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姜皮
拼音 | Jiānɡ Pí |
别名 | 生姜皮 |
来源 | 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栓皮及附着的一部分表层。将生姜洗净,浸于清水中过夜,用刀将深色的栓皮及附着的一部分皮层剥下,晒干。 |
功能主治 | 辛,微温。 |
用法用量 | 行气消水。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
注意 | 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姜皮
拼音 | Jiānɡ Pí |
别名 | 生姜皮(《食疗本草》),生姜衣(《江苏植药志》)。 |
出处 | 《本草图经》 |
来源 | 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的栓皮。秋季挖取姜的根茎,洗净,用竹刀刮取外层栓皮,晒干。 |
生境分部 |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
性状 | 干燥栓皮,呈卷缩不整齐的碎片,灰黄色,有细皱纹,有的具线状的环节痕迹,内表面常具黄色油点。质软,有特殊香气,味辣。 |
性味 | 辛,凉。
①《食疗本草》:"寒。" ②《纲目》:"辛,凉,无毒。" |
归经 | ①《本草再新》:"入牌、肺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足太阴经。" |
功能主治 | 行水,消肿。治水肿胀满。
①《纲目》:"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脾胃,去翳。" ②《药品化义》:"勿大发散,有退虚热之功。" ③《医林纂要》:"达于皮毛,行水驱风,止汗。" ④《本草再新》:"和脾降肺,行水消肿,治膈噎胀满。" ⑤《江苏植药志》:"外用于脓肿创伤,皮肤癣症。"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5钱。 |
复方 | ①治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庄,来去不定,举动喘乏: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胀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局方》五皮散)
②治偏风:生姜皮,作屑末,和酒服。(《食疗本草》) |
各家论述 | 《医林纂要》:"姜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达皮,辛则能行,故治水浮肿,去皮肤之风热。姜发汗,则姜皮止汗,且微寒也。"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本草易读》:生姜二百二十八 >> 姜皮
辛,凉。和脾行水,治浮肿胀满。
诸痢赤白,同茶叶水煎,任意呷之。热痢留姜皮,冷痢去姜皮。(验方第一。)
一切诸中卒暴,取汁用童尿服即苏。(第二。)
疟疾寒热,姜四两取汁,露一宿,发日五更面北立饮,未止更作。(第三。)
寒热咳嗽初起,烧姜一角含之。(第四。)
小儿咳嗽,生姜四两,煎水浴之。(第五。)
干呕厥逆,频嚼之。(第六。)
呕哕心痞,生姜半斤水煎,半夏二两水煎,再合二汤同煎分服。(第七。)
反胃虚人,取汁作粥食。(第八。)
霍乱转筋入腹,捣三两,入酒煎服,以渣敷痛处。(第九。)
胸胁满痛,生姜二斤,捣渣留汁,炒热包温患处,冷再入汁炒再温,良久豁然矣。(第十.)
大便不通,削尖涂盐纳肛门。(十一。)
冷痢不止,生姜煨为末,同干姜末,入白面、醋合丸,水煮,粥下。(十二。)
湿热发黄,生姜时时周身搽之。(十三。)
舌上生苔,姜片时时搽之。(十四。)
满口烂疮,自然汁常漱之。(十五。)
牙痛,焙末与枯矾末同搽之。(十六。)
闪拗手足,同葱白捣烂,合面炒热封之。(十七。)
刀斧金疮,嚼敷勿动,次日生肉。(十八。)
腋下狐臭,姜汁常敷之。(十九。)
赤白癜风,生姜常搽。(二十。)
耳上冻疮,自然汁熬膏敷之。(二十一。)
生姜泻心汤 生姜 人参 甘草 大枣 干姜 半夏 黄芩 黄连治心下痞硬,胁下水气。腹中雷鸣,下痢干呕食臭。(诸方第一。)
生姜半夏汤 生姜 半夏治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然无奈者。(第二。)
《本草从新》:荤辛类 柔滑类 菜类 水菜类 芝 类 >> 姜皮
和脾行水.
辛凉.和脾行水.治浮肿胀满.(以皮行皮、五皮散用之.古方以姜茶治痢、热痢留皮、冷痢去皮、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