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苦瓜子

苦瓜子

《中药大辞典》苦瓜子

图片 苦瓜子 苦瓜子
拼音 Kǔ Guā Zǐ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种子
化学成分 含水分8.6%,灰分21.8%,纤维19.5%,碳水化物16.4%,脂肪油31.0%。油中含丁酸1.8%,棕榈酸2.8%,硬脂酸21.7%,油酸30.0%,α-桐酸43.7%。尚含苦瓜素、蛋白质。
性味 《纲目》:"苦甘,无毒。"
功能主治 ①《纲目》:"益气壮阳。"
②《本草求原》:"解误食疗牛中毒,擂水灌。"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瓜子

拼音 Kǔ Guā Zǐ
英文名 Seed of Balsampear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mordica charantia L.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成熟果实,剖开,收取种子,洗净,晒干。
原形态 苦瓜,一年生攀援草本,多分枝,有细柔毛,卷须不分枝。叶大,肾状圆形,长宽各约5-12cm,通常5-7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基部收缩,边缘具波状齿,两面近于光滑或有毛;叶柄长3-6cm。花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有柄,长5-15cm,中部或基部有苞片,苞片肾状圆心形,宽5-15mm,全缘;萼钟形,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长4-6mm;花冠黄色,5裂,裂片卵状椭圆形,长1.5-2cm,先端钝圆或微凹;雄蕊3,贴生于萼筒喉部。雌花单生,有柄,长5-10cm,基部有苞片;子房纺锤形,具刺瘤,先端有喙,花柱细长,柱头3枚,胚珠多数。果实长椭圆形,卵形或两端均狭窄,长8-30cm,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成熟时橘黄色,自顶端3瓣开裂。种子椭圆形,扁平,长10-15mm,两端均具角状齿,两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条纹,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温地区。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 从种子中分到巢菜碱甙(vicine),海藻糖(my-cose),24β-已基-5α-胆甾-7,反式22E,25(27)-三烯-3β-羟基-3-O-β-D-吡喃葡萄糖甙[3-O-β-D-glucopyranosyl-24β-ethyl-5α-chole-sta-7,trans-22E,25(27)-trien-3β-ol],苦瓜子甙(momorcharaside)A、B[1]。从种仁中得到核糖体失活蛋白α-和β-苦瓜素(momor-charin)[2]。
性味 味苦;甘;性温
功能主治 温补肾阳。主肾阳不足;小便频数;遗尿;遗精;阳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益气壮阳。
2.《本草求原》:解误食疔牛中毒,擂水灌。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