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壶卢蔓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蔓
拼音 | Kǔ Hú Lú Màn |
出处 | 《纲目》 |
来源 | 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茎。夏、秋采。 |
功能主治 | 《稗史》:"痳疮,煎汤浴之。" |
复方 | 治小儿白秃:苦壶卢蔓同裹盐荷叶,煎浓汁洗三、五次。(《圣济总录》)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苦壶卢蔓
拼音 | Kǔ Hú Lú Màn |
英文名 | stem of Bitter Bottle Gourd |
别名 | 苦瓠藤 |
出处 | 出自《本草纲目》。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小葫芦的茎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 Standl. Var.microcarpa (Naud.) Hara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
原形态 |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具沟纹,被软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0-20cm,顶端有2腺体,被毛;卷须纤细,上部分2歧,初时被微柔毛;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宽均10-30cm,不分裂或3-5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弯缺开张,边缘有不规则的齿;掌状脉5-7。雌雄花均单生;雄花花梗细,比叶柄稍长,花萼筒漏斗状,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裂往皱波状,雄蕊3,花室折曲。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花萼和花冠似雄花;子房中间缢缩,花柱粗短,柱头3,2裂。植株结实较多;果实哑铃状,下部大于上部,长不足10cm。花期7-8月,果期8-9月。 |
性味 | 苦;寒 |
归经 | 心;肺经 |
功能主治 | 杀虫解毒。主麻疹;白麻疮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煎水洗浴 |
各家论述 | 《稗史》:麻疮,煎汤浴之。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