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簕钩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簕钩
别名 | 红簕菜、梨叶悬钩子 |
来源 | 蔷薇科红簕钩Rubus pirifolicus Smith,以根入药。 |
生境分部 | 四川、广东、广西。 |
性味 | 淡、涩,凉。 |
功能主治 | 清肺凉血,解郁。主治肺热咳血,胸闷咳嗽。 |
用法用量 | 鲜根2~3两,干者减半,炖猪瘦肉或冲白糖服。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华本草》红簕钩
拼音 | Hónɡ Lè Gōu |
英文名 | root of Pearleaf Raspberry |
出处 |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梨叶悬钩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pirifolius Smith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
原形态 | 梨叶悬钩子 攀援灌木。枝有柔毛和扁平短钩刺。单叶,近革质;叶柄长达1cm,密生柔毛,有稀疏皮刺;托叶分离,早落,条裂,有柔毛;叶片卵形,长6-11cm,宽3.5-5.5cm,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两面脉上有毛,侧脉5-8对,在下面突起。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密生灰黄色短柔毛;花梗长4-10mm,苞片条裂成3-4枚线状裂片,有柔毛;萼筒浅杯状,内外两面密生短柔毛,有腺点。花白色,径1-1.5cm,花瓣长3-5mm,短于萼片,雄蕊多数,花丝线形;雌蕊5-10,通常无毛。聚合果椭圆形,直径1-1.5cm,带红色,有少数小核果。花期4-7月,果期8-10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的山地较阴蔽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
栽培 |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和湿润环境,耐寒不耐旱,忌积水。一般土壤均能种植。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法。于春季萌芽前或秋季末将根蘖苗挖出,分成单株,剪去枝条的2/3,春季可直接栽种,秋季挖出的苗要进行假植越冬,次年春种植。栽种时按行株距60cm×50cm开穴,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踏实、淋水。 田间管理 栽后1-2年中耕除草2-3次,追施人畜粪水一次。 |
性味 | 酸;涩;凉 |
归经 | 肺;肝经 |
功能主治 | 清肺止咳;行气解郁。主肺热咳嗽,气滞胁痛,脘腹胀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鲜品60-90g;或炖猪瘦肉。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根:味酸、涩、性凉。有清肺凉血、解郁的功能。用于肺热咳嗽、胸闷。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