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黑红菇

黑红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红菇

别名 稀褶黑菇、大黑菇、黑蘑菇、蘑菇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黑红菇Russula nigricans (Bull.) Fr.,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部 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福建、湖南、云南。
性味 微咸,温。
功能主治 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黑红菇

拼音 Hēi Hónɡ Gū
别名 稀褶红菇、大黑菇、黑蘑菇、稀褶黑菇、猪仔菇、火炭菌、火炭菰
来源 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黑红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nigricans (Bull.) Fr.[Agaricus ningricans Bu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去掉泥土,晒干备用。
原形态 菌盖宽6-15cm。平展而中凹。初污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最后呈炭黑色。菌肉灰白色,受伤后先变红,后变黑。菌褶白色,后变黑色,褶片厚而稀疏。褶间时有横脉。菌柄短圆柱形,长4-8cm,粗2-3cm,多实心。孢子无色,(7-9)μm×(6-7)μm,近球形,有小疣和脊突,结联成不规则网纹。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林地,夏、秋季单生或群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中部下凹。直径6-15cm,棕灰色或暗灰色,边缘光滑。菌肉灰白色、红色或黑色。菌褶较疏,长短不一,类白色、灰红色或黑色,褶间时有横脉。菌柄粗短,圆柱形,长4-6cm,直径2-2.8cm,色同菌盖。气微,味淡;有毒。
化学成分 子实体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5,7-麦角甾二烯-3β-醇(ergosta-5,7-dien-3β-ol)。
药理作用 黑红菇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为60%。
性味 辛;微咸;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寒湿;舒筋活络。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关节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浸酒或入丸、散。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