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架豆
《中华本草》菊架豆
拼音 | Jú Jià Dòu |
英文名 | Yunan Apios,Yunan Potatobean |
出处 |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丽江圞儿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ios delavay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
原形态 | 丽江土圞儿 多年生缠绕草本,幼时疏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有柄;小叶5-7枚,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7-3cm,纸质,上面疏被短粗毛,下面仅沿脉疏被毛,顶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圆楔形。花稀疏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在序轴膨大的节上有花1-3朵;萼钟状,外面被极短的柔毛,萼齿上部2枚全部联合,下部的3枚通常联合;花冠黄白色或有时旗瓣或翼瓣带淡红色;雄蕊10,二体。荚果线形,长10-12cm,宽约0.5cm,成熟时光滑。种子多数。花期8-9月,果期9-10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2900m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 |
性味 | 微苦;凉 |
归经 | 肺经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止咳。主咽喉肿痛,感冒咳嗽,百日咳,瘰疬,痈肿,黄水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根:味微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止咳消肿的功能。用于感冒及咳嗽,百日咳,咽喉肿痛,痈肿,瘰疬,黄水疮。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