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全国中草药汇编》李
拼音 | Lǐ |
来源 | 蔷薇科梅属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以根及种仁入药。春季采根,夏季采果,分别晒干。 |
性味 | 根:苦,寒。
种仁:苦,平。 |
功能主治 | 根: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用于牙痛,消渴,痢疾,白带。
种仁:活血祛瘀,滑肠,利水。用于跌打损伤,淤血作痛,大便燥结,浮肿。 |
用法用量 | 根3~5钱;种仁2~4钱。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本草纲目》:果部 >> 李
「气味」果实:苦、酸、微温、无毒。核仁:苦、平、无毒。根白皮(树皮刮去外层皱皮后炙黄入药):大寒、无
「主治」
果实:肝病人宜食。
核仁:利小肠,下水气,消浮肿。
根白皮:煮汁服,止消渴,治赤白痢及赤白带;煎水含漱,治齿痛。
《本草求真》:李
(五果)敛骨节间痨热不治
李(专入肝。兼入肾)。以李名多子故也。时珍曰。李木其子大者如杯如卵。小者如弹如樱。其味有甘酸苦涩数种。其色有青绿紫朱黄赤缥绮紫灰胭脂青皮之殊。其形有牛心马肝柰李杏李水李离核合核无核匾缝之异。其产有武陵房陵诸李。早则四月熟。迟则十月十一月熟。故味甘而酸。或苦而涩。而性微温。(苦涩者不可食。不沉水有毒不可食。)素问言李味属肝。故治多在于肝。正思邈所谓肝病宜食李之意也。中有痼热不调。骨节间有痨热不治。得此酸苦性入。则热得酸则敛。得苦则降。而能使热悉去也。且书既言除热。而书又言多食令人胪胀。及发虚热。盖因凡物生则难化。熟则易消。李属生硬之物。多食则物在胃不克。故又转为胪胀发热之病矣!推之书言温暑食李则能以发痰疟。合雀肉与蜜食则能以损五脏。合浆水以食则能以化霍乱。并服术人不可与食。无非李属湿物。少食则宜。多食则痰与热俱聚。单食而不杂以湿热之物。犹可多食。而更合以湿热之物。则食乌见其有可乎?故但指其勿食。正以使人自思可耳。
《冷庐医话》:博物 >> 李
嘉兴本 李地,所产李,即以是为名,色红肉脆,而味绝鲜。吾郡果品,以此为最,惜不可多得。皮有爪痕,相传为西施所掐,此殆饰说耳,而文人赋 李者必及之,如朱竹 赋云∶传诸故老,一事矜奇,遇入吴之西子,胭脂之汇舟移,经纤指之一掐,量心赏之在斯,何造物之工巧兮,化千亿于来兹,虽彼美之云亡兮。仿佛若或睹之。金学博介复诗云∶此邦书越绝,彼美忆西施,指点痕如捻,流传事不疑。沈明经翼诗云∶爪痕千古在,入市合输钱。皆(炳章)按∶ 李为嘉兴地名,亦为嘉兴特产嘉品,故前哲有 李谱之辑,亦志其异而且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