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
《中药大辞典》狗肉
拼音 | Gǒu Ròu |
出处 | 《别录》 |
来源 | 为犬科动物狗的肉。 |
原形态 | 狗(《左传》),又名:犬(《左传》),黄耳(崔豹《古今注》),地羊(《纲目》),家犬(《医林纂要》)。
小型家畜,体形大小和毛色,随品种而异。通常颜面部向前突出成口吻,吻长而尖。口有深裂,齿常外露;舌长而薄,表面平滑。耳短,直立或稍下垂,能自由转动。四肢矫健,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爪不能伸缩。趾行性。雌体有乳头4~5对,1对在胸部,其余分列于腹壁两侧。尾大多向上卷曲,有丛毛或只具短毛。狗的视觉、听觉、嗅觉均极灵敏。 |
生境分部 | 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
化学成分 | 狗肉的一般化学组成,与其它兽肉类似,但因情况之不同,变化亦颇大。狗肉(以氮的克数计)含嘌呤类0.027%,肌肽0.109%。新鲜狗肉含肌酸0.266~0.472%。又含固形物25.2%,水分74.8%,钾0.325%,钠0.049%,氯0.028%。 |
性味 | 咸,温。
①《别录》:"味咸酸,温。" ②《日用本草》:"咸酸,平。" ③《医学入门》:"咸酸,有毒。" |
归经 | 入脾、胃、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命门。"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肾。" |
功能主治 | 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治脾肾气虚,胸腹胀满,鼓胀,浮肿,腰膝软弱,寒疟,败疮久不收敛。
①《别录》:"主安五藏,补绝伤。" ②孟诜:"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 ③《日华子本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 ④《本经逢原》:"治败疮稀水不敛。" ⑤《医林纂要》:"补肺气,固肾气,壮营卫,强腰膝。"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食。 |
注意 | 热病后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有当陆,勿食犬肉。" ②《纲目》:"热病后食之,杀人。" ③《本草经疏》:"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凡病人阴虚内热,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天行病后尤为大忌,治痢亦非所宜。" ④《本草备要》:"畏杏仁。恶蒜。" |
复方 | ①治脾胃冷弱,肠中积冷,胀满刺痛:肥狗肉半斤,以米、盐、豉等煮粥,频吃一、二顿。(《食医心镜》
②治气水鼓胀浮肿:狗肉一斤,细切,和米煮粥,空腹吃,作羹臛吃亦佳。(《食医心镜》) ③治虚寒疟疾:黄狗肉煮臛,入五味食之。(《纲目》) ④治痔漏:熟狗肉蘸蓝汁,空心食。(《世医得效方》) |
各家论述 | 《纲目》:"脾胃属土,喜暖恶寒。犬性温暖。能治脾胃虚寒之疾,脾胃温和,而腰肾受荫矣。若素常气壮多火之人,则宜忌之。"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狗肉
拼音 | Gǒu Ròu |
英文名 | Dog's as food |
出处 | 出自《名医别录》。 1.陶弘景:白狗乌狗入药用,黄狗肉大补,牝不及牡。春月目赤鼻燥,欲狂捌,不宜食。 2.《本草纲目》:狗类甚多,其用有三,田大长喙善猎,吠犬短嚎善守,食犬体肥供撰。凡本草所用皆食犬也。狗脂并脂,治手足皴皱,入面脂,去GANZHEN。狗皮,治腰痛,炙热黄狗皮裹之,频用取痉;烧灰治诸风。 3.《本经逢原》:犬肉,下元虚人,食之最宜,但食后必发口燥,惟喂米汤以解之。败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取健康狗宰杀后,剥皮,取肉,水漂洗后,鲜用。 |
原形态 | 家狗,狗是家畜之一。体形大小毛色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的狗,体格匀称。鼻吻部较长,眼呈卵圆形,两耳或坚或垂。四肢科研矫健,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但爪不能伸缩。尾呈环形或镰刀形。狗为肉食性动物,因长期驯化的结果,已变为杂食性动物,其嗅觉与听觉都很灵敏,记忆力很强,奔跑迅速。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狗的繁殖每年1-2次,仔数因品种而有所不同。一般2-3只,多至12只。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
栽培 | 全国均有饲养。 |
性状 | 本品为深红色;有光泽,质地富有弹性,具有狗肉腥膻味。 |
化学成分 | 狗肉的一向化学组成,与其他兽肉类似,但因情况之不同,变化亦颇大,狗肉(以氨的克数计)含嘌呤类0.027%,肌肽(carnosine)0.109%。新鲜狗肉含肌酸(creatine)0.266%-0.472%。又含固形物25.2%,水分74.8%,钾0.325%,钠0.049%,氯0.028%。 |
药理作用 | 有滋补强壮和增强机体抗力作用。可增加体内雄性类激素。 |
性味 | 味咸;酸;性温 |
归经 | 脾;胃;肾经 |
功能主治 | 补脾暖胃;温肾壮阳;填精。主脘腹胀满;浮肿;腰痛膝软;阳痿;寒疟;久败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食,适量。 |
注意 | 阴虚内热、素多痰火及热病后者慎服。 |
各家论述 | 1.《本草纲目》:脾胃属土,喜暖恶寒。犬性温暖,能治脾胃虚寒之疾,脾胃温和,而腰肾受矣。若素常气壮多火之人,则宜忌之。 2.《名医别录》:主安五藏,补绝伤。 3.孟诜: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 4.《日华子本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 5.《本经逢原》:治败疮稀水不敛。 6.《医林纂要》:补肺气,固肾气,壮营卫,强腰膝。 |
摘录 | 《中华本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禽兽部 >> 狗肉
味咸酸,性热无毒,入命门经。主壮元阳,补绝伤,安五脏,益气力。其阴茎最助房事,及治妇人带漏十二疾,血主补阴辟邪。疗癫狗,忌蒜。
按∶狗亦咸热之品,命门之所由归也,助火最速,有热症者所以深戒。炙而食之,令人发渴不止。九月食之伤神,孕妇食之,生子缺唇且无声。丹溪曰∶人之虚,皆阴虚也,阴虚则阳必亢,用狗为补,宁不炽其火以甚其病也。世人信其补虚,以为指阳虚也。不知凡虚属阴,若果阳虚,死亡立至,仓扁复生,无能措手。岂此之能补乎?虽然,丹溪生平主意,只是滋阴,故有此论,而温补之功,诸家具道。当非虚语?惟命门脉弱,素无火症者,殊为相宜。不然则未获其功,先尝其祸矣。
《饮食须知》:兽类 >> 狗肉
味酸咸,性温。服食人忌食。九月食犬伤神。反商陆。同生葱蒜食,损人。同菱食,生癫。白犬合海 食,必得恶病。勿炙食,令消渴。妊妇食之,令子无声,且生虫。疫证及热病后食之,杀人。勿同鲤鱼, 鱼、牛肠食,令人多病。
春末夏初多 犬,宜忌食。瘦犬、有病、发狂、暴死、无故自死者,有毒杀人。悬蹄犬伤人赤股而躁者、气躁犬目赤者,并不可食。白狗血和白鸡肉、乌鸡肉、白鸡肝、白羊肉、蒲子羹等食,皆病患。白犬乳酒服,能断酒。犬肾微毒,《内则》云∶食犬去肾,不利人也。田犬长喙善猎。吠犬短喙善守。白犬虎纹、黑犬白耳,畜之家富贵。纯白者主凶,斑青者识盗而咬。凡食犬肉伤,用杏仁二三两,带皮研细,热汤二三盏拌匀,三次服。能使肉尽消。犬智甚巧,力能护家,食之无益,何必嗜之。
《医学入门》:食治门(兽) >> 狗肉
狗肉咸温最补阳,阴虚孕妇岂宜尝,茎治男痿并女带,血医横产及癫狂,乳点青盲经十载,头骨壮阳敷诸疮。
狗,叩也,叩声吠以守也。肉咸、酸,有毒。壮阳道,补下元,益气血,暖脾胃,浓肠脏。食近腰连肾者佳。黄色牡狗为上,黑白次之。血极香美,去血食之不益人。狂犬及自死者不可食。阴虚人食之发热难治,孕妇食之令儿无声,又不可与大蒜同食,九月食之伤神。古云∶山药凉而能补,犬肉暖而不补。阴茎,咸,平,无毒。六月上伏日取,阴干百日用。治劳伤阴痿不起,令强大有子。除女人带下十二病。白狗血,咸,温,无毒。主临产横生,血上抢心,若孕时服之,令生子不出。又治癫疾发作及鬼击腹痛,失血。取热血饮之并涂身上,卒得妒疮,常对在两脚,涂之立愈。乳汁,主十年青盲。取白犬生子目未开时乳汁,注目中,狗仔眼开即愈。头骨,平。补虚壮阳,治头风眩。主崩中带下,血痢,烧灰酒下;金疮止血生肌,诸疮 妒乳痈肿,烧灰敷之;附骨疽及鱼眼疮烧烟熏之。余骨主补虚,止小儿客忤惊痫,令妇人有子,黄色者佳,火 研用。脑髓,主头风痹,下部 疮,鼻中 肉。胆,苦,平,小毒。主明目,鼻 ,鼻中 肉。去肠中脓水。又治扑损刀箭疮,热酒调服,瘀血尽下,涂诸恶疮痂疡有效,又胆中黄,谓之狗宝。治肺经风毒痰火,痈疽恶疮。犬夜吠月发狂者多有之,然必自采乃得其真。入药用干豆腐HT 一窍,入黄于中间合定,水煮半日,细研用。心,主忧恚。肝,主香港脚冲心。肾,主肾冷。齿,主癫痫,痘疹。四脚蹄,煮饮之下乳汁。山狗,形如家狗,脚微短,好食鲜果,肉味甘美,皮可为裘,在处有之,蜀中出者名天狗。
《滇南本草》:狗肉
狗(图缺)肉,味酸、咸,性温。无毒。微臊。安五脏,补纯阳,轻身益气,补益肾胃,壮阳道,补腰膝,益气力,治五劳七伤,补血脉而浓肠胃,补下焦而填精髓。和五味煮,空心食之。蹄,气味酸,性平。治癫狂病。血,气味咸,补五脏。心,治忧恚气,除邪。肾,气味平。治妇人产后疟疾。性反商陆、大蒜、杏仁,用者记之。
──务本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