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臎
《中药大辞典》鹅臎
拼音 | é Cuì |
别名 | 鹅尾罂(《日华子本草》) |
出处 | 《纲目》 |
来源 | 为鸭科动物鹅的尾肉。 |
化学成分 | 尾脂腺(又名尾腺或羽脂腺)分泌一种含脂蜡的液体,其组成为:水分60.807%,固形物39.193%,蛋白质17.966%,乙醚溶出部分18.777%、溶性灰分0.371%,不溶性灰分0.336%,高级醇7.423%,油酸5.848%,低级脂肪酸0.373%,卵磷脂0.233%。乙醚溶出部分,主要为脂类;低级脂肪酸中有月桂酸、肉豆蔻酸。分泌液的混合脂肪酸有左旋性,是一特点,已找到有四甲基癸酸及四甲基十一酸两种有枝链的脂肪酸。 |
功能主治 | 《日华子本草》:"治聤耳及聋,纳之。亦疗手足皴。"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鹅臎
拼音 | é Cuì |
英文名 | Goose caudal meat |
别名 | 鹅尾罂 |
出处 | 出自《本草纲目》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家鹅的尾肉(肉含尾脂腺)。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ser cygnoides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宰鹅时割取含尾脂腺的尾肉,除去羽毛,鲜用。 |
原形态 | 家鹅,体长约60-80cm。嘴扁阔,前额有肉瘤,雄者膨大,黄色或黑褐色。颈长。体躯宽壮,龙骨长,胸部丰满。尾短。羽毛白色或灰色。脚大有蹼,黄色或黑褐色。体躯站立时昂然挺立。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水性好,善在水中生活。群性强,性很勇敢,喜斗遇人或其他动物时,常头向前下方伸,张开两翅用嘴喙击而无所顾忌。听觉灵敏,鸣声宏大,又好相应和。以青草、蔬菜、种籽、糠麸等植物 性为食。 资源分布:以华东、华南地区饲养较多。一般饲养于河湖近旁。 |
化学成分 | 尾脂腺(又名尾腺或羽脂腺Uropygial gland)分泌一种含脂蜡的液体,其组成为:水分60.807%,固形物39.193%,蛋白质(protein)17.966%,乙醚(ether)溶出部分18.777%,溶性灰分(ash)0.371%,不溶性灰分0.336%,高级醇7.423%,油酸(oleic acid)5.648%,低级脂肪酸(fatty acid)0.373%,卵磷脂0.233%。乙醚溶出部分,主要为脂类(lipid);低级脂肪酸中有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分泌液的混合脂肪酸有左旋性,是一特点,已找到有四甲基癸酸(tetramethyldecanoic acid)及四甲基十一酸((一)2D,4D,6D,8D-tetramethylundecanoic acid)2种有枝链的脂肪酸。所含的高级醇(即蜡(wax))是重要成分,它的化学组成大约相当干 C10H38O4。此蜡曾被找出2种物质,分子量为242及256。 |
性味 | 辛;温 |
归经 | 脾;胃;肾经 |
功能主治 | 补肝。主《日华子》:“治聤耳及聋,纳之;亦疗手足皴。”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纳之。 |
各家论述 | 《日华子本草》:治盯耳及聋,纳之。亦疗手足皴。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