黄色,毛稀而较粗。二茬茸和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毛较粗糙,体较重,无腥气。㈡砍茸:即带有脑骨的茸,亦分二杠、三岔等规格,与锯茸同。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一对弧形的骨,习称"虎牙"。脑骨洁白无残肉,外附脑皮,皮上密生茸毛。花鹿茸均以粗大、挺圆、顶端丰满、质嫩、毛细、皮色红棕、油润光亮者为佳。挺细瘦、下部起筋、毛粗糙、体重者质次。
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地;其他地区亦有少量生产。
②马鹿茸
又名:青毛茸。为马鹿的幼角。形状比花鹿茸粗大,分枝亦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称"莲花",三个称"三岔",四个称"四岔",或更多。其中以莲花、三岔、四岔为主。东北产的单门,大挺长23~27厘米,直径3厘米许。皮灰黑色,毛青灰色或灰黄色,细而光亮,质嫩,断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央米黄色,有较细的蜂窝眼,微有腥气,味微咸。莲花大挺长16~33厘米,下部有棱线,而质不老,断面蜂眼稍大。三岔质较老,皮色深,四岔毛粗而稀,挺下部具棱线及疙瘩。分岔顶端多显露光头,习称"捻头"。砍茸则脑骨较薄,色灰白,毛灰褐色,两茸间距离较花鹿茸为宽。西北产的多为砍茸,长30~100厘米。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表面有棱,多抽皱干瘪,分岔较长且弯曲,毛灰色或黑灰色而粗长,锯面色较深,上端紫红色,中段以下灰红色,下部灰白色,常见骨质。有腥臭气,味咸。马鹿茸均以茸体饱满、体轻、下部无棱线、断面蜂窝状、组织致密、米黄色者为佳。茸体干瘪、毛粗不全,体较重、下部起筋、断面灰红色者质次。茸体大部分毛已脱掉,显灰白色,或下部隆起疙瘩状,内部灰白色,体重已成骨化者不可作鹿茸入药。
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产东北的称"东马茸",又名"关马茸",品质较优。产西北的称"西马茸",品质较次。
鹿茸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动物水鹿(分布四川、云南、广东、台湾)、白唇鹿(分布四川、青海、西藏)、白鹿(分布四川西部)等的幼角亦作鹿茸使用。商品在四川称春茸(水鹿茸)、岩茸(白唇鹿茸)、草茸(白鹿茸),但均属野生,产量很少。
化学成分 东北产的上、中、下三等鹿茸,顺次含水分12.91%,11.01%,10.82%;有机物60.44%,51.8%,49.07%;水溶性浸出物12%,8.77%,7.02%;醇溶性浸出物2.31%,1.08%,0.89%;醚溶性浸出物1.16%,0.64%,0.61%;灰分26.65%,37.79%,40.11%。灰分中含钙、磷、镁等;水浸出物中含多量胶质。一说尚含极少量的卵胞激素"雌酮"。
药理作用 ①对心血管的作用
从西伯利亚斑鹿的鹿茸中抽提出的鹿茸精,大剂量使血压降低,心振幅变小,心率减慢,并使外周血管扩张。中等剂量引起离体心脏活动显着增强,心收缩幅度变大,并使心率加快,输出量增加;对衰弱的心脏其强心作用特别显着,对节律不齐的离体心脏可使节律恢复,同时使心脏收缩加强加速。鹿茸精口服时对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可使脉搏充盈,血压上升,心音变得更有力。
②强壮作用
鹿茸精为良好的全身强壮剂,它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食欲,并能降低肌肉的疲劳。鹿茸对大白鼠的脑、肝、肾等组织,能显着提高其耗氧量。加25%或50%的鹿茸于饲料中,可使小白鼠的体重增加较快,对健康成熟的家兔,口服一定量鹿茸粉末或注射鹿茸浸膏后,经过一定时间,红细胞、血色素及网状红细胞均见增加,用较大剂量能促进血细胞特别是红细胞的新生。马鹿茸0.4,0.5,2.0克/公斤/日连续灌胃14~15天有明显增加大鼠体重的作用。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及疲劳等,口服鹿茸精有一定强壮作用。
③性激素样作用
用马鹿鹿茸片配成生理盐水浸液,对去睾丸大白鼠和小白鼠前列腺及精囊称重法和去卵巢小白鼠阴道涂片法试验,证明并无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样作用,亦不能使未孕家兔的卵巢出现血斑,也不能促使雄蟾蜍排精,因此亦不具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日本学者用苏联制鹿茸酊对大白鼠皮下注射,测定动物前列腺及精囊重量,其作用强度在丙酸睾丸酮与对照组之间。用鹿茸精1毫升/100克给予去势雄鼠并无上述作用。
④对创伤的影响
鹿茸对长期不易愈合和一时新生不良的溃疡和创口,能增强再生过程,并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影响氮素及碳水化物的代谢。鹿茸精对头、颈部受伤的家兔,可使异常的脑电波、糖酵解(颈髓部的糖酵解在创伤时受到抑制)、酶活性(颈髓部的己糖磷酸激酶、甘油磷酸激酶、GPT在受伤时活性降低)得到改善;试管内对三羧酸循环无影响,但能促进糖酵解,在脊髓神经匀浆中则使酶消耗增加。
⑤其他作用
用鹿茸精致敏后,再静脉注射,并不引起过敏性休克。鹿茸能兴奋离体肠管及子宫,增强肾脏的利尿机能。用猫的降压实验,证明去睾鹿茸比未去睾者效果略高。
炮制 鹿茸片:用酒精灯火燎焦茸毛,刮净,以布带扎缠,用热酒从底部徐徐渗入,以灌满润透为度,然后切片、压平、晒干。鹿茸粉:取干燥的鹿茸片,碾成细末。
《本草衍义》:"茸上毛,先薄以酥涂匀,于烈焰中急灼之,若不先以酥涂,恐火焰伤茸。俟毛净,微炙入药。"
性味 甘咸,温。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酸,微温,无毒。"
③《本草蒙筌》:"味甘咸,气温,无毒。"
归经 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②《本草经巯》:"入手厥阴、少阴,足少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 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
②《别录》:"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本草经疏》云:’痒’应作’疡’)。"
③《药性论》:"主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梦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末空心温酒服方寸匕。又主赤白带下,入散用。"
④《日华子本草》:"补虚羸,壮筋骨,破瘀血,安胎下气,酥炙入用。"
⑤《纲目》:"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健筋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
⑥《本草切要》:"治小儿痘疮虚白,浆水不充,或大便泄泻,寒战咬牙;治老人脾肾衰寒,命门无火,或饮食减常,大便溏滑诸证。"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8分;或入丸、散;亦可浸酒。
注意 阴虚阳亢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麻勃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肾虚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补阳也;上焦有痰热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以其性热复腻滞难化也。凡吐血下血,阴虚火炽者概不得服。"
复方 ①治精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聋目昏,口干多渴,腰痛脚弱,小便白浊,上燥下寒,不受峻补:鹿茸(酒浸)、当归(酒浸)等分。为细末,煮乌梅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济生方》黑丸)
②治精血俱虚,营卫耗损,潮热自汗,怔忡惊悸,肢体倦乏,一切虚弱之症:鹿茸(酒蒸)、附子(炮)各一两。上细切,分作四付,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世医得效方》茸附汤)
③治虚弱阳事不举,面色不明,小便频数,饮食不思:好鹿茸五钱,多用一两(去皮,切片),干山药一两(为末)。上以生薄绢裹,用酒浸七日后,饮酒,日三盏为度。酒尽,将鹿茸焙干,留为补药用之。(《普济方》鹿茸酒)
④治眩晕之甚,抬头则屋转,眼常黑花,观见常如有物飞动,或见物为二:鹿茸,每服半两,用无灰酒三盏,煎至一盏,去滓,入麝香少许服。(《证治要诀》)
⑤治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跗浮肿:鹿茸五钱,附子三钱,草果一钱,菟丝子三钱,茯苓五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鹿附汤)
⑥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鹿茸二两(酥炙令微黄),白龙骨一两(烧过),桑螵蛸三分(微炒),椒红一两(微炒),附子一两半(炮),山茱萸一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下二十丸。(《圣惠方》鹿茸丸)
⑦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鹿茸十八铢,桑耳二两半。上二味,以醋五升渍,炙燥渍尽为度,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⑧治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鹿茸(醋蒸,焙)二两,白敛、金毛狗脊(燎去毛)各一两。上为细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济生方》白敛丸)
⑨治尿血:鹿茸(炙)、当归、干地黄各二两,葵子五台,蒲黄五合。上五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芜荑。(《古今录验方》鹿茸散)
⑩治下痢危困:麝香半钱(别研,临时入),鹿茸一两(酥炙)。上鹿茸为细末,方入麝香,以灯心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百一选方》香茸丸)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鹿茸,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妇人冲任脉虚,则为漏下恶血,或瘀血在腹,或为石淋。男子肝肾不足,则为寒热、惊痫,或虚劳洒洒如疟,或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或小便数利、泄精、溺血。此药走命门、心包络及肝、肾之阴分,补下元真阳,故能主如上诸证,及益气强志也。痈肿疽疡,皆营气不从所致,甘温能通血脉,和腠理,故亦主之。"
②《本经逢原》:"鹿茸功用,专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取其补火助阳,生精益髓,强筋健骨,固精摄便,下元虚人,头旋眼黑,皆宜用之。《本经》治漏下恶血,是阳虚不能统阴,即寒热惊痫,皆肝肾精血不足所致也。八味丸中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为峻补命门真元之专药。"
③曹炳章:"鹿茸,补精填髓之功效虽甚伟,服食不善,往往发生吐血、衄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昏厥等症。考其原因,其人平时多阳旺液燥,贫血亏精,气血乏运,苟服食参、茸,能用份少、服日多,则助气养血,有益无损,虽有余热,亦不为害;若阳虚阴燥之人,再骤服大剂,以致有助燥烁阴之弊。盖茸为骨血之精,通督脉而上冲于脑,其上升之性,故如上述之病生焉。余每遇当用鹿茸之症,自一厘渐增至数分、数钱,每获妥效,此即大虚缓补之义也。"
临床应用 治疗血液病:取鹿茸内骨髓,用白酒浸渍,制成20%的鹿茸血酒;或从鹿颈静脉内取血放入白酒中,制成30%的鹿血酒。每次10毫升,日服3次。试治血小板减少症21例,11例临床症状和血象均有明显改善;白细胞减少症5例,血象进步者3例,临床症状改善者2例;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症15例,其中7例血象和症状均有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血象和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由慢性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病14例,其中10例服药后眩晕、头痛、乏力、齿龈出血、鼻衄、失眠等症状和血象均有改善。对高血压、肾炎、肝炎及肝功能不正常者忌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鹿茸

拼音 Lù Rónɡ
英文名 Hairy Antler, Hairy Deerhorn
别名 斑龙珠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梦溪笔谈》:按《月令》,冬至靡角解,夏至鹿角解,阴阳相反如此。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种,殆疏也。又有刺麋、鹿血以代茸,云茸亦血耳,此大误也。窃详古人之意,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长,其次筋难长,最后骨难长。唯麋角自生至坚,无两月之久,大者乃重二十余斤,其坚如石。计一昼夜须生数两,凡骨之顿成生长,神速无甚于此,此骨血之至强者,所以能补骨血,坚阳道,强精髓也。头者诸阳之会,众阳
来源 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等的雄鹿密生茸毛尚未骨化的幼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鹿茸每年可采两茬。头茬茸包括“二杠锯茸”和“三杈锯茸”。另外还有计划地采收少量的“二械吹茸”和“三杈砍茸”。砍茸是将鹿杀死取下连同头骨的鹿茸,价格昂贵,头茬茸为高档产品,可出口换汇。鹿茸加工在我国传统方法为“水煮法”,近年来又研究出“微波及远红外线法”,加工产品也分为“带血茸”和“排血茸”两种。第2次采收的二茬茸和幼鹿“初角茸”均骨化程度高,加工也简单,属低档产品。
马鹿茸比梅花鹿茸茸大,一般都加工成“带血茸”。
原形态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栽培 生活习性 野生梅花鹿在森林中生活。喜群居,性温顺,善跳跃,感官灵敏。具有季节性垂直迁徒习性,夏季鹿群多到高山地带活动,冬季多到低山区的河谷或向阳山坡越冬。植物性食性,能采食上百种植物的什叶、果实、树皮和杂草。食性广泛,对酸、甜、苦味的食物均可采食。尤对作树的细枝、嫩叶和果实更喜食。鹿角春季脱落并萌发新角。4-8月份为生茸期,到9月初鹿用停止生长,鹿茸皮脱落,仅遗留下分成4个枝权的裸露骨用质,是配种期殴斗和冬季雪下寻食的工具。
养殖技术 梅花鹿为季节性发情的动物。秋季配种,幼鹿2周岁时性成熟。每年9-11月份时,公鹿变得膘肥体壮,颈围粗,毛色暗,阴囊下垂,性暴好斗,常与其他公鹿争偶。母鹿在此时期可发情3-4次,每次持续18-36h。鹿的配种方式有几种:①群公群母式,即将25-30只参配母鹿与3-5只种公鹿组成配种群,直到11月底配种结束再分外;②单公群母或,即将1只优良公鹿与15-20只母鹿组群配种。但要每隔一段时期中间替换种公鹿。③单公单母定时放对式。即每日早、晚,将公鹿拨入母鹿群中与发情母鹿交配,配后即将公鹿拨出。④人工授精,其中包括采精,精液稀释和输精几个步骤。可以充分利用优良种公鹿进行配种。每只发情母鹿要复配2-3次才能保证高受胎率。妊娠期为235d左右。每年5-6月份为产仔期。产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并对个别难产母鹿要进行接产,梅花鹿多为每胎1仔,双仔率仅占5%-15%。初生子鹿要保证吃到初乳才能提高成活率。
饲养管理 梅花鹿从野生变为家养,驯化是技术关键。驯化工作要从早期发育阶段开始,如人工哺乳,幼鹿训练等。以期发育到成年后更好地接受人工饲养管理,促使鹿茸优质高产和提高后裔的繁殖成活率。梅花鹿以各种粮、豆类及农副产品为精饲料,以农作物茎、叶和多种树木枝叶及青草为粗饲料。青贮玉米秸更是人工养鹿的重要饲料。还要每天补给适量的食盐和维生素。为保证营养全面要力求饲料多样化.公鹿生茸期、母鹿哺乳期和育成期幼鹿要多投给精料。在驯化的基础可将公鹿、母鹿和育成鹿分别组成放牧群,引导到牧场上去放,大幅度降低饲养成本和提高生产力。放牧管理亡要防止鹿只逃失;收茸期管理主要防止鹿茸伤损;配种管理主要防止公鹿伤亡;产仔期管理主要是对难产鹿接产。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起完整的定时、定量、定点投料给水的词喂制度和每天清扫圈舍、定期消毒等环境卫生制度,并严格执行,防止各种灾害给鹿群造成损失。
疾病防治 养鹿人员每天对鹿只活动情况、采食、饮水、排便等进行细致观察。对发病鹿要提倡早发现,早治疗鹿病基本上可分为疾病和普通满两类。疫病吃害大,主要有结核病,坏死杆菌病,布氏杆菌病和血尿病等,要通过定期接种疫苗进行预防。普通病主要有食毛症,饲料中毒,奇生虫病等。中要通过改善饲养管理阻断病源,并对患病鹿对症治疗来解决。
马鹿养殖要点与梅花鹿大致相似,其体形较大,生序竞争能力强,野生鹿较多,每年配种、产仔和上茸明都要稍早于梅花鹿。
性状 性状鉴别(1)梅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1个分使者习称“二杠”,主使习称“大挺”,长14-21cm,锯口直径4-5cm,跑银口约1cm处分出侧技,习称“门庄”,长9-15cm,略细;顶端钝圆而微弯。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密被红黄色或棕黄色的细茸毛,下部毛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面白色,有致密的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体轻。气微腥,味微成。具2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疏而粗。
二连茸与头连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而上细,下部有纵校筋。皮灰黄色,毛较粗糙,据目外围往往骨化,质较重,无腥气。
(2)马鹿茸较粗大,分叉较多,l个侧技者习称“单门”,2个老习称“莲花”,3个者习称“三岔”,4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青灰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
气腥臭,味咸。显微鉴别粉末特征:淡黄色。①表皮用质层表面颗粒状,茸毛脱落后的毛窝呈圆洞状。②毛茸毛于中部直径13-50μm,表面由扁平细胞(鳞片)呈覆瓦状排列的毛小皮包围,细胞的游离线指向毛尖,皮质有棕色色素,髓质断续或无。③毛根常与毛囊相连,基部膨大作撕裂状。④骨碎片表面有纵纹及点状孔隙;骨陷窝呈类圆形或类棱形,边缘骨小管呈放射状沟纹;横断面和见大的圆形孔洞,边缘凹凸不平。术骨化骨组织表面具多数不规则的块状突起物。角化棱形细胞多散在。
化学成分 1.梅花鹿的鹿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总氨基酸含量达50.13%,有甘氨酸(glycine),赖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脯氨酸(proine),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等17种以上。Hattori等对鹿茸的抑制MAO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从乙醚提取物中得了9种化合物:①胆甾醇肉豆宏酸酯(cholesteryl cyristate)。②肥出醇油酸酯(cholesteryl oleate)。③胆甾醇棕润酸酯(cndested edwhtate)。④胆甾醇硬脂酸酯(cholesteryl stearate)。 ⑤对一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
⑥胆甾醇(cholesterol)。⑦胆甾5-烯-3B-醇-酮(cholest-5-en-3βol-one)。⑧胆甾-5-烯-3β,7α-二醇(cholest-5-en-3β,7α-diol)。⑨胆甾5-烯-β,7β-二醇(cholest-5-en-3β,7β-diol)。
从正丁醇提取物中得到尿喀陡(uracil)。次黄源吟(hypoxanthine)、尿素(urea)、尿嘧啶核苷(uridine)、烟酸(nicotinic acid)、肌酥(creatinine),其中次黄瞟吟具有抑制MAO-B活性的作用。另外,从乙醚提取液中还分离得脂肪酸(fatty acid)、三酸甘油(triglycerides)和单酸甘油酯(monoglyceride),其中脂肪酸由月桂酸(lauric acid)、肉H宏酸(myristic acid)、棕搁酸(palmitic acid)、棕桐油酸(palmitoleic acid)、油酸(。Leic acid)和亚油酸(linoticacid)组成,另外二种化合物没有做进一步研究。
鹿茸中多胺类[精眯(spermidine)、精胺(spermine)、腐胺(putrescine)]对化合物是刺激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有效成分。鹿茸尖部多胺含量较高,在精眯、精胺及腐腹中,以精眯的含量最富,鹿茸的中部和根部随骨化程度的增强,精眯含量逐渐减少,而腐胺和精胺含量逐渐增加,在整个鹿茸中,由于尖部所占重量百分比较少,所以整个鹿茸总多腔中腐胺含量最多,精眯次之,精胺最少。此外,鹿茸中尚含有硫酸软骨素A等酸性多糖好物质,雌酮(esrone),神经髓鞘磷脂(sphingomyeline),神经节式酯(ganglioside),雌二醇(estradiol),前列腺素PGE1、前列腺素PGE2、前列腺素PGF1a、前列腺素PGF1B,神经酰胺(ceramide)及钙、磷、镁等 20种元素。
2.马鹿的鹿茸 含胆甾醇肉豆蔻酸酯,胆甾醇油酸酯,胆甾醇棕相酸酯,胆自醇硬脂酸酯,胆甾醇(cholesterol),胆甾-5-烯-3β-醇-7酮,胆甾-5-烯-3β,7α-二醇,胆甾-5-烯-3β,7β-二醇,尿嘧淀,次黄嘌呤,肌酐(creatinine),烟酸,尿素,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尿甙(uridine)。
马鹿茸中还含有2种降压成分,一种已确定为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LPC中含有8种脂肪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亚油酸。
此外,还含有氨基酸、无机元素、神经酰胺及少量雌酮等。
3.白鹿的鹿茸含大量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如色氨酸(tryptophane)、赖氨酸、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toreonine)等10多种。此外,还含有核糖核酸、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雌二醇、维生素A、胆固醇。含有钙、磷、铜、铁、锰、锌、硅等十多种无机元素。含油酸、棕榈酸、月桂酸、硬脂酸、棕榈油酸、 肉豆蔻酸、癸酸(decanoic acid)等脂肪酸。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多种动物的血压、离体心脏和血管等实验证明,大剂量鹿茸精使心缩幅度变小、心率减慢,并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中等剂量鹿茸精引起离体心脏活动明显增强,心缩幅度增大,心率加快,结果使心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输出量都增加,对疲劳心脏的恢复更为明显,对节律不齐的离体心脏能使节律恢复正常。小剂量鹿茸精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作用。鹿茸精口服对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可使脉搏充盈,血压上升,心音变得更有力。离体实验结果表明,当灌流液中鹿茸精浓度为10-5g/kg时,对豚鼠心房收缩有轻度抑制作用;当剂量为100μm/心时,对离体家兔心脏运动和心搏动数均有一过性轻度抑制,而对冠脉流量无明显影响。也有报告用含0.5-1%鹿茸精洛氏液灌流离体大鼠心脏时,可使冠脉流量增加,心缩幅度增大,心率减慢。整体实验表明,给麻醉猫鹿茸精0.5-5mg/kg可引起血压一过性降低,2分钟后血压恢复。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2.1.对颈上交感神经节的影响: 给麻醉猫舌动脉注射鹿茸精5mg/1kg或乙酰胆碱100μm/kg,引起同等程度的瞬膜收缩作用,这种对颈上交感神经节的直接作用可被神经节阻断剂六烃季胺所抑制。
2.2.对脑电图的影响: 家兔耳静脉注射鹿茸精3mg/kg后5-10分钟,皮质运动区、皮质视觉区及扁桃核均出现快波,而海马区则出现持续的高幅波。剂量增至5mg/kg,给药后40分钟,皮质运动区,视觉区及扁桃核出现快速波,而海马区则出现高振幅的觉醒波,下丘脑区脑电变化不明显。
3.对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影响:给加速老化小鼠和正常小鼠灌胃鹿茸提取物100或200mg/kg,对小鼠肝和脑组织线粒体B型MAO有明显的抑制。离体实验证明,鹿茸的正丁醇和乙醚提取物具有抑制MAO的作用。正丁醇提取物抑制MAO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次黄嘌呤。最近发现鹿茸的磷脂类化合物也有MAO抑制活性,对MAO-B的抑制强度顺序是磷脂酰乙醇胺>神节鞘磷脂>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
4.强壮作用:鹿茸精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食欲,并能降低肌肉的疲劳。鹿茸能显着提高大白鼠脑、肝、肾等组织的耗氧量。加25%或50%的鹿茸于饲料中,可使小鼠的体重增加较快,对健康成熟的家兔,口服一定量鹿茸粉或注射鹿茸浸膏后,经过一定时间,可见红细胞、血色素及网状红细胞增加,较大剂量能促进血细胞特别是红细胞的新生。大鼠灌胃马鹿茸0.4,0.5, 2.0g/kg14-15天,有明显增加体重的作用。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及疲劳等,口服鹿茸精有一定强壮作用。
5.对创伤的影响:鹿茸精对长期不易愈合和新生不良的溃疡、伤口,能增强再生过程,并能促进骨折的愈合。鹿茸精可使头、颈部受伤家兔的异常脑电波、受抑制的糖酵解及降低的颈髓部已糖磷酸激酶、甘油磷酸激酶、转氨酶等得致改善。鹿茸精对受伤家兔间脑、脑干网状结构、颈部和胸部脊髓的无氧酵解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受伤家兔上述部位的三羧酸循环也有加速恢复的作用。
6.对性功能的影响:用马鹿茸片配成生理盐水浸液,对去睾丸大鼠和小鼠前列腺及精囊称重法和去卵巢小鼠阴道涂片法试验,证明鹿茸无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样作用,亦不能使未孕家兔的卵巢出现血斑,也不能促使雄蟾蜍排精,因此鹿茸也无促性腺激素样作用。但苏联制鹿茸酊对未成年大鼠的前列腺和精囊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作用强度介于丙酸睾丸酮和对照组之间。而鹿茸精1ml/100g给与去势雄鼠则无上述作用。苏联学者研究证明,鹿茸中具有促性激素样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磷脂类物质。国内研究证明小鼠每天口服鹿茸乙醇提取物100或200mg/kg,可使加速老化小鼠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小鼠的血浆睾丸酮含量明显增加,但对正常小鼠血浆睾丸酮影响不明显。
7.对代谢的影响:7.1.对糖代谢的影响:鹿茸精可增加大鼠离体脊神经组织的氧消耗,使呼吸商值增加,促进糖酵解,但对三羧酸循环无影响。鹿茸精对肝组织糖代谢影响不明显,仅有使氧消耗增加的趋势,大鼠口服鹿茸精5ml/kg也可使糖酵解增强。
7.2.对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加速老化小鼠口服100或200mg/kg鹿茸水提物,可明显增加肝脏的蛋白质含量。鹿茸乙醇提取物能明显促进亮氨酸和尿嘧啶核苷掺入加速老化小鼠肝和肾组织的蛋白质和RNA合成,肝细胞核的RNA合成也明显增加,鹿茸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主要是由于其刺激RNA-聚合酶Ⅱ活性之故。
8.抗氧化作用:加速老化小鼠小鼠口服鹿茸乙醇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脑和肝组织的丙二醛含量,而对正常小鼠组织的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影响。鹿茸乙醇提取物对四氯化碳和乙醇中毒引起的小鼠和大鼠肝及血浆的丙二醛含量升高也有明显抑制作用。鹿茸乙醇提取物可使加速老化小鼠肝线粒体的总SOD、Cu/Zn-SOD及Mn-SOD活性明显升高,且呈量效关系,但对正常小鼠SOD活性影响不明显。鹿茸乙醇提取物对丙二醛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9.对实验性溃疡的影响:鹿茸多糖对大鼠应激性溃疡和结扎胃幽门引起的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消炎痛所致胃溃疡无效。鹿茸多糖的抗溃疡作用主要是由于其促进PGE2合成作用所致。
10.抗应激作用:腹腔注射鹿茸精4ml/kg可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增强小鼠耐低温能力。鹿茸精的抗应激作用可能与其增强肾小腺皮质功能有关,因为鹿茸精可引起小鼠和大鼠肾上腺重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降低,表明鹿茸精对肾上腺皮质有刺激作用。
1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腹腔注射0.5-2.0mg/kg鹿茸精,对正常小鼠和氢化可的松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刺激作用。鹿茸多糖也可明显增强小鼠的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12.对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鹿茸磷脂类化合物对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有良好的影响。用跳台逃避反射和食物迷宫等实验方法证明,每次按100和200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可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加速条件反射的建立。对乙醇和樟柳碱引起的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鹿茸磷脂也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13.抗炎作用:鹿茸多糖对右旋糖酐和新鲜鸡蛋清引起的小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100mg/kg的抗炎作用强度与30mg/kg强的松的作用相近。鹿茸多肽对大鼠右旋糖酐性足肿胀及棉球肉芽肿等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14.其它作用:鹿茸多糖对小鼠肉瘤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Walker256瘤没有抑制作用。鹿茸能增强肾脏的利尿机能和胃肠道的运动及分泌机能,提高离体子宫的张力并加强其节律性收缩。
毒性 毒性:鹿茸提取物10、16、25及40g/kg灌胃后观察3天均未见死亡,也未见其他异常现象。鹿茸精各种给药途径对小鼠和大鼠的半数致死量见下表。动物中毒时出现颤抖,安静、喘气、流泪等症状。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12周内给大鼠腹腔注射9,27mg/kg,引起明显的纤维性腹膜炎,内分泌性变不明显。血液和生化学检查表明,大剂量鹿茸精可引起红血球容积、血红素、血总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轻度降低,但使雌性大鼠血中碱性磷酸酶和SGOT活性增高。鹿茸精无抗原性,也无致畸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1)取粉末0.1g,加水4ml,加热15min,放冷,滤过。取滤液1ml,加茚三酮试液三滴,摇匀,加热煮沸数分钟,显蓝紫色;另取滤液1ml,加10%氢氧化钠溶液2滴,摇匀,滴组0.5%硫酸铜溶液,显蓝紫色。(检查氨基酸、蛋白质)。
(2)薄层色谱取粉末0.2g,加70%乙醇5ml,超声波处理15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氨酸对照品,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三μl,分别点子同一合接甲基纤维素销硅胶G薄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药三酮丙酿溶液,在105℃烘数分钟。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相同颜色斑点。
(3)分光光度法取样品0.2g粉碎,加40%乙醇液100ml,温浸12h冷却,滤过,滤液备用。另取40%乙醇液作空白液。本品在 253+/-2nm处有最大吸收,236士2nm处有最小吸收。
炮制 1.鹿茸片:用酒精灯火燎焦茸毛,刮净,以布带扎缠,用热酒从底部徐徐渗人,以灌满润透为度,然后切片、压平、晒干。
2.鹿茸粉:取干燥的鹿茸片,碾成细未。
3.《本草衍义》:茸上毛,先薄以酥涂匀,于烈焰中急的之,若不先以酥涂,恐火焰伤茸。俟毛净,微炙入药。
性味 味甘;咸;性温
归经 肾;肝经
功能主治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主肾阳虚衰;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虚劳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筋骨痿软;小儿五迟;女子崩漏带下;阴疽
用法用量 内服:研粉冲服,1-3g;或入丸剂,亦可浸酒服。
注意 凡阴虚阳亢者,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禁服。
复方 ①治精血耗竭,面色暗黑,耳聋目昏,口于多渴,腰痛脚弱,小便白浊,上燥下寒,不受峻补:鹿茸(酒浸)、当归(酒浸)等分。为细未,煮乌梅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报五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济生方》黑丸)②洽精血俱虚,营卫耗损,潮热自汗,怔仲惊悸,肢体倦乏,一切虚弱之症:鹿茸(酒蒸)。附子(炮)各一两。上细切,分作四付,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世医得效方》茸附汤)③治虚弱阳事不举,面色不明,小便频数,饮食不思:好鹿茸五钱,多用一两(去皮,切片),干山药一两(为末)。上以生薄绢裹,用酒浸七日后,饮酒,日三盏为度。酒尽,将鹿茸焙干,留为补药用之。《普济方》鹿茸酒)④治眩晕之甚,抬头则屋转,眼常黑花,观见常如有物飞动,或见物为二:鹿茸,每服半两,用无灰酒三盏,煎至一盏,去滓,入麝香少许服。《证治要诀)⑤治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附浮肿:鹿茸五钱,附子三钱,草果一钱,菟丝子三钱,茯苓五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渣再煮,一怀服。(《温病条辨》鹿附汤)⑥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鹿茸二两(酥炙令微黄),白龙骨一两(烧过),桑螵蛸三分(微炒),椒红一两(微炒),附子一两半(炮),山茱萸一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下二十丸。(《圣惠方》鹿茸丸)⑦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鹿茸十八铢,桑耳二两半。上二味,以醋五升溃,炙燥溃尽为度,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⑥)⑧治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鹿茸(醋蒸,焙)二两,白敛、金毛狗脊(燎去毛)各一两。上为细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济生方》白敛丸)⑨治尿血:鹿茸(炙)、当归、干地黄各二两,葵子五合,蒲黄五合。上五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芜荑。(《古今录验方》鹿茸散)⑩治下痢危困:麝香半钱(别研,临时入),鹿茸一两(酥炙)。上鹿茸为细末,方入麝香,以灯心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百一选方》香茸丸)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鹿茸,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妇人冲任脉虚,则为漏下恶血,或瘀血在腹,或为石淋。男子肝肾不足,则为寒热、惊痫,或虚劳洒洒如疟,或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或小便数利。泄精、溺血。此药走命门、心包络及肝、肾之阴分,补下元真阳,故能主如上诸证,及益气强志也。痈肿疽疡,皆营气不从所致,甘温能通血脉,和腠理,故亦主之。
2.《本经逢原》:鹿茸功用,专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取其补火助阳,生精益髓,强筋健骨,固精摄便,下无虚人,头旋眼黑,皆宜用之。《本经》治漏下恶血,是阳虚不能统阴,即寒热惊痫,皆肝肾精血不足所致也。八味丸中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为峻补命门真元之专药。
3. 曹炳章:鹿茸,补精填髓之功效虽甚伟,服食不善,往往发生吐血、觑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昏厥等症。考其原因,其人平时多阳旺液燥,贫血亏精,气血乏运,苟服食参、茸,能用份少、服日多,则助气养血,有益无损,虽有余热,亦不为害;若阳虚阴燥之人,再骤服大剂,以致有助燥烁阴之弊。盖茸为骨血之精,通督脉而上冲于脑,其上升之性,故如上述之病生焉。余每遇当用鹿茸之症,自一厘惭增至数分、数钱,每获妥效,此即大虚缓补之义也。
4.《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
5.《别录》: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本草经疏》云:'痒'应作'疡')。
6.《药性论》:主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梦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未空心温酒服方寸匕。又主赤白带下,入散用。
7.《日华子本草》:补虚羸,壮筋骨,破瘀血,安胎下气,酥炙入用。
8.《纲目》: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健筋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
9.《本草切要》:治小儿痘疮虚白,浆水不充,或大便泄泻,寒战咬牙;治老人脾肾衰寒,命门无火,或饮食减常,大便溏滑诸证。
临床应用 治疗血液病,取鹿茸内骨髓,用白酒浸渍,制成20% 的鹿茸血酒;或从鹿颈静脉内取血放入白酒中,制成30% 的鹿血酒。每次10ml,日服3次。试治血小板减少症21例,11例临床症状和血象均有明显改善;白细胞减少症5例,血象进步者3例,临床症状改善者之例;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症15例,其中7例血象和症状均有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血象和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由慢件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病14例,其中10例眼药后眩晕、头痛、乏力、齿龈出血、鼻衄、失眠等症状和血象均有改善。对高血压、肾炎、肝炎及肝功能不正常者忌服。
摘录 《中华本草》

《中药学》第十七章 补虚药 >> 鹿茸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各种雄鹿尚未骨化的幼角。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督脉,助肾阳,生精髓,强筋骨。
【临床应用】1.用于肾阳不足、阳痿、肢冷、腰瘦、小便清长、精衰、血少、消瘦乏力及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等症。
鹿茸是一味补督脉的要药,又能助肾阳、补精髓、强筋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衰血少及骨软行迟等症。本品可单味服用,也可配合熟地、山萸肉、菟丝子、肉从蓉、巴戟天等同用。
2.用于冲任虚损,带脉不固,崩漏带下等症。
鹿茸髓补益肝肾,调理冲任,固摄带脉,故可止漏束带,用治崩漏带下属于虚寒症状者,可与阿胶、当归、熟地、山萸肉、淮山药、白芍、乌贼骨等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亦可用于慢性溃疡经久不敛及阴性疮肿内陷不起等症,有补养气血、内托升陷的功效。
【处方用名】鹿茸血片(呈蜜蜡色,功效较佳,价较贵。)、鹿茸、鹿茸粉片(白色者称粉片,处方写鹿茸,药店付粉片,功效较血片稍弱,价较低。)
【一般用量与用法】每次一分至三分,研细吞服。或入丸、散剂。不入汤剂。
【按语】1.鹿茸甘咸性温,能峻补肾阳、益精养血,凡肾阳衰微、精血两亏,症情偏于虚寒的,用之较为相宜。但本品究属性温助阳的药物,对于阴虚阳亢及内热者均应忌用。
2.鹿茸温肾益火虽与附、桂相似,但附、桂性热而刚燥,作用较速,如应用不当,即有伤阴劫液的弊害;鹿茸则性温而柔润,作用较缓,即《内经》所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一味温养的药品。
【方剂举例】参茸片《上海中成药》人参、鹿茸治体虚怕冷,腰膝瘦软。
【文献摘录】《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
《本草纲目》:「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


《神农本草经》 >> 鹿茸

味甘温。
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角,主恶创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
《名医》曰:茸,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时躁,角七月采。


《雷公炮炙论》鹿茸

雷公云∶凡使,先以天灵盖作末,然后锯解鹿茸作片子,以好羊脂拌天灵盖末涂之于鹿茸上,慢火炙之,令内外黄脆了,用鹿皮一片裹之,安室上一宿,其药?归也。至明,则以慢火焙之令脆,方捣作末用之。
每五两鹿茸,用羊脂三两,炙尽为度。
又制法∶用黄精自然汁浸两日夜了,漉出,焙令干,细捣用,免渴人也。


《雷公炮制药性解》禽兽部 >> 鹿茸

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肾经。主益气滋阴,强志补肾,理虚羸,固齿牙,止腰膝酸疼,破流血作痛,疗虚劳如疟,女子崩漏胎动,丈夫溺血泄精,小儿惊痫,散石淋痈肿,骨中热中痒。状如玛瑙红玉,长三四寸,破之中有朽木者佳。连顶骨用。长城鹿角,主逐鬼邪,益神气,续绝伤,强筋骨,消痈肿。愈恶疮,及妇人梦与鬼交。麋茸及角,功相仿而性更热。专主补阳,糜鹿角茸四种,俱杜仲为使,畏大黄。
按∶鹿茸咸温之品,舍肾奚归,功效虽宏,须脉沉细。相火衰弱者,始为相宜。若有火热者用之,何异抱薪救火?其角亦然,麋者更甚。夫麋冬至解角,则属阳,鹿夏至解角,则属阴,其性热,所以其功捷。大凡含血之物,肉易长,角难长,惟二茸不两月长大至一十二斤,其坚如石,生长神奇,莫过于此。且诸兽之角,终身不易,惟此种一年一易,盖其性热,生生不已,旧者未去,新者随之,气化脓密,孰能与京,诸贤盛述其功,良有以也。
雷公云∶凡使先以天灵盖作末,然后锯解鹿茸作片子,以好羊脂拌天灵盖末,涂之于鹿茸上,慢火炙之,令内外黄脆了,用鹿皮裹之,安室中一宿,其药魂归也。至明则以慢火焙之,令脆,方捣作末用之。每五两鹿茸,用羊脂三两,炙尽为度。又制法用黄柏,自然汁浸两日夜,漉出焙令干,捣漉免渴人也。鹿角使之,胜如麋角,其角要黄色紧重大好者,缘此鹿食灵草,所以异于众鹿也,其麋角顶根上有黄色毛,若金线,兼旁生小尖也,色苍白者上。
注干宁记云∶其鹿游龙相戏,乃生此异耳。采得角了,须金戴者,并长三寸,锯解之,以物盛,于急水中浸之一百日满,出用刀刮去粗皮一重,以物盛,水治令净。然后用酽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食少歇,成时不用煮火,只从子时至戌七日足,其角白色软如粉,即细捣作粉,却以无灰酒煮,其胶阴干了,重重研筛过用。
凡修事十两,以无灰酒一盏煎干为度也。孙真人云∶鹿肉解药毒,不可久服,盖服解毒草也。孟诜云∶主益气,不可以鼻嗅,其茸中有小白虫,视之不见,入人鼻必为虫颡,药不及也。


《千金翼方》人兽部 >> 鹿茸

味甘酸,温,微温,无毒。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泻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
鹿骨
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不可近阴,令痿。久服耐老,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
鹿角
味咸,无毒。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七月取。
鹿髓
味甘,温,主丈夫女子伤中绝脉,筋急痛,咳逆,以酒和服之良。
鹿肾
平,主补肾气。
鹿肉
温。补中强五脏,益气力。生者疗口僻,割薄之。


《中药炮制》第八章 动物类 >> 鹿茸

『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未骨化的密生茸毛的幼角。
『炮制方法』将原药用瓷片刮去毛或用酒精灯烧去毛,毛刮尽后,用布擦净,放温水中泡一下,用湿毛巾包润1~2天,使其软化切横片,用小火烘干。
『用量』0.5克。
『贮存』装铁盒内,用花椒拌养闭盖,防虫及鼠。


《饮膳正要》兽品 >> 鹿茸

味甘,微温,无毒。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补虚羸,壮筋骨。


《本草经集注》虫兽中品 >> 鹿茸

味甘、酸,温、微温,无毒。主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治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养骨,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不可近阴,令痿,久服耐老。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时燥。(麻勃为之使。)
∶味咸,无毒。主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除少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七月取。(杜仲为之使。)
∶味甘,温。主治丈夫女子伤中脉绝,筋急痛,咳逆。以酒和服之,良肾∶平,主补肾气。
∶温,主补中,强五脏,益气力,生者治口僻,锉薄之。
野肉之中,唯獐鹿可食,生则不膻腥,又非辰属,八卦无主而兼能温补于人,则生死无尤,故道家许听为脯过。其余肉,虽牛、羊、鸡、犬补益充肌肤,于亡魂皆为愆责,并不足啖。凡肉脯炙之不动,及见水而动,及曝之不燥,并杀人。又茅屋漏脯,即名漏脯,藏脯密器中名郁脯,并不可食之。(《新修》二一○页,《大观》卷十七,《政和》三七六页)


《新修本草》兽中 >> 鹿茸

味甘、酸,温、微温,无毒。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下气,杀鬼精物,不可近阴,令痿,久服耐老。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时燥。
麻勃为之使。
〔谨案〕鹿茸,夏收阴干,百不收一,纵得一干,臭不任用。破之火干,大好。角,味咸,无毒。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除少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七月取。杜仲为之使。髓,味甘,温。
主丈夫女子伤中脉绝,筋急痛,咳逆。以酒和服之,良。肾,平,主补肾气。肉,温,补中,强五脏,益气力,生者疗口僻,割薄之。
即生死无尤,故道家许听为脯过。其余肉,虽牛、羊、鸡、犬补益充肌肤,于亡魂皆为愆责,并不足啖。凡肉脯炙之不动,及见水而动,及曝之不燥,并杀人。又茅屋漏脯,即名漏脯,藏脯密器中名郁脯,并不可食之。
〔谨案〕头,主消渴,煎之可作胶,服之弥善。
筋,主劳损,续绝。骨,主虚劳,可为酒,主风,补虚。骨髓脂,主痈肿,死肌,温中,四肢不随,风头,通腠理,一云不可近阴。角,主猫鬼中恶,心腹注痛。血,主狂犬伤,鼻衄,折伤,阴痿,补虚,止腰痛。齿,主留血气,鼠 ,心腹痛,不可近丈夫阴。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鹿茸

味甘温。主漏下恶血,血中之阳不能固摄。寒热,阳虚。惊痫,心火亏少。益气强志,补血之功。生齿不老。补肾之效。角∶主恶疮痈肿,拓血中之毒。逐邪恶气,拓阴邪之气。留血在阴中。阴络之凝滞,得热而营运也。
鹿茸之中,唯一点胚血,不数日而即成角,此血中有真阳一点,通督脉,贯肾水,乃至灵至旺之物也,故入于人身为峻补阳血之要药。又其物流动生发,故又能逐瘀通血也。余义见白胶条下。鹿茸气体全而未发泄,故补阳益血之功多。鹿角则透发已尽,故拓毒消散之功胜。
先后迟速之间,功效辄异,非明乎造化之机者,不能测也。


《本草衍义》卷十六 >> 鹿茸

他兽肉多属十二辰及八卦。昔黄帝立子、丑等为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名兽,配十二辰属。故獐鹿肉为肉中第一者,避十二辰也。味亦胜他肉,三祀皆以鹿腊,其义如此。茸最难得不破及不出却血者,盖其力尽在血中,猎时多有损伤故也。茸上毛,先薄以酥涂匀,于烈焰中急灼之。若不先以酥涂,恐火焰伤茸。俟毛净,微炙入药。今人亦能将麻茸伪为之,不可不察也。头亦可酿酒,然须作浆时稍益葱椒。角为胶,别有法。按《月令》,冬至一阳生,麋角解;夏至一阴生,鹿角解;各逐阴阳分合,如此解落。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种,殆疏矣。凡麋鹿角,自生至坚完,无两月之久。大者二十余斤,其坚如石,计一昼夜须生数两,凡骨之类成长无速于此。虽草木至易生,亦无能及之,岂可与凡骨血为比。麋茸利补阳,鹿茸利补阴。凡用茸无须太嫩,唯长四五寸、茸端如马 红者最佳。须佐以他药则有功。


《本草备要》禽兽部 >> 鹿茸

大补阳虚
甘温(一云咸热)纯阳。生精补髓,养血助阳,强筋健骨。治腰肾虚冷(《百一方》∶鹿角屑熬黄为末,酒服,主腰脊虚冷刺痛),四肢酸痛,头眩眼黑,崩带遗精,一切虚损劳伤。惟脉沉细、相火衰者宜之。鹿角初生,长二三寸,分歧如鞍,红如玛瑙。破之如朽木者良(太嫩者,血气未足,无力)。酥涂微炙用(不酥涂则伤茸),或酒炙。不可嗅之,有虫恐入鼻颡(猎人得鹿,絷之取茸,然后毙鹿,以血未散故也。最难得不破,未出血者。沈存中《笔谈》云∶凡含血之物,血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二十岁,骨髓方坚,麋、鹿角无两月长至二十余斤,凡骨之长,无速于此,草木亦不及之。头为诸阳之会,钟于茸角,岂与凡血比哉!鹿阳兽,喜居山;麋阴兽,喜居泽,麋似鹿,色青而大。皆性淫,一牡辄交十余牝。麋补阴,鹿补阳,故冬至麋角解,夏至鹿角解也。麋、鹿茸角,罕能分别。雷 曰∶鹿角胜麋角。孟诜、苏恭、苏颂,并云麋茸、麋胶胜于鹿。时珍曰∶鹿补右肾精气,麋补左肾血液)。
鹿角咸温。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醋磨,涂肿毒。为末,酒服,治折伤。《医余》曰∶有 疮赤肿而痛,用黄连凉药久不愈者,却当用温药,如鹿角灰、发灰、乳香之类,此阴阳寒暑往来之理也)辟邪,治梦与鬼交(酒服一撮,鬼精即出。能逐阴中邪气恶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补(时珍曰∶鹿仍仙兽,纯阳多寿,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角、肉食之,有益无损。鹿,一名斑龙,西蜀道士尝货斑龙丸,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漫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门下穴。盖用鹿茸与胶、霜也)。造胶、霜法,取新角寸截,河水浸七日,刮净,桑火煮七日,入醋少许,取角捣成霜用,其汁加无灰酒熬成膏用。畏大黄(鹿 ,鹿相交之精也。设法取之,大补虚劳)。


《本草蒙筌》兽部 >> 鹿茸

味甘、咸。又云苦、辛,气温。无毒。山林俱各有生,捕获亦堪驯养。小者名鹿,大者名麋。茸欲取待角将生时,绳先系致血不耗散。阴干多臭,火干才宜。小若紫茄,(名茄茸。)恐血气嫩未全具;坚如朽木,是气血反老衰残。(二者俱不足为美药也。)必得如琥珀红润者为佳,仍择似马鞍岐矮者益善。见勿嗅气,(茸中有小白虫,防入鼻也。)制急燎毛。
(烈焰中急燎之,防伤茸也。)破开涂真酥油,炙脆候黄褐色。入剂研细,任合散丸。益气滋阴,扶肢体羸瘦立效;强志坚齿,止腰膝酸痛殊功。破留血隐隐作疼,逐虚劳洒洒如疟。治女人崩中漏血,疗小儿寒热惊痫。塞溺血泄精,散石淋痈肿。骨热可退,疽养能驱。乃味咸气温,取之须按时令。冬至一阳生而麋角解,夏至一阴生而鹿角除。鹿补阴多,而得阴气。锉屑以蜜淹宿,火熬干复捣筛。逐鬼辟邪,轻身益气。续绝伤,强筋骨,消痈肿,愈恶疮。止妇人梦与鬼交,令病者招实鬼话。(凡妇人被鬼昏迷,不肯招实者,水调末服,即自言也。)其角锯断,堪熬白胶。(用新角成对者,以锯寸截,流水内浸三日,刷净腥秽。
汲河水入砂罐中,投角于内,每角一罐,用楮实子、桑白皮、黄蜡各一两,同煮,以桑叶塞罐口,勿令走气,炭火猛煮三日,如水耗渐添熟汤,直待角烂如熟羊,掐得酥软则止。将角取起,其汁以绵滤净,再入砂罐中,慢火熬稠,碗盛风吹冷,凝成胶入药。畏大黄,得火妙。止痛立安胎孕,益气大补虚羸。疗跌扑损伤,治吐衄崩带。熬过角晒复研,又名鹿角白霜。主治虽同,功力略缓。壮阳而填骨髓,同地黄白蜜熬膏。补中以滋肾元,任作酒煮粥两用。强五脏益力,贴口 僻如神,(切生肉片,右患贴左,左患贴右,正则去之。)煮食之依时按令;(九月后正月前可食,余外不可食也。)下膈气安胎,杀鬼精物立应,服不厌耐老延年。
头肉解消渴上焦,蹄肉止风痛下踝。续绝伤劳损,主痈肿死肌。
调血脉止腰疼,酒调生服;齿理鼠 攻疮毒,水摩湿涂。 又种麋茸,系鹿大者。功力尤胜,医者须知。
取分优劣同煎,制造丸散依式。但性热具,专补阳多。《本经》亦云∶麋茸补阳性热,鹿茸补阴性温,略此差耳。骨软可健,茎痿能扶。麋脂畏大黄,近阴令阴不痿。(《本经》云∶不可近阴,令痿。此大错误。)因多淫性,故易举兴。主风寒湿痹筋挛,理肿痈恶毒肌死。仍通腠理,更滑皮肤。熬犹胜白胶,因力较鹿更紧。填精髓,缓腰膝,益血脉,悦颜容。
浆水中研烂如泥,敷面皮不皱;醇酒肉取末调饮,入心脘止疼。煎汁饮,除虚劳;作啖,益中气。
(谟)按∶苏东坡云∶补阳以鹿角为胜,补阴以麋角为胜。盖鹿阳兽,多在山。夏至鹿角解,从阳退之象。麋阴兽,多在泽。冬至麋角解,从阴退之象。阴阳相反如此。故曰∶鹿茸利补阳,麋茸利补阴。今麋鹿不分,但云麋胜鹿,鹿胜麋,殆疏失矣。又有刺麋鹿血以代茸。云∶茸亦血耳,尤大误也。麋鹿角自生至坚,无两月久。大者二十余斤,其坚如石。凡骨角之类,生长无速于此。虽草木之易生者,亦无能及之。此骨之至强者,所以能补骨血、坚阳道、强骨髓,岂可与血为比哉?据东坡此言,似甚有高见。但指两角所补,较前经意大违。《本经》言∶鹿补阴,麋补阳,以二至日节气所进者为云。东坡言∶鹿补阳,麋补阴,以二至日节气所退者为义。故读者不免启两端之疑,犹必求归一之说也。愚尝忖度,阳刚而有余,阴柔而不足。麋鹿无过同一类者,鹿体大而刚强,非有余属阳乎?鹿体小而柔弱,非不足属阴乎?正犹男人气体多刚大,女人气体多柔小是也。阳能补阳,阴能补阴,此理自然不可易者。今东坡引多在山、多在泽,而为阳兽阴兽之分。执此为是,则猪亦水畜,当为阴兽,丹溪何言其肉专补阳,谆谆以为阴虚者戒耶?凡摄生家,欲资两角分补者,须宗《本经》之文,以为万世准的也。
又按∶《淮南子》曰∶孕妇见兔而子缺唇,见麋而子四目。物有自然,而似不然者。麋有四目,其二夜目也。古谓目下有窍,夜能视物者是尔。


《冯氏锦囊秘录》兽部 >> 鹿茸

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味甘,气温。入手厥阴、少阴、足少阴、厥阴经,为温补肝肾,及走命门心包络,填精血补真阳之要药。形如茄子饱满光润者佳。鹿茸补阳,麋茸补阴,角亦如之。凡角初生软嫩者,为茸,禀壮健之性,故峻补肾家真阳之气,熬成白胶,则气味甘酸,能通周身之血脉。生角,则味咸气温泄散热,行血消肿,辟恶气而已。咸能入血软坚,温能通行散邪,故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及留血在阴中。少腹血急痛折伤恶血等症也,去毛骨酥炙用。
鹿茸,补元阳精血更捷,主小便数利。泄精尿血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填精血壮元阳,益气滋阴,大补羸瘦,强志坚齿,腰膝酸痛及虚劳洒洒如疟。女人漏血崩中,且鹿性最淫,故专以壮阳补肾不足也。麋茸,一云系鹿之大者,功力尤胜,但性热而专补阳多,骨软可健,茎痿能扶,壮阳之品,而风寒湿痹,筋挛等症亦用。其鹿麋二肉具补,此以麋鹿为一种,但以大小分别命名,鹿性温而补阴,麋性热而补阳,则麋茸之热,过于鹿茸为论矣。此说非也。夫麋与鹿自有二种,鹿是山兽也。
好群而相比,为阳之类,故夏至感阴气而角解,阴生阳退之象也。麋是泽兽也,多欲而善走,为阴之类,故冬至感阳气而角解,阳生阴退之象也。阴阳相反如斯,鹿茸禀纯阳之质,含发生之气一牡常御百牝,是肾气有余,而足于精者也。故有助阳扶阴之妙,鹿补阳,右肾精气不足,麋补阴,左肾血液不足,然虽有阴阳功用之殊,总不外乎填精髓,强筋骨,长精气,为肾肝滋补之要药也。鹿角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除小腹血急痛,腰脊冷痛,产后血晕,血瘀折伤恶血,生用行血,熟用补虚。龟鹿皆灵而有痔,龟首常藏在腹,能通任脉,其华在甲,取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
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其华在角,取以补命门。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龟鹿二仙膏,一阴一阳之义也,但鹿角生用,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有则宜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温补,膏可冲酒,配药俱宜。霜惟入丸,以为佐使。鹿髓精血之纯,内充以实骨者也。鹿禀纯阳,故髓味甘气温,性能补血而润燥,所以主一切血脉不和,伤中续绝,筋急挛痛,及咳逆也。同蜜煮服,壮阳道,令人有子,同地黄汁煎膏服,填骨髓、壮筋骨,治呕吐。鹿肾能壮阳道,大补肾家不足,以其肾气有余,而足于精者也。鹿肉味甘气温,通血脉补中,能益脾胃,强五脏,益气力也,生者薄片,贴中风口僻即正,亦取其通血脉之功也。
按∶鹿性淫而不衰,其角不两月长大一二十斤生长神奇,无过于此,盖其性热,生生不已,气化浓密,故补肾之力其功伟哉!


《医学入门》治燥门 >> 鹿茸

鹿茸甘温生精血,专治崩漏与遗泄,虚劳如疟脚腰疼,石淋痈肿骨中热。
鹿,六也,为律,律主鹿。六月初生肉角,其毛茸茸。味甘、咸,无毒。补虚羸,生精血,益气强志。
主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带下。男子泄精,溺血,小便利,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冷痛,脚膝无力,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又能破留血在腹,坚筋骨,安胎下气,治寒热惊痫,杀鬼精。生齿不老,乃血家去旧生新剂也。不损破出血,形小如紫茄者佳。或长四五寸,分歧如马鞍形,茸端如玛瑙者亦好。用酥涂匀,火焰中急燎去毛尽,微炙用。有小虫,不可鼻嗅。麻勃为使。按月令,冬至一阳生,麋解角;夏至一阴生,鹿解角。故麋茸补阳,鹿茸补阴。鹿 峻,乃牝牡相感之精。其法用初生牡鹿三五只,苑囿驯养,每日以人参煎汤,同一切料草任其饮食,久之以硫黄细末和入,从少至多,燥则渐减,过而复始,大约三年之内,一旦毛脱筋露,气胜阳极,别以牝鹿隔苑诱之,欲交不得,或泄精于外,或令其一交,即设法取其精置瓷器内,香粘如饧,随人所宜补药,如补阴丸、固本丸之类,以此 加炼蜜三分之一,同和为丸,或和鹿角霜为丸。空心盐酒下,起虚羸瘵疾危症甚捷。


《证类本草》鹿茸

(鹿茸_图缺)
味甘、酸,温、微温,无毒。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鹿茸,君,味苦、辛。主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末,空心温酒服方寸匕。又主赤白带下,入散用。
孟诜云∶鹿茸,主益气。不可以鼻嗅,其茸中有小白虫,视之不见,入人鼻必为虫颡,药不及也。日华子云∶鹿茸,补虚羸,壮筋骨,破瘀血,杀鬼精,安胎,下气。酥炙入用。)养骨,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不可近阴,令痿。久服耐老。
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时燥。麻勃为之使。
唐本注云∶鹿茸,夏收,阴干,百不收一,纵得一干,臭不任用。破之火干,大好。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鹿骨,味甘,微热,无毒。
味咸,无毒。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七月采。杜仲为之使。
臣禹锡等谨按痈疽通用药云∶鹿角,温、微温。孟诜云∶角错为屑,白蜜五升,淹之,微火角末三指一撮,和清酒服,即出鬼精。又,女子胞中余血不尽欲死者。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甚效。又,小儿以煮小豆汁,和鹿角灰,安重舌下,日三度。日华子云∶角,疗患疮痈肿热毒等,醋摩敷。脱精尿血,夜梦鬼交,并治之,水摩服。小儿重舌,鹅口疮,炙熨之。
味甘,温。主丈夫、女子伤中,绝脉,筋急痛,咳逆。以酒和服之,良。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鹿髓,无毒。日华子云∶髓,治筋骨弱,呕吐。地黄汁煎作膏,填骨髓。蜜煮,壮阳,令有子。
平。主补肾气。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肾,补中,安五脏,壮阳气。作酒及煮粥服。
温。补中,强五脏,益气力。生者疗口僻,割薄之。
陶隐居云∶野肉之中,獐鹿可食。生则不膻腥。又非辰属,八卦无主而兼能温补,于人即生死无尤,故道家许听为脯,过其余肉。虽牛、羊、鸡、犬补益,充肌肤,于亡魂皆为愆责,并不足啖。凡肉脯炙之不动,及见水而动,及曝之不燥,并杀人。又茅屋漏脯,藏脯密器中,名为郁脯,并不可食。唐本注云∶头,主消渴。煎之可作胶,服之弥善。筋,主劳损续绝。骨,主虚劳。可为酒,主风补虚。髓脂,主痈肿死肌,温中,四肢不随,风头,通腠理。
一云不可近阴。角,主猫鬼中恶,心腹疰痛。血,主狂犬伤,鼻衄,折伤,阴痿,补虚,止腰痛。齿,主留血气,鼠 ,心腹痛,不可近丈夫阴。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鹿头肉,主消渴,夜梦见物。又蹄肉,主脚膝疼痛。肉,主补中益气力。又生肉,主中风,口偏不正,以生椒同捣敷之,专看正即速除之。九月以后,正月以前,堪食之也。日华子云∶肉,无毒。
补益气,助五脏。生肉贴偏风,左患右贴,右患左贴。头肉治烦懑,多梦。蹄治脚膝酸。又血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带下。和酒服之,良。
图经曰∶鹿茸并角,《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有山林处皆有之。四月角欲生时取其茸,阴干。以形如小紫茄子者为上,或云茄子茸太嫩,血气犹未具,不若分岐如马鞍形者有力。茸不可嗅,其气能伤人鼻。七月采角。鹿年岁久者,其角坚好,煮以为胶,入药弥佳。今医家多贵麋茸、麋角,力紧于鹿。《本经》自有麋脂角条在下品。鹿髓可作酒,唐方∶多有其法。
近世有服鹿血酒,云得于射生者,因采捕入山,失道数日,饥渴将委顿,唯获一生鹿,刺血数升饮之,饥渴顿除,及归,遂觉血气充盛异常。人有效其服饵,刺鹿头角间血,酒和饮之更佳。其肉自九月以后,正月以前宜食之。它月不可食。其脑入面膏。
雷公云∶凡使,先以天灵盖作末,然后锯解鹿茸作片子,以好羊脂,拌天灵盖末,涂之于鹿茸上,慢火炙之,令内外黄脆了,用鹿皮一片裹之,安室上一宿,其药魂归也。至明则以慢火焙之,令脆,方∶捣作末用之。每五两鹿茸,用羊脂三两,炙尽为度。又制法∶用黄精自然汁浸两日夜了,漉出焙令干,细捣用,免渴人也。鹿角,使之胜如麋角。其角要黄色、紧重、尖好者。缘此鹿食灵草,所以异其众鹿。其麋角顶根上有黄色毛若金线,兼旁生小尖也,色苍白者上。注《干宁记》云∶其鹿与游龙相戏,乃生此异尔。采得角了,须全戴者,并长三寸,锯解之。以物盛。于急水中浸之,一百日满出,用刀削去粗皮一重了,以物拭水垢,令净,然后用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令火歇。戌时不用着火,只从子时至戌时也。日足,其角白色软如粉,即细捣作粉,却以无灰酒煮其胶阴干。削了重研筛过用。每修事十两,以无灰酒一镒,煎干为度也。食疗云谨按肉,九月后,正月前食之,则补虚羸瘦弱,利五脏,调血脉。自外皆不食,发冷痛。角,主痈疽疮肿,除恶血。若腰脊痛,折伤,多取鹿角并截取尖,错为屑,以白蜜淹浸之,微火熬令小变色,曝干,捣筛令细,以酒服之。轻身益力,强骨髓,补阳道。角,烧飞为丹,服之至妙。但于瓷器中或瓦器中,寸截,用泥裹,大火烧之一日,如玉粉。亦可炙令黄,末,细罗,酒服之益人。若欲作胶者,细破寸截,以 水浸七日,令软方∶煮也。骨,温。主安胎,下气,杀鬼精,可用浸酒。凡是鹿白臆者,不可食。
圣惠方∶治肾气虚损,耳聋。用鹿肾一对,去脂膜,切,于豉汁中,入粳米二合和煮粥,入五味之法调和。空腹食之,作羹及酒并得。外台秘要疗鲠。取鹿筋,渍之,索紧令大如弹丸,持筋端吞之,候至鲠处,徐除引之,鲠着筋出。又方∶治消肾,小便数。鹿角一具,炙令焦,捣筛。酒服方寸匕,渐渐加至一匕半。又方∶治蠼尿疮字服。又方∶治竹木刺入肉皮中不出。烧鹿角末,以水和涂,立出。久者不一夕。百一方∶若男女喜梦与鬼交通,致恍惚者方∶截鹿角屑三指撮,日二服,酒下。《食疗》同。又方∶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常。烧鹿角和猪脂敷之。又方∶胎死得效方∶鹿角屑二、三方寸匕,煮葱豉汤和服之,立出。又方∶主诸风脚膝疼痛不可践地。鹿蹄四只 洗如法,熟煮了,取肉于豉汁中,着五味煮熟,空腹食之。又方∶主肾脏虚冷,腰脊痛如锥刺,不能动摇。鹿角屑二大两,熬令微黄捣末。空腹暖酒一杯,投鹿角末方寸匕,服之,日三、两服。梅师方∶治人面目卒得赤黑丹如疥状,不急治,遍身即死。烧鹿角末,猪膏和涂之。又方∶治卒腰痛,暂转不得。鹿角一枚之即杀人。鹿角以水磨浊汁涂肿上,赤即随手消。孙真人食忌鹿肉解药毒,不可久食,盖常食解毒草也。斗门方∶治骨鲠。用鹿角为末,含津咽下,妙。续千金方∶治腰膝疼痛伤败。鹿茸不限多少,涂酥炙紫色为末,温酒调下一钱匕。古今录验疗妖魅猫鬼,病患不肯言鬼方∶鹿角屑,捣散,以水服方寸匕,即言实也。又方∶治小儿哕。鹿角粉、大豆末等分相和,乳调涂奶上饮儿。兵部手集疗妒乳,硬欲结脓,令消。取鹿角于右上磨取白汁,涂干又涂,不得手近,并以人嗍却黄水,一日许即散。深师方∶疗五瘿。取鹿厌以家酒渍,炙干,纳酒中,更炙令香,含咽汁,味尽更易,十具愈。又方∶治马鞍疮。鹿角灰酢和涂之。子母秘录∶疗烦闷,腹痛,血不尽。鹿角烧末,豉汁服方寸匕。日二服,渐加至三钱匕。杨氏产乳疗腰痛。鹿角屑熬令纳酒一大升中浸之,冷又烧赤又浸,如此数过,细研,空心酒调鹿角末方寸匕服。姚和众治小儿烈,多别良草,恒食名物,诸草不食,处必山岗。产妇下泽,飨神用其肉者,以其性别清净故也。凡饵药之人,久食鹿肉,服药必不得力。所以鹿恒食解毒草,能制诸药耳。名草者,葛花菜、鹿葱、白药苗、白蒿、水芹、甘草、齐头蒿、山苍耳、荠 。又五月勿食鹿,伤神。
衍义曰∶鹿茸,他兽肉多属十二辰及八卦。昔黄帝立子、丑等为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名兽,配十二辰属。故獐鹿肉为肉中第一者,避十二辰也。味亦胜他肉。三祀皆以鹿腊,其义如此。
茸最难得,不破及不出却血者,盖其力尽在血中,猎时多有损伤故也。茸上毛先薄,以酥涂匀,于烈焰中急灼之。若不先以酥涂,恐火焰伤茸。俟毛净,微炙入药。今人亦能将麻茸伪为之,不可不察也。头亦可酿酒,然须作浆时,稍益葱椒。角为胶,别有法。按《月令》冬至一阳生,麋角解;夏至一阴生,鹿角解;各逐阴阳分合,如此解落。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种,殆疏矣。凡麋、鹿角自生至坚完,无两月之久,大者二十余斤,其坚如石,计一昼夜须生数两。凡骨之类,成长无速于此;虽草木至易生,亦无能及之,岂可与凡骨血为比。麋茸利补阳,鹿茸利补阴。凡用茸,无须太嫩,唯长四、五寸,茸端如马瑙红者最佳。须佐以他药,则有功。


《顾松园医镜》兽部 >> 鹿茸

〔形如茄子,色如玛瑙红玉者良。烙去毛,酥炙,中有小虫,切不可鼻嗅。〕功力稍佳鹿角,〔角初生嫩者为茸,禀壮健之性,故能峻补肾家真阳之气。〕兼治齿牙动摇。〔属肾虚有热,宜地、冬、黄柏、五味为君,沙蒺藜、鹿茸为臣,龙齿牡蛎为佐,糜茸更宜。糜鹿二角,自生至坚,未及两月,大者至二十余斤,生长最速,此骨之至强者,故能健骨生齿,而摇动可固也。〕鹿生角逐恶血,消肿毒。〔醋磨涂之。〕鹿肾补肾气,强阳事。
鹿肉益脾胃,通血脉。
鹿精乃填精圣药。
鹿血为益血神丹。
鹿髓补阴强阳,润燥泽肌。
鹿山兽,属阳。夏至解角,阴阴生阳退之象也。糜泽兽,属阴,冬至解角,阳生阴退之象也。故鹿之茸角补阳,右肾精气不足者宜之;麋之茸角补阴,左肾真阴不足者宜之。时珍言∶麋角益肾滋阴养血,治阴虚劳损,筋骨腰膝酸疼,一切血液衰少为病。主用相悬,不可不辨明而用之。
鹿之茸角,上焦有痰热,胃家有火,阳盛阴虚,吐血衄血者俱忌。


《本草求真》补火 >> 鹿茸

(兽)鹿茸温补真阳以通督井麋茸温补肾水以助血
鹿茸(专入命门督。兼入肝。)甘咸气温。禀纯阳之质。含发生之气。号为山兽。性淫而游山。夏至得阴气而角解。阴生阳退之象也。至于大于鹿者为麋。麋是泽兽。居阴。性淫而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角解。阳生阴退之象也。阴阳相反如斯。故鹿气味纯阳。其茸能于右肾补其精气不足。大为补精暖血之剂。是以书载能补髓养血。强筋健骨。凡腰肾虚冷遗精崩带等症。服皆有效。麋虽属阴。而茸又属阴中之阳。故能入于左肾补其血液不足。且诸茸皆发督脉之背。(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其华在角。取以补命门。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督为肾脏外垣。外垣既固。肾气内充。命门相火不致妄动。血气精津。得以凝聚。故鹿茸又云能补督脉之真阳。麋茸能补督脉阴中之阳。不可不细为明辨耳!但鹿茸与麋。世罕能辨。大抵其质粗壮。脑骨坚浓。毛色苍黧而杂白毛者则为麋茸。形质差瘦。脑骨差薄。毛色黄泽而兼白毛者则为鹿茸。麋鹿虽分有二。然总不外填补精髓。坚强筋骨。长养气血。而为补肝滋肾之要药也。(鹿一牡常御百牝。是肾气有余而足于精者也。故有助阳扶阴之妙。)鹿角初生。长二三寸。分岐如鞍。红如玛瑙。破之如朽木者良。酥涂微炙用。茸有小白虫。视之不见。鼻嗅恐虫入鼻。


《本经逢原》兽部 >> 鹿茸

甘温无毒。形如茄子,色如玛瑙者良,紫润圆短者为上,毛瘦枯绉尖长生岐者为下。酥炙酒炙各随本方,但不可过焦,有伤气血之性,炙后去顶骨用茸。
《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发明 鹿是山兽属阳,性淫而游山。夏至得阴气而解角,从阳退之象。麋是泽兽属阴,性淫而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象。鹿茸功用专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取其补火助阳、生精益髓、强筋健骨、固精摄便。下元虚人头旋眼黑,皆宜用之。《本经》治漏下恶血,是阳虚不能统阴,即寒热惊痫,皆肝肾精血不足所致也。角乃督脉所发,督为肾脏外垣,外垣既固肾气,内充命门相火,不致妄动,气血精津得以凝聚,扶阳固阴非他草木可比,八味丸中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为峻补命门真元之专药。传尸痨瘵,脊中生虫,习习痒痛,淅淅作声者,同生犀、鳖甲入六味丸中,其杀虫之力与天灵盖同功。近世鹿茸与麋茸罕能辨别。大抵其质粗壮而脑骨坚浓,其毛苍黧而杂。白毛者为麋茸,其形差瘦而脑骨差薄。其毛黄泽而无白毛者为鹿茸,鹿茸补督脉之真阳,麋茸补督脉阴中之阳,不可不辩。


《本草从新》原禽类 水禽类 林禽类 畜类 兽类 鼠类 >> 鹿茸

大补阳、添精血.
甘咸温.添精补髓.暖肾助阳.健骨生齿.治腰肾虚冷.四肢酸痛.头眩眼黑.一切虚损劳伤.小儿痘疮干回.(同人参用、妙.)鹿角初生.长二三寸.分歧如鞍.红如玛瑙.破之如朽木者良.(太嫩者血气未足、无力.)酥涂.灼去毛.微炙.(不涂酥、则伤茸.)亦有酒炙者、不可嗅之.有虫恐入鼻颡.(猎人得鹿、絷之取茸、然后毙鹿、以血未散也、最难得不破未出血者.)


《本草崇原》鹿茸

气味甘温,无毒。主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发齿,不老。(《本经》以白胶入上品,鹿茸入中品,今定俱入上品。)
(鹿游处山林,孕六月而生,性喜食龟,能别良草,卧则口鼻对尾闾,以通督脉。凡含血之物,肉最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年二十骨髓方坚,唯麋鹿之角,自生至坚,无两月之久,大者至二十余斤,计一日夜须生数两。凡骨之生无速于此,故能补骨血,益精髓。又,头者,诸阳之会,上钟于茸,故能助阳。凡用必须鹿茸,今麋鹿并用,不可不别。)
鹿性纯阳,息通督脉,茸乃骨精之余,从阴透顶,气味甘温,有火土相生之义。主治漏下恶血着,土气虚寒,则恶血下漏。鹿茸禀火气而温土,从阴出阳,下者举之,而恶血不漏矣。
寒热惊痫者,心为阳中之太阳,阳虚则寒热。心为君主而藏神,神虚则惊痫。鹿茸阳刚渐长,心神充足,而寒热惊痫自除矣。益气强志者,益肾脏之气,强肾藏之志也。生齿不老者,齿为骨之余,从其类而补之,则肾精日益,故不老。


《本草便读》兽类 >> 鹿茸

鹿茸(图缺)
甘咸入肾.补精髓以壮元阳.血肉有情.仗仙灵能通督脉.禀纯阳之气.健骨有功.含生发之机.扶羸可赖.霜乃咸温力薄.胶则血液功优.生角酒摩.又能散血.麋茸制服.更可强阴.各种类同于性味.两般须辨夫阴阳.(鹿茸乃鹿初生之嫩角.长不过一二寸.色紫而嫩.取茸时连脑骨切下.然后毙鹿.取其全生气而血不散也.鹿为仙兽.其性纯阳而好淫.首常向尾.能通督脉.角为精血所聚.鹿茸其最着者也.味甘咸.性温.大补肾脏精血.助元阳.通督脉.血肉有情之品.用补虚羸.似较他药为胜.至于除邪辟鬼.亦因其纯阳之性耳.
○鹿角截成寸断.洗剔尽净.用烈火煮三日夜.其角自酥而膏生.去渣再煎.则成鹿角胶.如煎至角酥软.尚未出膏.取出.为之鹿角霜.性味功用.与鹿茸相近.但少壮衰老不同.然总不外乎血肉有情之品.能温补督脉.添精益血.如精血不足.而可受腻补.则用胶.若仅阳虚而不受滋腻者.则用霜可也.
○如老角生用.则坚刚之性.又能破恶血.辟鬼邪.虽生熟老嫩.有所不同.而其壮阳道.续绝伤.不可全泯也.
○麋茸乃麋之茸.与鹿茸同类.性味主治亦仿佛.但鹿居山.麋居泽.鹿属阳.麋属阴.鹿角至夏至逢阴而解.麋角至冬至逢阳而解.一补阳而一补阴.虽皆血液之属.轻灵之品.而略有区别耳.)


《本草经解》鹿茸

气温.味甘.无毒.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鹿茸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肝藏血.脾统血.肝血不藏.则脾血不统.漏下恶血矣.鹿茸气温可以达肝.味甘可以扶脾.所以主之也.寒热惊痫者.惊痫而发寒热也.盖肝为将军之官.肝血虚.则肝气亢.挟浊火上逆或惊或痫矣.鹿茸.味甘可以养血.气温可以导火.所以止惊痫之寒热也.益气者.气温则益阳气.味甘则益阴气也.甘温有益阴阳之气.气得刚大而志强矣.鹿茸.骨属也.齿者骨之余也.甘温之味主生长.所以生齿.真气充足.气血滋盛.所以不老也.
【制方】
鹿茸同牛膝、杜仲、地黄、山茱萸、补骨、巴戟、山药、苁蓉、菟丝.治腰痛阴痿.同白胶、阳起石、苁蓉、枣仁、柏仁、黄 、熟地、丹砂丸.名斑龙丸.治诸虚.专用浸酒.治阳事虚痿.同菟丝、小茴、羊肾丸.治腰痛不能转侧.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中品 >> 鹿茸

味甘酸,温、微温、无毒。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药性论》云∶君。主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少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及带下赤白。日华子云∶补虚羸壮筋骨,破瘀血,杀鬼精,安胎,下气。酥炙之


《名医别录》卷第二 >> 鹿茸

味酸,微温,无毒.主治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养骨,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不可近阴令痿.久服耐老.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时燥.(麻勃为之使.)


《本草分经》命门 >> 鹿茸

甘咸温,补右肾精气,暖肾助阳,添精补髓健骨,治一切虚损,酥炙用。麋茸功用相仿,温性差减。


《本草择要纲目》鹿茸

【气味】
甘温无毒.(采得.不可以鼻嗅之.中有小白虫.视之不见.入人鼻则为虫颡.不可药也.)
【主治】
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带下.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蜀中市上一道人货班龙丸.一名茸珠丹.大醉高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慢说.唯有班龙顶上珠.能补玉堂阙下穴.盖其方用鹿茸鹿角胶鹿角霜是也.


《本草害利》温肾 >> 鹿茸

〔害〕升阳性热,阴虚而阳浮越者,目击误用而血脱于上以陨者多人矣。而不可嗅之,有虫恐入鼻颡伤脑。肾虚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补阳也。上焦有痰热,胃家有火者亦勿用,凡吐血下血,俱阴虚火炽者,概不可服。
〔利〕甘咸温,入肾。健骨生齿,强志益气,治肢体酸疼,腰脊软痛,虚劳仙剂,崩漏神丹。
〔修治〕鹿角初生长二三寸,分岐如鞍,红如玛瑙,破之如朽木者良。太嫩者血气未足无力。猎人得鹿,絷之取茸,然后毙鹿,以血未散也。最难得不破未出血者。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酥涂灼去毛微炙,不涂酥则伤茸,亦有酒炙者。


《本草撮要》禽兽部 >> 鹿茸

味辛温.入足少阴厥阴经.功专补精益气.得菟丝羊肾茴香.治腰痛.得人参黄当归提痘浆.鹿属阳.夏至得阴气解角.麋属阴.冬至得阳气解角.鹿补阳气.麋补阴血.


《药性切用》兽部(畜兽鼠) >> 鹿茸

甘咸大温,入肾命而助阳暖胃,益髓添精,为虚劳、痿痹无火专药。去毛,酥炙,酒盐水煮任用。


《本草乘雅半偈》鹿茸

(本经上品 附)
革故所以鼎新,正见阴阳互根之妙。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核】曰∶鹿者仙兽,自能乐性,游处山林,从事云泉。志无忌,性警防,善接其类,与麋为友。有角无齿者牡,曰 ;无角有齿者牝,曰 。无齿,谓无上龈齿。若下龈,则牝牡咸有。与禽鸟之与角无齿,似同而实异也。牝小于牡,毛杂黄白;牡大于牝,毛间黄白。
故云牡质斑斑。斑斑,点点如星星也。行则同旅,食则相呼,性喜食龟,能别良草,不食诸毒。分背而食,食时则群长四顾相望,俟众饱,长乃食,群小互为巡视矣。集居必环角外向,卧眠必口接尾闾。其息曰场,其迹曰 。埤雅云∶鹿善决骤,故其迹 而不 。诗云∶町鹿场,言町畦村 无人焉,故鹿以为场也。物类考云∶鹿好群而相比,阳类也。故夏至感阴气而角解,从阳退之象尔;麋则冬至感阳气而角解,从阴退之象尔。麋孕子于仲春而生于秋;
鹿孕子于仲秋而生于春。尔雅翼云∶鹿六为律,鹿主律,故鹿六月而生。鹿虽应律,然非辰属,八卦亦无主也。其子曰 ,子生得雨或水,乃行地耳。格物论云∶鹿千年者色苍,又五百者色白,再五百年者色玄,玄之又玄,仙化登乎天矣。埤雅云∶怀琼于角下者,角有斑痕,紫色如点,行或有涎出于口,不复能急走也。盖鹿戴玉而角斑,鱼怀珠而鳞紫,故有诸中,未有不形诸外矣。陶隐居云∶古称鹿之似马者,直千金。今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土人谓之马鹿,以是知赵高指鹿为马,盖以类尔。角解之后,始生之角曰茸,色如茄紫者为上。修事白胶,采全角锯开,并长三寸,急水中浸一百日。取出,刮去黄皮,拭净,以碱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令少歇,戌时不用着火,只从子至戌也,日足,角白色软如粉,便捣烂。每十两,入无灰酒一镒,煮成胶,阴干,研筛用。又法用米泔浸角七日令软,入急流水中浸七日,去粗皮,以东流水、桑柴火,煮七日,旋旋添水,入醋少许,捣成霜用。其汁,加无灰酒,熬成胶用。修事鹿茸,用黄精自然汁浸两日夜,取出,切焙,免渴人也。
【 】曰∶鹿,阳兽也。卧则口接尾闾,以通督脉。性喜食龟,以交任脉;能取所不足以自辅,兽之至灵者也。故任病则先治督,以阴生于阳,而阳为督,阴为任也。即奇经六脉,与两手足各十二阴阳经脉,亦莫不综于任督也。礼记疏云∶鹿夏至而解角,谓消长使然。
不知革故所以鼎新,即此可见阴生于阳之妙矣。故角之力用虽广,而茸为独专。茸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任为病也。角主伤中劳绝羸瘦,诸经肉理为病也。咸不能与督脉相交所致,腰痛,吕为病也,鹿力在吕,亦即督脉所过也。血闭无子,任不通也,不得相辅于督也。胎不安,胞系化薄也,不得依循任与督也。若益气强志,生齿,不老,延年者,即任督已交,阴气乃生,骨气以精之外征耳。


《玉楸药解》禽兽部 >> 鹿茸

味辛,微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生精补血,健骨强筋。
鹿茸补益肾肝,生精补血,最壮筋骨,治阳痿精滑、鬼交梦泄、崩漏带浊、腰疼膝软、目眩耳聋诸证。
酥炙用,研碎,酒煮,去渣,熬浓,重汤煮成膏,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