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虎肉

虎肉

《中药大辞典》虎肉

拼音 Hǔ Ròu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猫科动物
性味 甘酸,温。
①《千金·食治》:"味酸,温,无毒。"
②《本草衍义》:"微咸。"
③《医林纂要》:"甘酸,热。"
功能主治 补脾胃,益气力,壮筋骨。治脾胃虚弱,恶心呕吐,疟疾。
①《别录》:"疗恶心欲呕,益气力。"
②《千金·食治》:"止多唾。"
③《本草拾遗》:"肉及皮主疟。"
④《医林纂要》:"壮筋骨,消食积,化骨哽。"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复方 治老人脾胃虚弱,恶心不欲饮食,常呕吐:虎肉半斤(切作脔),葱白半握(细切)。上件以椒酱五味调炙之,空心冷食为任。(《寿亲养老新书》虎肉炙方)
摘录 《中药大辞典》

《饮膳正要》兽品 >> 虎肉

味咸酸,平,无毒。主恶心欲呕,益气力。食之入山,虎见则畏,辟三十六种魅。


《饮食须知》兽类 >> 虎肉

味酸,作土气,性热。正月食虎伤神。热食虎肉,伤人齿。多有药箭伤者,食者慎之。虎鼻悬门中,次年取熬作屑,与妇食之,便生贵子。勿令人及妇知,知则不灵。虎豹皮上睡,令人神惊。其毛入疮有大毒。虎骨勿用中毒药箭者,能伤人也。虎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立秋始啸,仲冬始交,虎不再交。孕七月而生,虎生三子,一为豹。其搏物三跃不中,则 之。
食狗则醉,闻羊角烟则走,恶其臭也。虎害人兽,而 鼠能制之。智无大小也。


《医学入门》食治门(兽) >> 虎肉

虎肉酸平祛邪疟,壮气又能止呕恶,豹肉大同健骨筋,脂善生发涂脑角。
虎肉,无毒。治疟疾,益气力,止呕吐恶心。食之入山辟邪魅,虎见益畏。药箭射处,有毒。热食损齿,小儿齿未生不宜食。正月食之伤神。其胫骨等见前卷。但虎、鹿、兔,寿俱千岁,五百岁毛俱变白。熊五百岁能化为狐狸,猕猴八百岁化为猿,猿五百岁变为 , 一千岁变为蟾蜍,野狼寿八百岁,三百岁善变人形。豹肉,酸,平,无毒。主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壮筋骨,强志气。久服耐寒暑,令人猛健。正月食之伤神。寝其皮,可以祛瘟疫,辟鬼魅神邪。脂,合生发药,朝涂暮生。头骨,烧灰淋汁浴头,去风屑。齿骨极坚,刀不能砍,火不能烧,有诈为佛骨以诳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