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中国药典》丁香
图片 | |
拼音 | Dīnɡ Xiānɡ |
英文名 | FLOS CARYOPHYLLI |
来源 |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
性状 |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
鉴别 | (1) 本品萼筒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 1列,有较厚角质层。皮层外侧散有2~3 列径向延长的椭圆形油室,长 150~200 μm;其下有 20 ~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中柱鞘纤维,壁厚,木化。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形细胞间隙。中心轴柱薄壁组织间散有多数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含众多细小草酸钙簇晶。粉末暗红棕色。纤维梭形,顶端钝圆,壁较厚,花粉粒众多,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 副合沟。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 4~26μm,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清,含黄色油状物。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 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 含16μl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于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炮制 |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
性味 | 辛,温。 |
归经 | 归脾、胃、肺、肾经。 |
功能主治 |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
用法用量 | 1~3g。 |
注意 | 不宜与郁金同用。 |
贮藏 | 置阴凉干燥处。 |
摘录 | 《中国药典》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香
拼音 | Dīnɡ Xiānɡ |
别名 | 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实] |
来源 | 为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E. aromatica Baill.;Syzygium aromatica (L) Merr. et Perry],以花蕾和其果实入药。在花蕾开始呈白色,渐次变绿色,最后呈鲜红色时可采集。将采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晒干即成。 |
原形态 | 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细长,向上渐短;叶片长方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下延至柄,全缘。秋季开花,花有浓香,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径约6毫米;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红色,管状,先端4浅裂,裂片三角形,肥厚;花冠白色稍带淡紫,基部管状,较萼稍长,先端具4裂片;雄蕊多数;子房下位,顶端有粗厚花柱,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稍有光泽,长方椭圆形,长1~1.5(~2.5)厘米,直径5~8(~12)毫米,先端有肥厚宿存花萼裂片,有香气。种子数粒,长方形。 |
生境分部 | 栽培和野生于热带地区。原产于非洲摩洛哥,现我国广东也有种植。 |
栽培 | 丁香是热带性植物,性喜温暖潮湿,要求年雨量1,200~1,700毫米,最低温度不低于10℃,温度低于8℃时叶片就出现冻害现象。适宜在肥沃的鲨壤土或粘壤土地栽培,用播种及空中压条繁殖,但以播种繁殖为主。播种前首先剥去果肉,然后将种子按种距3~5寸播下,盖土3~4分。播后浇水,并搭设荫棚,播后10天可出苗,出苗率95%以上。苗期要注意管理,生长半年后,苗高2~3寸,有4~6对真叶时移栽,行株距6~8寸。丁香幼苗根很细弱,移栽时需带土团。移栽培育1年后,苗高1尺以上时,即可移至大田。 |
化学成分 | 花蕾(公丁香)含挥发油(即丁香油)14~20%,油中含丁香酚(eugenol)78~95%、乙酰丁香酚(acetyl eugenol)约3%及少量的丁香烯(caryophyllene)、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荚兰醛;此外,尚含齐墩果酸、鞣质、脂肪油及腊。果实(母丁香)含挥发油2~9%。 |
药理作用 | 1.丁香水煎剂和丁香油对于猪、犬的蛔虫均有驱除作用,丁香油的效力更大,对于犬的钩虫病也有一定疗效。在体外,丁香水煎剂、乙醇浸剂和乙醚提取物均有麻痹或杀死猪蛔的作用。
2.抑菌试验:本品对于葡萄球菌及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及丁香酚在试管内对布氏杆菌、鸟型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常见治病性皮肤真菌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又因为丁香油及丁香酚对于皮肤无刺激作用,且吸收良好。 |
性味 | 辛,温。 |
功能主治 | 温脾胃,降逆气。主治胃寒呕逆,吐泻,脘腹作痛。 |
用法用量 | 0.5~1.5钱。 |
复方 | 治胃寒呕逆:丁香1钱,柿蒂2钱。水煎服。
治胃痛:丁香2钱,肉桂、木香、乌药各4钱。攻研细末,每服2克,每日3次。 |
备注 | 母丁香为丁香的干燥果实。在果实近成熟时采摘。应用与丁香花蕾相似,但药力较弱,功效较差。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丁香
拼音 | Dīnɡ Xiānɡ |
别名 | 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 |
出处 | 《药性论》 |
来源 |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
原形态 | 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毫米;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6厘米,直径6~8毫米,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
生境分部 | 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
性状 | 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
性味 | 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②《纲目》:"辛,热。" |
归经 | 入胃、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 |
功能主治 |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
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 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 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 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 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3~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
注意 | 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②李杲:"气血胜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气也。" ③《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
复方 | ①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无时服。(《简要济众方》)
②治小儿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一两。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百一选方》) ③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④治霍乱,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⑤治久心痛不止:丁香半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⑥治痈疽恶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怪证奇方》) ⑦治食蟹致伤:丁香末,姜汤服五分。(《证治要诀》) ⑧治鼻中息肉:丁香绵裹纳之。(《圣惠方》) |
临床应用 | 治癣:丁香16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时后去渣。每日外搽患处3次,观察31例病史在2年以上的体癣及足癣患者,一般在治疗1天后症状即见消退,2天后患处开始有皮屑脱落。病史较长或曾经其它癣药治疗而不能控制者,则于治疗后2~3天症状才开始消退,一般经3~5天亦能治愈。但有20%左右治愈后仍反复发作。一法用1:10的丁香煎液外涂,每日1~3次,治疗数种皮肤霉菌病共31例,结果8例临床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有效病例通常在涂药后3~7日痒感减轻,炎症减退,落屑减少,以后局部症状逐渐好转。治疗期中如中断用药,效果多不明显或无效。疗效与病原苗未见明显关系,曾对6例治愈患者进行短期随访,1例于1个月后复发,6例经2~12月观察未见复发。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丁香
拼音 | Dīnɡ Xiānɡ |
英文名 | Clove,Flos Caryophyllata |
别名 | 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 |
出处 | 出自《开宝本草》。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Et Per-ry [Eugenia aromaticea Kuntze; E. caryophyllata Thunb.] 采收和储藏:定植后5-6年,花蕾开始呈白色,渐次变绿色,最后呈鲜红色时采集,除去花梗,晒干。 |
原形态 | 丁香,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
生境分部 | 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药材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
栽培 | 生物学特性 喜热带海岛性气候。幼龄树喜阴不耐烈日暴晒,生长缓慢;成龄树喜光,需充足阳光才能早开花,开花多。怕寒、怕涝,不抗风,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5.0-6.0的砂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从5-6年生留植株上于5-6月果产为紫红色时,及时采收,具随采随播,若不能及时播各,最好剥掉果肉放入潮湿细沙或湿木糠中贮藏,以免干死。处理后的种子,量佳播种时间为8-9月。开沟点播,行距15cm,粒距约5cm,种子平放或直放,胚根朝下,播种后覆土1cm,鲜果播后35-45d,处理后的种子播后10d左右出苗,苗长至4-5cm,具两片幼叶时,即可移植于苗床或移入营养袋里育苗,苗高6-10cm,有4-6对真叶时移栽实植,移栽时需带土团。 田间管理 幼树可与木薯、香蕉间作或搭荫棚,并在株间栽种绿肥,干旱及时灌水,雨季开沟排水,适时追肥,培土。剪去主杆50-70cm,下侧枝,分叉主杆。上部枝叶亦可适当修剪。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的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 000倍溶液喷射。另有煤烟病为害。虫害主要为介壳虫。 |
性状 | 性状鉴别 花蕾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或黄褐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产,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浓郁、富有油性者为佳。 显微鉴别 萼筒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有较厚角质层。皮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椭圆形油室,长150-200μ;其下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中柱鞘纤维,壁厚,木化。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组织的通气组织,有大形细胞间隙。中心轴柱薄壁组织间散有多数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中含众多细小草酸钙簇晶。 粉末特征:暗红棕色。①纤维梭形,顶端钝圆,边缘平整或稍波弯曲,有的显不规则连珠状突起并扭曲,长106-648μm,直径16-68μm,壁厚5-23μm,微木化,胞腔宽窄不一,有的含棕色油状物。②花粉粒众多,极而观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③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4-26μm,多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④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清,有的含黄色油状物。 |
化学成分 | 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B-石竹烯(B一Caryophyllene),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葎草烯(Humuleno)、苯甲醛、苄醇、间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a一衣兰烯(a一Ylangene)等。也有野生品种中不含丁香油酚(平常丁香油中含64-85%),而含丁香酮(Eugenone)和番樱桃素(Eugenin)。花中还含三萜化合物如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黄酮和对氧萘酮类鼠李素(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及其去甲基化合物异番樱桃酚(IsoeugenitoI)。 |
药理作用 | 1.抗菌作用 含有1%浓度的丁香的乙醚浸出液,水浸液或含8%浓度的丁香煎剂的沙伯氏培养基,对许兰氏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较高浓度时对新型隐球菌也有抑制作用。醇浸出液与醚浸出液相似,但水浸液较差。丁香油及丁香油酚在1:8000-1:16000时,对致病性真菌即有抑制作用。煎剂1:20-1:640浓度时,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喉、变形、绿脓、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和丁香油酚在1:2000-1:8000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痢疾(志贺氏)、大肠、变形、结核等杆菌均有抑菌作用。丁香对流感病毒PR8株也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100%乙醇浸液及1:400丁得油稀释液用平板小杯法对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抑制作用;丁香油及丁香酚在1:16000-1:64000浓度时对布氏杆菌即有抑制作用,1:8000浓度对鸟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作用:乙醇浸剂1:100、丁香油及丁香酚1:8000-1:16000对星形奴卡菌、许兰黄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驱虫作用:水或醇提取液在体外对猪蛔虫有麻痹或杀死作用,感染蛔虫的狗口服丁香油0.5-1.Og/kg,有驱虫作用,但一次服用并不能将蛔虫全部驱除。丁香油较煎剂为优。50%煎剂及乙醇浸剂在体外对猪蛔虫有杀死作用;丁香油效力更大,其1%的混悬液即有杀死部分蛔虫的作用,0.1-0.5g/kg灌胃对狗蛔虫有驱除作用。 4.健胃作用: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5%丁香油酚乳剂可使胃粘液分泌显着增加,而酸度则不增强;丁香水浸液灌胃,可使巴甫洛夫小胃狗的胃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活力显着增加。丁香油之作用稍差,连续应用,可使粘液耗竭,而仅分泌非粘液性的渗出物;36小时后方能部分恢复反应(分泌粘液),完全恢复,需数月以后。丁香浸出液对胃液分泌的影响取丁香10g,用150ml蒸馏水浸泡4小时左右,在85-90℃下加热30分钟,煮沸3分钟左右,用双层纱布过滤后用蒸馏水将滤液调至含生药10%的浸出液,为了消除酸度本身对胃液分泌的影响,用NaOH溶液调浸出液至pH=6.8-7.2之间。实验用4只具有三通巴甫洛夫小胃的狗进行,实验在手术后4周开始。狗在实验前禁食16小时以上,但不限饮水。实验时先移去瘘管的管塞,待胃内积存的分泌物流出后将管芯插入直管内。在实验的全过程中主胃和小胃均与外界相通。如果主胃胃液的pH在5以上时,待小胃的胃液流出体外后即开始实验。结果丁香浸出液在20次实验中,12次均有明显升高。在灌注后3小时内,小胃的总酸排出量达0.350±0·044mg当量,与对照比较P<0.01。在对胃蛋白酶活力影响实验中,灌注丁香浸出液后hl胃蛋白酶的活力开始升高,在灌注后3小时内,每30分钟样品中胃蛋白酶的平均活力达50·5±1.3单位,与对照比较P<0.05。如在实验前iv硫酸阿托品0.1mg则可使丁香浸出液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受到明显抑制,总酸排出量增多的现象不再出现,可见在丁香浸出液刺激胃酸分泌的机制中有胆碱能机制参与。对4种胃溃疡的影响①对水浸应激性溃疡的影响小鼠,体重22.4±2.3g(X±SD),雌雄各半,随机分每组10只,禁食1夜,ig受试药物后,装入特制的应激盒,浸入20-30℃水中,水位达小鼠颈部,8小时后处死取胃,镜检计算出血点数,计算出溃疡抑制率(%)。结果阳性对照甲氰脒胍200mg/kg;丁香水提物10g/kg和20g/kg均可明显抑制小鼠水浸应激溃疡,②对幽门结扎性溃疡的影响大鼠体重145±16g,雌雄各半,随机分每组10只,禁食24小时后,乙醚麻醉下,按Shay法结扎幽门,ig受试药物,缝合腹壁后19小时,处死大鼠,取胃,镜检前胃部溃疡,分级计算指数及溃疡抑制率(%),结果药物无明显影响。③对消炎痛加乙醇诱发溃疡的影响小鼠体重24.7±1.5g,雌雄各半,随机分每组10只,ig受试药物0.5小时后,ip消炎痛10mg/kg,l小时后ig50%乙醇0.2ml/只,再过l小时处死取胃,镜检条状损害,测量总长度(mm)为溃疡指数,计算溃疡抑制率。结果呋喃唑酮100mg/kg和丁香石油醚提物0.3ml/kg可明显抑制消炎痛加乙醇诱发的溃疡。④对0.6mol/L盐酸所致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大鼠体重176±21g。雌雄各半,随机分每组10只,禁食24小时,ig受试药物0.5小时后,ig0.6mol/l盐酸lml/只,再过l小时后处死取胃,镜检条状损害,测量其长度(mm),计算溃疡抑制率(%)。结果甲氰脒胍100mg/kg,丁香水提物及石油醚提物均可明显抑制0.6mol/L盐酸所致胃粘膜损伤。 5.止痛作用:从小鼠热板试验和抗扭体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丁香石油醚提物(0.15ml/kg和0.3ml/kg)和丁香水提物(10g/kg和20g/kg)均可显着延长小鼠痛觉反应潜伏期和显着减少小鼠因冰醋酸0.1ml/10g刺激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牙痛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龋齿腔,破坏其神经,从而减轻牙痛。 6.丁香水提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小鼠耐缺氧和受寒等的影响:丁香用石油醚(30-60度)提取2次,每次冷浸3d,回收石油醚得黄褐色油状物,用阿拉伯胶分别配成1.5和8%(v/v)乳状液,药渣中加开水煮沸0.5h,共2次,并浓缩成1ml含生药1g浓度的丁香水提物。耐缺氧:对小鼠常压密闭缺氧耐受力的影响取小鼠30只(雌雄不分),体重22.0±2·5g,分3组,分别ig丁香石油醚提取物和3%阿拉伯胶溶液后l小时,单个放入145ml的广口瓶内,瓶内盛有适量的钠石灰,瓶口用连接测氧仪的橡皮塞密闭,测定瓶内氧含量从21%降至15、10和7%所需的时间(即耗氧速度)、存活时间及死亡时瓶内残存的氧含量。实验数据用t检验统计处理。另取雌性小鼠5O只,体重21.4±2.4g,分为5组,分另ig丁香水提物及自来水后l小时,其中两组分别ip普萘洛尔和生理盐水0.5h后,单个放入容量为120ml的广口瓶内,按上法测定,表明普萘洛尔对3项指标都有明显影响,丁香水提物能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和降低死亡时瓶内氧残存量,说明丁香水提物不是通过减慢耗氧速度,而是通过提高小鼠在低氧条件下的氧利用能力,增强小鼠常压密闭下抗缺氧的能力。 张口动作:对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间的影响取20g左右小鼠,每组30只,分别ig丁香水提物,石油醚提取物和对照溶液后1小时,自颈部一刀剪下小鼠脑袋,并立即用秒表记录断头小鼠的张口动作持续时间,结果只有丁香水提物10和20g/kg组显着延长张口动作持续时间,10g组P<0.01,20g组p<0.05。 中毒:对氰化钾中毒和对亚硝酸钠中毒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取体重20.7±1.7g小鼠,性别不分,每组12-16只,分别ig丁香水或石油醚提取物和对照液后l小时,其中一组ip普萘洛尔20分钟后再iVkCN4mg/kg,并立即记录小鼠存活时间,结果见表3。丁香水提物20g/kg组和普萘洛尔组能延长KCN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又取雄性小鼠,体重22.6±2.0g,每组10只,分另ig丁香水提物,石油醚提取物和对照液后l小时,ipNaNO2800mg/kg,并立即记录存活时间。丁香石油醚提取物0·15和0.30ml/kg组能显着延长NaNO2中毒小鼠存活时间。 耐寒:对受寒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取雌性小鼠,体重19.7±0.8g,每组12只,禁食禁水24小时,分别ig丁香石油醚提物、水提物和对照液后0.5小时,分装在铁皮小盒内,每盒6只,并将铁皮盒放入-18--20℃冰箱内,每小时开启冰箱,取出死鼠,活鼠合并成每盒6只左右,观察至小鼠全部死亡为止,结果丁香石油醚提物0.30ml/kg组明显缩短受寒小鼠存活时间,可能这一剂量能明显抑制自发活动所致。 7.丁香水提物和石油醚提物对动物胆汁分泌、腹泻和肝损伤的影响7.1对麻醉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 大鼠体重174±17g,雌雄各半,随机分每组8只,乌拉坦麻醉后,按文献方法[药学杂志(日)1987;107(12):990]行胆管插管术,术后平衡30分钟,十二指肠给药,收集给药前30分钟及给药后4小时内每30分钟的胆汁流量,进行比较,得出流出率(药后流量/药前流量),与对照组相应时相比t检验。结果丁香石油醚提物可明显促进麻醉大鼠胆汁分泌,作用可维持2小时。 7.2对蓖麻油,番泻叶等药物引起腹泻的影响 小鼠体重19.8±1.5g,雌雄各半,随机分每组12只。实验时禁水、食,ig受试药物后0.5,ig蓖麻油0.15ml/只,单个放入底部有直径约15cm垫纸的小桶内,每1小时换垫纸并计算腹泻次数,观察6小时。结果丁香石油醚提物0.3ml/kg,可显着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又取小鼠体重20.4±1.7g,雌雄各半,随机分每10只,ig受试药物后0.5小时,ig番泻叶0.4g/只番泻叶(Cassiaangustifolia)20g加水250ml煮沸5分钟,纱布过滤后水浴浓缩成每1ml含1g生药的溶液,以后操作方法同蓖麻油腹泻实验,观察8小时。结果丁香水提物20g/kg可明显抑制番泻叶引起的腹泻。 7.3对四氯化碳诱发急性肝损伤大鼠SGPT,SGOT的影响 大鼠体重221±25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每组9只。受试药物,每日1次,连续5日,末次给药后1小时,igCCl40.3ml/kg,16小时后麻醉状态下颈动脉取血,赖氏法测SGPT,金氏法测SGOT,t测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丁香石油醚提物及水提物对CCl4诱发急性肝炎大鼠的SGPT、SGOT显着升高均未产生明显影响。 8.丁香提取物对代谢的影响 丁香热水提取物及水溶性组份具有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及代谢活化Trp-p-2的失活作用的双重作用。醚可溶组份、丁香酚、乙酰丁香酚、异丁香酚可抑制代谢活化,但未见对代谢活化Trp-p-2的失活作用。除去鞣质后的水可溶组份对代谢活化不呈抑制作用,对代谢活化Trp-p-2的失活作用亦小。这些试样不具抗诱变性。根据上述情况提示,丁香热水提取物对诱变的抑制效果可能是由于鞣质、丁香酚等对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及鞣质对代谢活化Trp-p-2的失活作用所引起。丁香的水、盐水以及乙醇提取物中含有一种含酚和糖醛酸的复杂糖甙,具有抑制脑乙酰胆碱脂酶的作用。 9.平喘作用 B-丁香烯在丁香挥发油中含量约5.4%,亦是菊科植物艾叶油中的平喘有效成分之一。药理实验,发现它对离体气管平滑肌几乎没有松弛作用,但po疗效与艾叶油相似。药理筛选对豚鼠离体平滑肌有收缩作用。代谢物III为黄色粘稠油状物,是具有活性的代谢物,根据GC-MS、IR、1HMR和半合成实验证实该代谢物为B-丁香烯醇。药理实验表明,B-丁香烯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之一B-丁香烯醇,具有较强的豚鼠离体气道平滑肌松弛作用,PD2=4.36(n=6);在用于组胺和乙酰胆碱诱发的豚鼠哮喘,以0·2g/kgig能使全部动物(n=8)不发生喘息,其作用持续时间长于6h。B-丁香烯醇,小鼠igLD50>10.8g/kg,表明毒性极小。 |
毒性 |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煎剂的半数致死量为1.8g/kg。口服丁香油的花生油溶液为1.6g/kg,煎剂的中毒症状为呼吸抑制及后肢无力。狗口服丁香油的花生油溶液5g/kg,可发生呕吐而死亡。尸检发现胃底及幽门部粘膜红肿并有溃疡及出血点,十二指肠部有浮肿及充血,肺有瘀血点。镜检肝、肾也有瘀血及浊肿,部分肝细胞坏死,心肌水肿。狗如口服2g/kg,仅发生呕吐而不致死亡。大鼠口服丁香油酚,半数致死量为1.93g/kg,中毒症状为后肢麻痹、昏睡、尿失禁并常有血尿,病理解剖发见上消化道呈出血状态,少数有粘膜溃疡,各内脏及腹膜、肠系膜显着充血。对中毒大鼠曾用印防己毒素、可拉明、士的宁、咖啡因及五甲烯四氮唑等解救,但无明显效果。 丁香油:小鼠igLD501.6g/kg,丁香酚:小鼠igLD503.0g/kg;大鼠igLD502.68g/kg,LD501.93g/kg,LD502.0g/kg。丁香水提物或丁香水提物加咖啡因,用于成年雄性果蝇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前或减数分裂后,均未见诱变作用。另外,B-丁香烯家兔ig0.3ml/次,1日2次,连续给药30日,对家兔生长、血色素、白血球总数、尿蛋白、尿镜检、肝功能(B.S.P)、肾功能及心律均有明显影响。丁香石油醚提物小鼠1次ig,观察7日的LD50为1.74±0.24ml/kg。丁香水提物ig小鼠20只120(生药)/kg,观察7日,无死亡。 |
鉴别 |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置小试管中,加氯仿3ml,浸渍5min,吸取氯仿浸液2-3滴于栽玻片上,速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液1滴,加盖破片,片刻即有簇状细针形丁香酚钠结晶产生。 (2)取以上氯仿浸出液,滴加适量50%氢氧化钾溶液与丁香酚作用,形成丁香酚钾的针状结晶。 (3)取本品粉末0.5g,加已醚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酚为对照品,加已醚制成每1ml含16μl的溶液。吸取上述溶液各5ml,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已酯(9: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于105℃烘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炮制 | 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
性味 | 味辛;性温 |
归经 | 归脾;胃;肾经 |
功能主治 | 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主呃逆;脘腹冷痛;食少叶泻;肾虚阳痿;腰膝酸冷;阴疽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感想末敷贴。 |
注意 | 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李杲:气血胜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气也。《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
复方 | 1.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无时服。(《简要济众方》)2.治小儿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一两。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百一选方》)3.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元方》)4.治霍乱,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5.治久心痛不止:丁香半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3.治痈疽恶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怪证奇方》)7.治食蟹致伤:丁香末,姜汤服五分。(《证治要诀》)8.治鼻中息肉:丁香绵裹纳之。(《圣惠方》) |
各家论述 | 1.《雷公炮炙论》:凡使(丁香)。有雌雄,雄颗小,雌颗大,似枣核。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 2.《开宝本草》:丁香,二月、八月采。按广州送丁香图,树高丈余,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雕。医家所用惟用根。子如钉子,长三、四分,紫色,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可入心腹之药尔。......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NIW。3.《本草经疏》:丁香,其主温脾胃、止霍乱壅胀者,盖脾胃为仓凛之官,饮食生冷,伤于脾胃,留而不去,则为壅塞胀满,上涌下泄,则为挥霍撩乱,辛温暖脾胃而行滞气,则霍乱止而壅胀消矣。齿疳者,亦阳明湿热上攻也,散阳明之邪,则疳自除。疗风毒诸肿者,辛温散结,而香气又能走窍除秽浊也。4.《本草通玄》:丁香,温中健胃,须于丸剂中同润药用乃佳。独用多用,易于僭上,损肺伤目。5.《本草新编》:丁香,有雌雄之分,其实治病无分彼此。直中阴经之病,最宜用之,但不可用之于传经之伤寒也。6.《得配本草》:丁香,得五味子治奔豚,配甘蔗、姜汁治干呕。肉桂温能发表,丁香温能和胃。7.《药性论》:治冷气腹痛。《海药本草》:主风疳GUI,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8.《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9.《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10.《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11.《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12.《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13.《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14.《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15.《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
临床应用 | 治癣。丁香15g,加入70%酒精至100ml,浸48小时后去渣。每日外搽患处3次,观察31例病史在2年以上的体癣及足癣患者,一般在治疗1日后症状即见消退,2日后患处开始有皮屑脱落。病史较长或曾经其它癣药治疗而不能控制者,则于治疗后2-3日症状才开始消退,一般经3-5日亦能治愈。但有20%左右治愈后仍反复发作。用1:10的丁香煎液外涂,每日1-3次,治疗数种皮肤霉菌病共31例,结果8例临床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有效病例通常在涂药后3-7日痒感减轻,炎症减退,落屑减少,以后局部症状逐渐好转。治疗期中如中断用药,效果多不明显或无效。疗效与病原菌末见明显关系,曾对6例治愈患者进行短期随访,1例于1个月后复发,5例经2-12月观察未见复发。 |
摘录 | 《中华本草》 |
《中药学》:第十三章 祛寒药 >> 丁香
【药用】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花蕾或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脾、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临床应用】1.用于胃腹冷痛、呃逆、呕吐等症
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治呃逆,常与降气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如遇胃热呕呃,因本品性温,则不宜应用。
2.用于肾阳不足,及寒湿带下等症
丁香又能温肾助阳,以治肾虚阳萎、寒湿带下等症,可与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
此外,丁香与肉桂等分,共研细末,名丁桂散。外用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
【处方用名】丁香、公丁香(药用花蕾,功效较佳,晒干用。)、母丁香(药用果实,功效较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丁香、柿蒂、人参、生姜。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本草纲目》:木部 >> 丁香
「释名」丁子香、鸡舌香。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
1、突然心气痛。用丁香末,酒送服一钱。
2、干霍乱(不吐不泻)。用丁香十四枚,研为末,开水一碗送下。不愈再服。
3、小儿吐泻。用丁香、桔红等分,加炼做成丸子,如黄豆大,米汤送服。如呕吐不止,可用丁香、生半夏各一钱,泡姜汁中一夜,晒干为末,以姜汁调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适量,姜汤送下。
4、婴儿吐乳,粪呈青色。用乳汁一碗,放入丁香十枚、陈皮(去白)一钱,煎开多次后,细细送服。
5、胃冷呕逆。用丁香三个、陈桔皮一块(去白,焙干),水煎,乘热服。
6、朝食暮吐。用丁香十五个,研为末,加甘蔗汁、姜汁调成丸了,如莲子大,口中噙咽。
7、反胃,气噎不通。用丁香、木香各一两,每取四钱,水煎服。
8、妇女崩中。用丁香二两,加酒二升,煎成一升,分次服下。
9、妇女难产。用丁香三十六粒、乳香三钱六分,共研为末,加活兔胆同捣,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此方名“如意丹”。
10、鼻中息肉。用棉裹丁香塞鼻内。
11、唇舌生疮。用丁香研末,棉裹含口中。
12、乳痛。用丁香研末,水送服一匙。
《雷公炮制药性解》:木部 >> 丁香
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胃肾四经。主口气腹痛,霍乱反胃,鬼疰蛊毒,及肾气奔豚气,壮阳暖腰膝,疗冷气,杀酒毒,消?癖,除冷劳。有大如山茱萸者,名母丁香,气味尤佳。
按∶丁香辛温走肺部,甘温走脾胃。肾者,土所制而金所生也,宜咸入之。果犯寒?,投之辄应,倘因火症,为祸勿轻。陈藏器云∶拔去白须,姜汁调涂孔中,重生即黑。
雷公云∶凡使有雌雄,雄颗小,雌颗大,似枣核,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若用须去了,盖乳子发人背痈也。
《海药本草》:木部 >> 丁香
按《山海经》云∶生东海及昆仑国。三月、二月花开,紫白色。至七月方始成实,大者如巴豆,为之母丁香;小者实为之丁香。主风疳 ,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树皮亦能治齿痛。(《大观》卷十二页42,《政和》页307,《纲目》页1363)
《汤液本草》:木部 >> 丁香
气温,味辛,纯阳。无毒。入手太阴经、足阳明经、少阴经《象》云∶温脾胃,止霍乱,消 癖,气胀反胃,腹内冷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
《珍》云∶去胃中之寒。
《本草》云∶主温脾胃,止霍乱,壅胀,风毒诸肿,牙齿疳 。能发诸香。能疗反胃,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消 癖,除冷劳。
《液》云∶与五味子、广术同用,亦治奔豚之气,能泄肺,能补胃,大能疗肾。
《本草备要》:木部 >> 丁香
燥,暖胃,补肾
辛温纯阳。泄肺温胃,大能疗肾,壮阳事,暖阴户。治胃冷壅胀,呕哕呃逆(丹溪曰∶人之阴气,以胃为养。土伤则木挟相火,直冲清道而上作咳逆。古人以为胃寒,用丁香、柿蒂,不能清痰利气,惟助火而已。按∶呃逆有痰阻、气滞、食塞,不得升降者;有火郁下焦者;有伤寒汗、吐,下后,中气大虚者;有阳明内热失下者;有痢疾大下,胃虚而阴火上冲者。时珍曰∶当视虚实阴阳,或泄热,或降气,或温,或补,或吐,或下,可也。古方单用柿蒂,取其苦温降气。《济生》加丁香、生姜,取其开郁散痰。盖从治之法,亦尝有收效者矣。朱氏但执以寒治热,矫枉之过矣) 癖奔豚,腹痛口臭(丹溪曰∶脾有郁火,溢入肺中,浊气上行,发为口气,治以丁香,是扬汤止沸耳,唯香薷甚捷),脑疳齿 ,痘疮胃虚灰白不发。热证忌用。有雌、雄二种(雌即鸡舌香,力大。若用雄,去丁盖乳子)。畏郁金火。
《本草蒙筌》:木部 >> 丁香
味辛,气温。属火,有金,纯阳。无毒。生交趾广州,收春前秋后。形有大小,名列雌雄。雄丁香如钉子长,雌丁香似枣核大。凡资主治,母者用多。专人肾胃二经,又走太阴肺脏。诸香能发,凡气善驱。口舌气,奔豚气殊功,且止噫忒气逆;翻胃呕,霍乱呕立效,兼除心腹冷疼。暖腰膝壮阳,杀疳 坚齿。治奶头绽裂,消虫毒胀膨。细末研成,犹有两治。妇人阴户常冷,纱囊盛纳阴内,旋使转温;老人拔去白须,姜汁和涂孔中,重生即黑。丁皮止齿痛验,根捣敷风肿良。
《冯氏锦囊秘录》:木部 >> 丁香
禀纯阳之气以生,故味辛,气温,无毒。气浓味薄,升也,阳也。入足太阴、足阳明经,辛温而升,所以温脾胃而散中宫之结滞也。若呕吐由于火热者,切忌误用。
丁香治亡阳诸症,一切气逆,翻胃奔豚,霍乱呕哕,心腹冷痛,暖腰膝壮阳,治乳头绽裂,纳阴户作冷能温,祛寒开胃,善治呃逆,寒中阴经,痘疮灰白,雄者颗小为丁香,雌者颗大为母丁香,入药最胜。
主治(痘疹合参) 脾胃受寒,吐泻腹胀,不食厥冷,痘白者宜之,丁香温能救里,官桂温能发表,故并用以治表里沉寒之症。
按∶丁香,祛寒开胃之剂,同柿蒂止呃,同黄连乳汁点目,此得辛散苦降之妙,有火者忌服。
《医学入门》:治寒门 >> 丁香
丁香辛热快脾胃,止呕逆乱泄肺秽,入肾壮阳暖膝腰,风肿牙疳及冷痹。
形似钉,纯阳。无毒。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主温脾胃,快积滞,消 癖,杀酒毒,善止翻胃呕吐,干湿霍乱,心腹冷痛,泻肺寒咳逆上气、口气,补肾壮阳,治腰疼膝冷,风毒诸肿及齿疳 骨槽。《液》云∶与五味子、莪术同用,亦治奔豚气,兼疗五痔、五色毒痢、鬼疰蛊毒,乌须杀虫,能发诸香。雄者颗小,煎膏中用之,去丁盖,免发背痈;雌者颗大,如枣核,谓之母丁香,味佳力大,故《局方》多用之,单方疗妇人阴冷痛,取雌者为末,缝纱袋中,纳阴内,中病即已。
《证类本草》:丁香
(丁香_图缺)
味辛,温,无毒。主温脾胃,止霍乱拥胀,风毒诸肿,齿疳 。能发诸香。其根部风毒肿。生交、广、南蕃。二月、八月采。
今注按广州送丁香图,树高丈余,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凋。医家所用,唯用根子如钉,长三、四分,紫色。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可入心腹之药尔。
以旧本丁香根注中,有不入心腹之用六字,恐其根必是有毒,故云不入心腹也。又按陈藏器本草云∶丁香于其母丁香,主变白,以生姜汁研,拔去白须涂孔中,即异常黑也。(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母丁香,击之则顺理而折两向,疗呕逆甚验。药性论云∶丁香,臣。
能主冷气腹痛。日华子云∶治口气反胃,鬼疰蛊毒,及疗肾气、贲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治图经曰∶丁香,出交、广,南蕃,今唯广州有之。木类桂,高丈余,叶似栎,凌冬不凋。
花圆细,黄色。其子出枝,蕊上如钉子,长三、四分,紫色。其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谓之母丁香。二、八月采子及根。又云∶盛冬生花、子,至次年春采之。
海药∶按《山海经》云∶生东海及昆仑国。二月、三月花开,紫白色,至七月方始成实,大者如巴豆,为之母丁香。小者实,为之丁香。主风疳 ,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树皮亦能治齿痛。雷公云∶凡使,有雄雌。雄颗小,雌颗大,似 枣核。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若欲使雄,须去疔盖乳子,发人背痈也。圣惠方治桑蝎蜇人。用丁香末,蜜调涂之。千金方治干霍乱,不吐不下方∶丁香十四枚末,以沸汤一升和之。顿服,不瘥更作服。梅师方治乳头裂破,捣丁香末敷之。又方治妒乳,乳痈。取丁香捣末,水调方寸匕服。又方治崩中昼夜不止。取丁香二两,以酒二升,取半分服。《外台秘要》方同。简要济众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
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无时服。
衍义曰∶丁香,日华子云∶治口气。此正是御史所含之香。治胃寒及脾胃冷气不和。有大者名母丁香,气味尤佳。为末缝纱囊如小指,实末,纳阴中,主阴冷病,中病便已。
《本草求真》:温散 >> 丁香
(香木)泄肺温胃暖肾止呃
丁香(专入肺胃肾)。辛温纯阳。细嚼力直下达。故书载能泄肺温胃暖肾。非若缩砂密功专温肺和中。木香功专温脾行滞。沉香功专入肾。而于他脏则止兼而及之也。是以亡阳诸症。一切呕哕呃逆反胃。并霍乱呕哕。心腹冷疼。并痘疮灰白。(诸症皆就胃寒论。)服此逐步开关。直入丹田。(逐步开关四字形容殆尽。)而使寒去阳复。胃开气缩。不致上达而为病矣。(张璐曰。呃逆宜辨寒热。若寒热不辨。用药立毙。凡声之有力而连续者。虽有手足厥逆。大便必坚。定属大热。下之则愈。万举万全。若胃中无实火。何以激搏其声逆上而冲乎?
其声低怯而不能上达于咽喉。或时郑声。虽无厥逆。定属虚寒。苟非丁附。必无生理。若胃中稍有阳气。何至声音低怯不前也?盖胃中有火则有声。无火则声怯。误以柿蒂芦根辈治之。仓扁不能复生矣。)此为暖胃补命要剂。故逆得温而逐。而呃自可以止。若止用此逐滞。则木香较此更利。但此热症忌用。有雌雄二种。雌即鸡舌香。力大。若用雄。去丁盖乳子。畏郁金火。
《本草新编》:丁香
丁香,有雌、雄之分,其实治病无分彼此。味辛,气温,纯阳,无毒。入肾、胃二经,又走太阴肺脏。善祛口舌溃烂,伐逆气殊功。止噫呃气逆、翻胃呕吐、霍乱,除心腹冷疼,暖腰膝,壮阳。杀疳 ,坚齿。治奶头绽裂,消虫毒膨胀。亦有旋转天地之功,直中阴经之病,尤宜可用之,但不可用之于传经之伤寒也。
世人重母丁香,而轻公丁香,不知何故?谓母丁香能兴阳道也。夫丁香而曰母,其属阴,可知阴不能助阳,亦明矣。丁香公者易得,而母者难求,此世所以重母丁香也。舍易而求难,世人类如是夫。
《本经逢原》:香木部 >> 丁香
一名鸡舌香
辛温无毒。有子而大者曰母丁香,去蒂及子用。忌见火。
发明 丁香辛温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经。温胃进食,止呕定泻,虚冷下痢白沫之要药。干霍乱不吐不下及呕逆不止,厥冷脉沉者,并宜服之;胃寒肝虚,呃逆呕哕,在所必用。但渴欲饮水,热哕呃逆,不可误投。小儿痘疹不光泽,不起发,气虚灰白,或胀或泻或渴或气促,表里俱虚之证并宜加用。凡胃逆呕吐者,健胃消痰药中加三五粒甚效。不宜多用,但其性易于僭上,过用则损肺伤目,非属虚寒者概不可施。丁皮即丁香树皮,似筒桂皮而坚浓,色深紫,较之肉桂味稍枯,气稍滞,专治一切心腹冷气,腹胀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及齿痛诸证。方家用代丁香,今舶上人每以伪充肉桂,不可不辨。
《本草从新》:香木类 >> 丁香
燥、暖胃温肾.
辛温纯阳.泄肺温胃.大能疗肾.壮阳事.暖阴户.治胃冷壅胀.呕哕呃逆.(呃逆、有痰阻气滞、食塞不得升降者、有火郁下焦者、有伤寒汗吐下后、中气大虚者、有阳明内热失下者、有痢疾大下、胃虚而阴火上冲者、丹溪曰∶人之阴气、依胃为养、土伤则木挟相火、直冲清道而上、古人以为胃寒、用丁香柿蒂、不能清痰利气、唯助火而已、时珍曰∶当视虚实阴阳、或泄热、或降气、或温或补、或吐或下可也、古方单用柿蒂、取其苦温降气、济生加丁香生姜、以取其开郁散痰、亦尝收效、朱氏但执以寒治热、矫枉之过矣.) 癖奔豚.腹痛口臭.(丹溪曰∶脾有郁火、溢入肺中、浊气上行、发为口气、治以丁香、是扬汤止沸耳、唯香薷最捷.)脑疳齿 .痘疮灰白不发.辛热而燥.非属虚寒.概勿施用.雄者颗小.
为公丁香.雌者颗大.为母丁香.即鸡舌香.畏郁金.忌火.(证治要诀、治食蟹致伤、丁香末、姜汤服五分.)
《得配本草》:木部(香木类二十一种) >> 丁香
畏郁金。忌火。
辛,热。入足阳阳经气分。泄肺邪,温胃气,杀酒毒,除冷泻。得五味子,治奔豚。配甘蔗、姜汁,治干呕。气血盛,火盛呕,口气盛,三者禁用。(脾有郁火,溢入肺中,失其清和之气,而秽浊之气上行,则发为口气。)
肉桂温能发表,丁香温能和胃。
《本草便读》:香木类 >> 丁香
丁香(图缺)
宣中暖胃.故味辛以且温.达肾壮阳.因气香而带苦.并能疗呕吐呃逆.兼可医 癖奔豚.(丁香有公丁母丁两种.公丁是花.母丁是实.公小而母大.一云树有两种.性味皆同.母者即鸡舌香.古方多用之.今人所常用者.皆公丁香耳.辛温芳香.色紫而润.上温脾胃.宣中辟恶.治呕吐呃逆等证.下及肾肝.导气祛寒.凡下焦一切奔豚 癖瘕疝诸疾.如肾阳不足而有寒气者.均可用也.)
《本草经解》:丁香
气温.味辛.无毒.主温脾胃.止霍乱壅胀.风毒诸肿.齿疳 .能发诸香.丁香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丁香味辛入肺.芳香而温.肺太阴也.脾亦太阴.肺暖则太阴暖.而脾亦温.肺与大肠为表里.大肠属胃.所以主温脾胃也.霍乱.太阴寒湿症也.气壅而胀.肝邪乘土也.丁香辛温.故能散太阴寒湿.平厥阴胀气.所以主之也.风气通肝.风毒诸肿.风兼湿.湿胜而肿也.丁香气温.可以散肝风.味辛可以消湿肿也.齿疳 .阳明湿热生虫也.太阴与阳明为一合.丁香辛温太阴.则太阴为阳明行湿热.而齿疳 愈也.能发诸香者.丁香气味辛温.而有起发之力也.
【制方】
丁香同白蔻、藿香、陈皮、浓朴、砂仁.治寒霍乱.同陈皮、姜汁糊丸.治小儿虚寒吐泻.同半夏、姜汁丸.治小儿寒湿吐泻不止.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上品 >> 丁香
味辛,温,无毒。主温脾胃,止霍乱,壅胀,风毒诸肿,齿疳 ,能发诸香。其根疗风热毒肿。《蜀本》云∶母丁香疗呕逆甚验。《药性论》云∶臣。能主冷气腹痛。日华子云∶治口气反胃,鬼疰蛊毒及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治冷气,杀酒毒,消癖,除冷劳。
《本草择要纲目》:丁香
(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
【气味】
辛温无毒.纯阳.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经.(方中多用雌者力大.膏煎中若用雄须去丁.盖乳子发人背痈也.不可见火.)
【主治】
温脾胃.止霍乱壅胀.风毒诸肿.齿疳 .能发诸香.风 骨槽劳臭.杀虫.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五痔.治冷气冷劳.反胃鬼疰蛊毒.杀酒毒.消 癖.疗肾气奔豚气阴痛腹痛.壮阳暖腰膝.疗呕逆甚验.去胃寒.理元气.气血盛者勿服.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等症.必运气在寒水司天之际.又值严冬郁遏阳气.故用大辛热之剂发之者也.若不分气血虚实寒热经络.一概骤用.其杀人也必矣.
《本草害利》:温胃 >> 丁香
〔害〕辛热而燥,一切有火热症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利〕辛温,入肺、胃、肾三经。温脾胃而止呕呃,理壅滞而消胀满,除 齿疳,发灰白痘。
〔修治〕八月采子曝干,方中多用雌者,为母丁香,即鸡舌香。若用雄者,颗小为丁香,须出去丁,盖乳子发人背痈也。不可见火。
《本草撮要》:木部 >> 丁香
味辛温.入足阳明经.功专去胃寒.得甘蔗、生姜治朝暮吐.得柿蒂治呃逆.得五味子治奔豚.得生姜治食蟹致伤.性热而燥.症非虚寒者忌用.雌者为母丁香.即鸡舌香也.畏郁金.忌火.
《药鉴》:丁香
气温味辛,纯阳无毒,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三经。温脾胃,止霍乱。消 癖,气胀翻胃。
腹内冷痛,壮阳暖腰。去胃寒,定呕酸,杀酒毒。与五味子同用,亦治奔豚之气。能泄肺,能补胃,大能疗肾,极能止泄。痘家内热禁忌。畏郁金。
《本草乘雅半偈》:丁香
(宋开宝)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温脾胃,止霍乱拥胀,风毒诸肿,齿疳 。能发诸香。
【核】曰∶出东海,及昆仑国,交、广、南番亦有。其树并高丈余,凌冬不凋,似栗似桂,叶似栎。花似梅,实似山茱萸者鸡舌也,一名母丁。其实出枝,实盖如丁,长三四分者丁香也,一名子丁。并紫色,既实称母子,当遵别录开宝为正,安可妄别雌雄。不知另有雄树,开花不实,花酿成粉,香馥之臭,经久不散,出昆仑交爱以南。修事唯母丁力大,入药最胜。用子丁,须去实盖乳子,否则发人痈背。忌火,畏郁金。
先人云∶鸡舌虽象形,然舌乃心苗,内藏丁火,暗相合也。又云∶辛温即心火气味,主臭亦心所摄持。香即脾之臭也,有火土相袭之机,丁干就戊之道。
【 】曰∶鸡羽禽,征之音,丙干也。丁位丙次,舌者心苗,心亦火脏也。故丁香曰丁,鸡舌曰母。盖丙为辛之刚,丁为壬之柔,是知丙合辛而水润下,丁合壬而木曲直也。设木忘水源者,应病风水毒肿,为悖逆阴阳而霍乱作。自反而缩而心卒痛,皆恶热所酿,非朝夕之故,繇之不早辨也。要知辛当归丙,壬当归丁,丙丁植而火炎上,火炎上而稼穑甘,阴凝至而至坚冰者,泮然释矣。开宝主温脾胃,正所谓虚则补其母而土体充,宣五谷味而土用足也。
《本草图经》:丁香
丁香(图缺),出交广南蕃,今惟广州有之。木类桂,高丈余,叶似栎,凌冬不凋;花圆细黄色;其子出枝,蕊上如钉子,长三、四分,紫色,其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谓之母丁香。二月、八月采子及根。又云∶盛冬生花子,至次年春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