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蟾蜍

蟾蜍

《中药大辞典》蟾蜍

拼音 Chán Chú
别名 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民间方药集》),癞巴子、癞蛤蟆(《吉林中药手册》),癞蛤蚆(《药材资料汇编》),蚧蛤蟆、蚧巴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等的全体。夏、秋捕捉。捕得后,先采去蟾酥,然后将蟾蜍杀死,直接晒干(东北、华北);或杀死后除去内脏将体腔撑开晒干(华东、中南、华南)。这种干燥蟾蜍,商品称为"干蟾",除去内脏的商品习称"干蟾皮"。
原形态 ①中华大蟾蜍
体粗壮,长约10厘米以上,雄者较小。全体皮肤极粗糙,除头顶较平滑外,其余部分,均满布大小不同的圆形瘰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着。口内无锄骨齿,上下颌亦无齿。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凸出,后方有圆形的鼓膜。头顶部两侧各有大而长的耳后腺。躯体短而宽。在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的黑色纵斑;腹面不光滑,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前肢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掌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趾侧有绿膜,蹼尚发达,内跖突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雄性前肢内侧3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穴居在泥土中,或柄于石下及草间;冬季多在水底泥中。白昼潜伏,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动,以捕获蜗牛、蛞蝓、蚂蚁、甲虫与蛾类等动物为食。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黑眶蟾蜍
体长约7~10厘米。背部有黄棕色而略具棕红色的斑纹,腹面色浅,在胸腹部具有不规则而较显著的灰色斑纹。雄性第1、2指基部内侧有黑色婚垫。
分布浙江、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生境分部 主产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辽宁、吉林等地。
性状 干蟾:全体拘挛抽皱,纵面有棱角,四足伸缩不一,表面灰绿色或绿棕色。除去内脏的,腹腔内面为灰黄色,可见到骨胳及皮膜。气微腥,味辛。以个大、身干、完整者为佳。
毒性 因服食蟾蜍引起中毒,文献屡有报道。一般均于煮食后30~60分钟发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痛,甚或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微弱、心律不整等,心电图的表现酷似洋地黄中毒。蟾蜍的卵及其腮腺、皮肤腺的分泌物,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其他部分是否有毒,尚不明了。烧煮并不能破坏或消除其毒性。曾有2例小儿,合食煮熟之蟾蜍一只后均发生严重中毒症状。其中1例5岁患儿经抢救脱险;另1例1岁半患儿抢救无效,于发病后7小时左右死亡。故一般认为蟾蜍不宜食用,如用作外敷药,其毒素亦可能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应加注意。
炮制 蟾蜍:刷去灰屑泥土,剪去头爪,切成方块。炙干蟾:将铁砂倒入锅内烧热,取切好的干蟾放入拌炒,至微焦发泡时取出,筛去铁砂,放冷。民间有以活蟾蜍,用黄泥涂裹,放火灰中煨存性后,研细入药者。
①《蜀本草》:"《图经》云,取日干及火干之。一法刳去皮爪,酒浸一宿,又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涂酥炙干用之。"
②《纲目》:"今人皆风干,黄泥固济,煅存性用之。"
③《得配本草》:"阴干,酒浸三日,焙干用。"
性味 辛,凉,有毒。
①《别录》:"有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微毒。"
③《本草蒙筌》:"味辛,气凉,微毒。"
④《医林纂要》:"辛甘咸,寒。"
归经 ①《纲目》:"入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脾、肺四经。"
功能主治 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
①《四民月令》:"治恶疮疽。"
②《别录》:"疗阴蚀,疽疠,恶疮,猘犬伤疮。"
③陶弘景:"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一两枚。""烧灰敷疮。"
④《药性论》:"杀疳虫,治鼠漏恶疮。烧灰敷一切有虫恶痒滋胤疮。"
⑤《本草拾遗》:"主温病生斑者,取一枚,生捣绞取汁服之,亦烧末服;主狂犬咬发狂欲死,作脍食之,频食数顿。"
⑥《日华子本草》:"破癥结,治疳气,小儿面黄癖气。"
⑦《本草蒙筌》:"治小儿洞泻下痢,炙研水调吞之;疗大人跌扑损伤,活捣泥烂罯上;风淫生癣,烧灰和猪脂敷;煨熟啖,杀疳蚀成癖。"
⑧《纲目》:"洽一切五疳八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
⑨《本草正》:"消癖气积聚,破坚癥肿胀。"
⑩《本草备要》:"发汗退热,除湿杀虫。"
⑾《医林纂要》:"能散,能行,能渗,能软,而锐于攻毒。主治痈疽疔毒,杀小儿疳积。剖其腹合肿毒上,三易则毒可消。"
⑿《本草再新》:"治疮疽发背,小儿脾胃不和,肝旺火甚,动风惊厥。"
⒀《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杀虫,消疳化毒,平惊散癖,行湿除黄。"
⒁《山东中草药手册》:"强心利尿,镇痛。治水肿腹水。"
用法用量 外用:烧存性研末敖或熬膏摊贴。内服:煎汤,1只;或入丸、散,0.3~1钱。
复方 ①治一切疮肿、痈疽、瘰疬等疾,经月不瘥,将作冷瘘:蟾蜍一枚(去头用),石硫黄(别U研)、乳香(别研)。木香、桂(去粗皮)各半两,露蜂房一枚(烧灰用)。上六味,捣罗为末,用清油一两,调药末,入瓷碗盛,于铫子内重汤熬,不住手搅,令成膏,绢上摊贴之。候清水出,更换新药,疮患甚者,厚摊药贴之。(《圣济总录》蟾蜍膏)
②治发背肿毒未成者:活蟾一个,系放疮上半日,蟾必昏愤,再易一个,如前法,其蟾必踉蹡;再易一个,其蟾如旧,则毒散矣。若势重者,以活蟾一个,或二三个,破开连肚乘热合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再易二三次即愈。(《医林集要》)
③治早期瘰疽:蟾蜍,将其腹切开一厘米创口,不去内脏,放入少许红糖。将患指伸入其腹内,经二小时后,可另换一只蟾蜍,共用十只左右可愈。治其他炎症也有效。(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④治疔毒:蜘蜍一个,黑胡椒七粒,鲜姜一片,将上药装入蟾蜍腹内,再放砂锅或瓦罐内,慢火烧焦研细末。每次五厘,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胸壁结核和淋巴结结核破溃成漏孔:癞蛤蟆一个,白胡椒三钱,硫黄二钱。先将胡椒、硫黄塞入蛤蟆腹内,后用黄泥包裹蛤蟆厚约一、二寸,火内煨透,取出去泥,研细末,香油调成糊状,灭菌后,涂于无菌纱布条放入漏孔内,外盖纱布,每二至四天换药一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⑥治气臌:大虾蟆一个,砂仁不拘多少。为末,将砂仁装入蟆内令满,缝口,用泥周身封固,炭火煅红,候冷,将蟆研末,作三服,陈皮汤送下。(《绛囊撮要》蟾砂散)
⑦治腹中冷癖,水谷阴结,心下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逆害饮食:大蟾蜍一枚(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硝(大人一升,中人七合,瘦弱人五合)。以水六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一服后,未得下,更一升;得下则九日十日一作。(《补缺肘后方》)
⑧治破伤风:虾蟆二两半,切烂如泥,入花椒一两,同酒炒热,再入酒二盏半温热,去渣服之,通身汗出效。(《奇效良方》)
⑨治五疳八痢,面黄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大干蟾蜍一枚(烧存性),皂角(去皮、弦,烧存性)一钱,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为束,糊丸粟米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日二服。(《全婴方论》五疳保童丸)
⑩治小儿疳瘦成癖几危者:蟾蜍去头皮脏腑,以桑叶包裹,外加厚纸再裹,火内煨熟,口啖二支,十余日愈。若口渴,咽梨汁解之。(《本草蒙筌》)
⑾治大肠痔疾:蟾蜍一个,以砖砌四方,安于内,泥住,火煅存性,为末;以猪广肠一截,扎定两头,煮熟切碎,蘸蟾末食之,如此三、四次。(《纲目》)
⑿治小儿走马疳,牙斵臭烂,侵蚀唇鼻,亦治身上肥疮:蚵蛾(黄纸裹,煨焦)、黄连各末一两,青黛一钱。为末,入麝香少许研和。先以甘草汤洗去皮,令血出涂之。疮干好麻油调,湿则干用。(《全婴方论》田酥散)
⒀治癣:干蟾蜍烧灰,以猪脂和涂之。(《僧深集方》)
⒁治舌口生疮:胆矾一分,干蟾一分(炙)。上研为末,每取小豆大掺在疮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水尽为度。(《圣惠方》蟾矾散)
各家论述 ①《纲目》:"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匿,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别录》云,治猘犬伤,《肘后》亦有方法。按沈约《宋书》云,张收为猘犬所伤,人云宜啖虾蟆脍,食之遂愈,此亦治痈疽、疔肿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耳。古今诸方所用虾蟆,不甚分别,多是蟾蜍,读者当审用之,不可因名迷实也。"
②《本草经疏》:"虾蟆、蟾蜍,本是二物,经云一名蟾蜍者,盖古人通称蟾为虾蟆耳。经文虽名虾蟆,其用实则蟾蜍也。今世所用者皆蟾蜍,而非虾蟆,其功益可见矣。味辛气寒,毒在眉棱皮汁中。其主痈肿、阴疮、阴蚀、疽疠、恶疮、猘犬伤疮者,皆热毒气伤肌肉也。辛寒能散热解毒,其性急速,以毒攻毒,则毒易解,毒解,则肌肉和,诸证去矣。凡瘟疫邪气,得汗则解。其味大辛,性善发汗,辛主散毒,寒主除热,故能使邪气散而不留,邪去则胃气安而热病退矣。破癥、坚血者,亦以其辛寒能散血热壅滞也。近世治小儿疳疾多用,以其走阳明而能消积滞也。"
临床应用 ①治疗白喉
每次取活蟾蜍约170克,明矾约33克,同放在石臼内舂烂,用纱布包裹成长方形(5×10厘米),置于患者前颈,绷带固定。当时患者即有清凉舒适感,约经4~5小时咽喉部分泌物减少。重症患者4~6小时更换1次,轻症6~10小时更换1次,经20小时后即感咽喉部湿润舒适,吞咽便利。一般重症更换5~6次,轻症3~4次即可见症状减轻或痊愈。治疗13例白喉患者,咽涂片找到白喉杆菌者9例。治后退热时间为18~50小时,局部症状消失时间为14~52小时。所治病例未有气管切开及其他并发症者。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㈠取活蟾蜍去头、皮和内脏,焙干研末;另以猪胆汁浓缩液与面粉等量混和,低温炒松研末。按7:3的比例将蟾蜍粉与猪胆面粉混和均匀,装入胶囊。每次5分,每日3次,饭后送服。10天为一疗程,共二个疗程。观察372例,病型以单纯型为主,中医分型以虚寒型占多数。服药后止咳、祛痰、平喘的有效率达80%以上。一般在3天内开始见效。据重点病例飘察,治疗前白细胞增高、肺部有干湿性罗音者,治疗后白细胞恢复正常,肺部体征明显改善。㈡用冬眠期蟾蜍1只,白矾3钱,大枣1枚。将白矾、大枣塞入蟾蜍口内,阴干焙黄,研细末,用水泛丸,如绿豆大,以代赭石末为衣,或将药末装入胶囊,每粒(或胶囊)0.5克,成人每日3~6克,1次或分次用温开水送服,连服30天。共治2364例,近期控制361例(15.3%),显效651例(27.5%),好转908例(38.4%),无效444例(18.8%)。总有效率为81.2%。冬春季服药的疗效较夏季明显,单纯型与喘息型两者无显著差异。
③治疗炭疽病
用干蟾蜍1只,加水300毫升,煎至253毫升,冷却后顿服;或以活蟾蜍1只,去净内脏,捣成糜状,开水冲服;或用蟾蜍1只去内脏洗净,配合白菊花5两,水煎当茶喝,或将蟾蜍、白菊花药渣外敷皮肤炭疽溃疡处。亦可配合金黄散(成药),水调,经常涂抹水肿处。上述内服外敷法治疗皮肤炭疽26例,肺炭疽3例,肠炭疽1例;其中有全身中毒症状者18例,涂片查炭疽杆菌阳性者14例,均获痊愈。
④治疗恶性肿瘤
将活蟾蜍晒干后烤酥研细末,过筛,和面粉糊做成黄豆粒大的小丸。面粉与蟾蜍粉之比为1:3。每100丸用雄黄5分为衣。成人每次5~7丸,日服3次,饭后开水送下。过量时可有恶心、头晕感。经治22例胃癌、膀胱癌、肝癌患者,病情皆有好转。
⑤治疗腹水
取新鲜活蟾蜍杀死(内脏不去)后置瓦上烘干,研成细末,贮于密闭瓶内备用。成人每日口服1次,每次2克,体弱妇幼酌减,10次一疗程,一般可进行二个疗程,如无效不必续服。治程中如血压逐步下降,亦应考虑停药。治疗期间每日食盐不超过2克。共治血吸虫病腹水6例,其中4例治后腹水减少,大大缩短了脾脏切除手术前的准备时间,手术后均无并发症;另2例治后腹水亦有好转。用药后除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外,体温、脉搏等未见变化。本法对血压过低(收缩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下)及肝肾功能过差的患者不宜使用。另有用砂仁7粒塞入蛤蟆(青蛙也可)嘴里(活蛤蟆须将嘴缝上以免砂仁吐出),然后用黄泥将蛤蟆裹好,置火上烤干后去掉黄泥,将蛤蟆研成细粉。每日服1个蛤蟆,分2次用黄酒20毫升冲服,7天为一疗程,一般服一疗程即可。治疗肾炎腹水10例,9例有显著疗效,其中2例肾功能有所改善。一般用药后第2天尿量即增加,服至7天腹水即基本消失。
⑥治疗麻风
蟾蜍与苍耳草配合服用,据31例观察,似具有一定疗效。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蟾蜍

拼音 Chán Chú
英文名 Dried Toad
别名 蟾诸、去甫;蟾、癞虾蟆、石蚌、癞蛤蟆、癞格宝、癞巴子、癞蛤蚆、蚧蛤蟆、蚧巴子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 陶弘景:此(蟾蜍)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啮之,口皆肿。
2. 《本草拾逝》:虾蟆、蟾蜍,二物各别,陶(弘景)将蟾蜍功状注虾蟆条中,遂使混然,采取无别。今药家所卖,亦以蟾蜍当虾蟆。且虾蟆背有黑点,身小,能跳接百虫,解作呷呷声,在陂泽间,举动极急;蟾蜍身大,背黑,无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能作声,行动迟缓,在人家湿处。《本经》虾蟆一名蟾蜍,误矣。
来源 药材基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2.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得后,先采去蟾酥,然后将蟾蜍杀死,直接晒干。
原形态 1.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着;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鼓膜明显,无犁骨齿,上下颌亦无齿。前技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常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常发达,内跖变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开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的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这跗褶,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颜色亦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之黑色纵斑,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雄性个体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2.黑眶蟾蜍,体长7-10cm,雄性略小;头高,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大,无犁骨齿,上下颌均无齿,舌后端无缺刻。头部沿吻棱、眼眶上缘、鼓膜前缘及上下颌缘有十分明显的黑色骨质棱或黑色线。头顶部显然下凹,皮肤与头骨紧密相连。前肢细长;指、趾略扁,末端色黑;指长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外常突大,内侧者略小,均为棕色,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后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足短于胫;趾侧有缘膜,相连成半蹼,关节下瘤不明显;内跖突略大于外跖突。皮肤极粗糙,除头顶部无疣外,其余布满大小不等之圆形疣粒,疣粒上有黑点或刺;头两侧为长圆形之耳腺;近脊中线由头后至臀部有2纵行排列较规则的大疣粒。体大的黑眶蟾蜍腹面满布小棘。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一般为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雄性第1、2指基部内侧有黑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1.生活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夜出觅食。
2.栖息于潮湿草丛,夜间或雨后常见。捕食多种有害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活习性,喜陷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皮肤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潜伏陷蔽,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内或陆地潮湿土壤下越冬。停止进食,以体内贮布在肝糖来维持最低的新陈代谢,到翌年气温回升到10-20℃时,才结束冬眠。夜间捕食、活动,以甲虫,蛾类,蜗牛,蝇蛆等为食。人工饲养繁殖比其他蛙类容易。
繁殖技术,蟾蜍种源可从野外捕获,也可以捞取卵块或蜊蚪进行饲养。每年春末夏初,5-8月份为蟾蜍的产卵季节。在气温升至6-8℃时,蟾蜍即开始雌雄抱对,人工养殖时雌雄比例比3:1为宜,受精率可达90%以上。温度在16℃时便可产卵。每次产卵量大约在5000枚左右。一般呈双行排列在管状胶质带内,卵带可长达几米,缠绕在水生植物上。人工孵化时水温应控制在10-30℃之间,以℃为宜。并随时注意调节水温。苦遇寒流或暴雨天气,可用塑料薄膜覆盖。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常成群向一个方向游动。
饲养管理,建立蟾蜍饲养场要靠近水源,四周有草,可利用池塘、水沟或田埂作为饲养池。场地四周应筑围墙,墙内留有草坪、菜地,以供蟾蜍栖息及活动。池中有水草生长,稀必适宜。另外,在棉田和稻田中也可以散养。
蟾蜍的蝌蚪在孵出2-3天内开始吃食,先以卵膜为食,以后吃一些植物碎屑、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蝌蚪的食物有腐殖质、猪牛粪、糠麸、蔬菜、嫩草、鱼类及畜禽类、生熟废弃物等。蝌蚪变态成幼蛙后,即以活饵为食。可以培养蚯蚓、蝇蛆等各种昆虫,也可以用诱虫灯诱引各种昆虫。供蟾蜍食用。
蝌蚪池水深要保持在0.2-0.4m深,注意及时排水,水温在16-28℃时为生长发育最适温度,随着蝌蚪的生长变大,要注意及时分池,一般经过2个月后开始变态幼蛙。幼蛙饲养要注意密度不宜过大,每1m2放养30-50只为宜。要防止逃失和天敌侵害。在阳光强烈时,可以喷洒水以防皮肤干燥。在秋末即要为蟾蜍准备好越冬场所,可以在饲养池的角落处堆放干草使其越冬,北方寒冷可另建越冬温室或越冬深水池,池水应比冰冻层大1倍为宜。
性状 性状鉴别,全体拘挛抽皱纵向有棱角,四足伸缩不一,表面灰绿色或绿棕色。除去内脏的腹腔内面为灰黄色,可见到骨骼及皮膜。气微腥,味辛。以个大、身干、完整者为佳。
化学成分 花背蟾蜍(Bufo vaddei strauch)耳后腺分泌物含胆甾醇(cholesterol),南美蟾毒精(marinobufagin),日本蟾毒它灵(gamabufotalin),远华蟾毒精(telocinobufagin),沙蟾毒精(arenobufagin)。
耳腺分泌物中的挥发性成分含壬酸(nonanoic acid),癸酸(decanoic acid),少量正十八烷,正十九烷,正三十烷,二十一烷,十八碳二烯酸。
药理作用 1.蟾蜍制剂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减低心率并消除水肿与呼吸困难,类洋地黄样作用。
2.升压作用,本品繁荣昌盛压作用迅速而平稳,维持时间长且能使肾、脑、冠脉血流量增加,优于肾上腺素缩血管药。
3.局麻作用,用豚鼠角膜进行试验,眼内滴入等量药物后,每隔5min刺激6次,共30min,统计30min内刺激角膜不发生反应的次数,以无反应的百分率作用为局麻过程指标,发现其局麻作用大部分比可卡因强。
4.抗肿瘤作用,蟾蜍制剂具有增高小鼠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EC)活性率,促进巨噬细胞功能及增高清溶菌酶浓度等作用,另外蟾蜍对免疫系统及循环系统等方面也有作用。
炮制 蟾蜍:刷去灰屑泥土,剪去头爪,切成方块。炙干蟾:将铁砂倒人锅内烧热,取切好的干蟾放人拌炒,至微焦发泡时取出,筛去铁砂,放冷。民间有以活蟾蜍,用黄泥徐裹,放火灰中煨存性后,研细人药者。
1.《蜀本草》:《图经》云,取日干及火干之。一法到去皮爪,酒浸一宿,又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涂酥炙干用之。
2.《纲目》:今人皆风干,黄泥固济,煅存性用之。
3.《得配本草》:阴干,酒浸三日,焙干用。
性味 味辛;性凉;有毒
归经 心;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 解毒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主痢疽;疔疮;发背;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膨胀;水肿;小儿疳积;破伤风;慢性咳喘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敷或调涂;或活蟾蜍捣敷。内服:煎汤,1只;或入丸、散,1-3g。
注意 《广西药用动物》:“表热、虚脱的人忌用。”
复方 ①治一切疮肿、痈疽、瘰疬等疾,经月不瘥,将作冷瘘:蟾蜍一枚(去头用),石硫黄(别研)、乳香(别研)、木香、接(去粗皮)各半两,露蜂房一枚(烧灰用)。上六味,捣罗为末,用清油一两,调药末,入瓷碗盛,于桃子内重汤熬,不住手搅,令成膏,绢上摊贴之。候清水出,更换新药,疮患甚者,厚摊药贴之。(《圣济总录》蟾蜍膏)②治发背肿毒未成者:活蟾一个,系放疮上半日,蟾必昏债,再易一个,如前法,其蟾必跟将;再易一个,其蟾如旧,则毒散矣。若势重者,以活赡一个,或二三个,被开连肚乘热台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再易二三次即愈。(《医林集要》)③治早期瘭疽:蟾蜍,将其腹切开一厘米创口,不去内脏,放入少许红糖。将患指伸入其腹内,经二小时后,可另换一只蟾蜍,共用十只左右可愈。治其他炎症也有效。(广西名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④治疗毒:蟾蜍一个,黑胡椒七粒,鲜姜一片。将上药装八蟾蜍腹内,再放砂锅或瓦罐内,慢火烧焦研细末。每次五厘,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⑤治胸壁结核和淋巴结结核破溃成漏孔:癞蛤蟆一个,白胡椒三钱,硫黄二钱。先将胡椒、硫黄塞入蛤蟆腹内,后用黄泥包裹蛤蟆厚约一、二寸,火内煨透,取出去泥,研细末,香油调成糊状,灭菌后,涂于无菌纱布条放入漏孔内,外盖纱布,每二至四天换药一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⑥治气臌:大蟾蟆一个,砂仁不拘多少。为末,将砂仁装人蟆内令满,缝口,用泥用身封固,炭火煅红,候冷,将蟆研末,作三服,陈皮汤送下。(《绛囊撮要》蟾砂散)⑦治腹中冷癖,水谷阴给,心下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逆害饮食:大蟾蜍一枚(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消(大人一升,中人七含,瘦弱人五含)。以水六升,煮取四开,一服一升,一服后,未得下,更一升;得下则九日十日一作。(《补缺肘后方》)⑧治破伤风:虾蟆二两半,切烂如泥,入花椒一两,同酒炒热,再入酒二盏半温热,去渣服之,通身汗出效。(《奇效良方》)⑨治五疳八痢,面黄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大干蟾蜍一枚(烧存性),皂角(去皮、弦,烧存性)一钱,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为末,糊丸粟米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日二服。(《全婴方论》五府保童丸)⑩治小儿疳瘦成癖几危者:蟾蜍去头皮脏腑,以桑叶包裹,外加厚纸再裹,火内煨熟,口啖二支,十余日愈。若口混,咽梨汁解之。(《本草蒙筌》)11.治大肠痔疾:蟾蜍一个,以砖砌四方,安于内,泥住,火殿存性,为末;以猪广肠一截,扎定两头,煮熟切碎,蘸蟾末食之,如此三、四次。(《纲目》)12.治小儿走马疳,牙臭烂,侵蚀唇鼻,亦治身上肥疮:蚵皮(黄纸裹,煨焦)、黄连各末一两,青黛一钱。为末,入麝香少许研和。先以甘草汤统去皮,令血出涂之。疮干好麻油调,湿则干用。(《全婴万论》蟾酥散)13.治癣:干蟾蜍烧灰,以猪脂和涂之。(《僧深集方》)14.治舌口生疮:胆矾一分,干蟾一分(炙)。上研为末,每取小豆大掺在疮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水尽为度。(《圣惠方》蟾矾散)
各家论述 1.《纲目》: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别录》云,治制犬伤,《肘后》亦有方法。按沈约《宋书》云,张收为制犬所伤,人云宜啖虾蟆脍,食之遂愈,此亦治痈疽、疗肿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古今诸方所用虾蟆,不甚分别,多是蟾蜍,读者当审用之,不可因名迷实也。
2.《本草经疏》:虾蟆、蟾蜍,本是二物,《经》云一名蟾蜍者,盖古人通称蟾为虾蟆耳。经文虽名虾蟆,其用实则蟾蜍也。今世所用者皆蟾蜍,而非虾蟆,其功益可见矣。昧辛气寒,毒在眉棱皮汁中。其主痈肿、阴疮、阴蚀、疽疬、恶疮、制犬伤疮者,皆热毒气伤肌肉也。宰寒能散热解毒,其性急速,以毒攻毒,则毒易解,毒解,则肌肉和,诸证去矣。凡瘟疫邪气,得汗则解。其味大辛,性善发汗,辛主散毒,寒主除热,故能使邪气散而不留,邪去则胃气安而热病退矣。破瘀、坚血者,亦以其辛寒能散血热壅滞也。近世治小儿疳疾多用,以其走阳明而能消积滞也。
3.《四民月令》:治恶疮疽。
4.《别录》:疗阴蚀,疽疬,恶疮,制犬伤疮。
5. 陶弘景: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一两枚。烧灰敷疮。
6. 《药性论》:杀疳虫,治鼠漏恶疮。烧灰敷一切有虫恶痒滋胤疮。
7.《本草拾遗》:主温病生斑者,取一枚,生捣绞取汁服之,亦烧末服;主狂犬咬发狂欲死,作除食之,额食数顿。
8.《日华子本草》:破瘀结,治疳气,小儿面黄癖气。
9.《本草蒙筌》:治小儿洞泻下痢,炙研水调吞之;疗大人跌扑损伤,活捣泥烂敷上;风淫生癣,烧灰和猪脂敷;煨熟啖,杀腐蚀成癖。
10.《纲目》:治一切五疳八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
11.《本草正》:消癖气积聚,破坚,消肿胀。
12.《本草备要》:发汗退热,除湿杀虫。
13.《医林篡要》:能散,能行,能渗,而锐于攻毒,主治痈疽疗毒,杀小儿疳积。别其腹合肿毒上,三易则毒可字消。
14.《本草再新》:治疮疽发背,小儿脾胃不和,肝旺火甚,动风惊厥。
15.《随恳居饮食谱》:清热杀虫,消痕化毒,平惊散癖,行湿除黄。
16.《山东中草药手册》:强心利尿,镇痛。治水肿腹水。
临床应用 1.治疗白喉:每次取活蟾蜍约170g,明矾约33g,同放在石臼内舂烂,用纱布包裹成长方形(5×10cm),置于患者前颈,绷带固定。当时患者即有清凉舒适感,约经4-5小购刀因喉部分泌物减少。重症患者受4-6小时更换1次,轻症6-10小时更换1次,经20小时后即感咽喉部湿润舒适,吞咽便利。一般重症更换5-6次,轻症3-4生次即可见症状减轻或痊愈。治疗13例白喉患者,咽涂片找到白喉杆菌者9例。治后退热时间为18-50小时,局部症状消失时间为14-52小时。所治病例未有气管切开及其他并发症者。
2.治疗慢性气管炎:方一、取活蟾蜍去头、皮和内脏,焙干研末;另以猪胆汁浓缩液与面粉等量混和,低温炒松研末。按7:3的比例将蟾蜍粉与猪胆面粉混和均匀,装入胶囊。每次5分,每日3次,饭后送服。10天为一疗程,共二个疗程。观察372例,病型以单纯型为主,中医分型以虚寒型占多数。服药后止咳、怯痰、平喘的有效率达80%以上。一般在3天内开始见效。据重点病例观察,治疗前白细胞增高、肺部有干湿性罗音者,治疗后白细胞恢复正常,肺部体征明显改善。
方二、用冬眠期蟾蜍1只,白矾3钱,大枣 l枚。将白矾、大枣塞入蟾蜍口内,阴干焙黄,研细末,用水泛丸,如绿豆大,以代赭石末为衣,或将药末装入胶囊,每粒(或胶囊)0.5g,成人每日3-6g,1次或分次用温开水运服,连服30天。共治2364例,近期控制361例(15.3%), 显效651例(27.5%),好转908例(38.4%),无效444例(18.8%)。总有效率为81.2%。冬春季服药的疗效较夏季明显,单纯型与喘息型两者无显着差异。
3.治疗炭疽病:用于蟾蜍1只,加水30ml,煎至200ml,冷却后顿服;或以活蟾蜍1只,去净内脏,捣成糜状,开水冲服;或用蟾蜍1只去内脏洗净,配合白菊花;两,水煎当茶喝,或将蟾蜍、白菊花药渣外敷皮肤炭疽溃疡处。亦可配合金黄散(成药)水调,经常涂抹水肿处。用上述内服外敷法治疗皮肤炭疽26例,肺炭疽3例,肠炭疽1例;其中有全身中毒症状者18例,涂片查炭疽杆菌阳性者 14例,均获痊愈。
4.治疗恶性肿瘤;将活蟾蜍晒干后烤酥研细末,过筛,和面粉糊做成黄豆粒大的小丸。面粉与蟾蜍粉之比为1:3。每100丸用雄黄5分为衣。成人每次5-7九,口服3次,饭后开水送下。过量时可有恶心、头晕感。经治22例胃癌、膀腕癌、肝癌患者,病情皆有好转。
5.治疗腹水:取新鲜活蟾蜍杀死(内脏不去)后置瓦上烘干,研成细末,贮于密闭瓶内备用。成人每日口服1次,每次2g,体弱妇幼酌减。10次一疗程,一般可进行二个疗程,如无效不必续服。治程中如血压逐步下降,亦应考虑停药。治疗期间每日食欲不超过2g。共治血吸虫病腹水6例,其中4例治后腹水减少,大大缩短了脾脏切除手术前的准备时间,手术后均无并发症;另2例治质腹水亦有好转。用药后除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外,体温、脉搏等未见变化。本法对血压过低(收缩压在90mm汞柱以下)及肝肾功能过差的患者不宜使用。另有用砂仁7粒塞入蛤蟆(青蛙也可)嘴里(活蛤蟆须将嘴缝上以免砂仁吐出),然后用黄泥将蛤蟆裹好,置火上烤干后去掉黄泥,将蛤蟆研成细粉。每日服l个蛤蟆,分2次用黄酒30ml冲服,7天为一疗程,一般服一疗程即可。治疗肾炎腹水10例,9例有显着疗效,其中2例肾功能有所改善。一般用药后第2天尿量即增加,服至7天腹水即基本消失。
6.治疗麻风:蟾蜍与苍耳草配合服用,据31例观察,似具有一定疗效。
7.蟾蜍中毒因服食蟾蜍引起中毒,文献屡有报道。-般均于煮食后30-60分钟发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痛,甚或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微弱、心律不整等,心电图的表现酷似洋地黄中毒。蟾蜍的卵及其腮腺、皮肤腺的分泌物,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其他部分是否有毒,尚不明了。烧煮并不能破坏或消除其毒性。曾有2例小儿,合食煮熟之蟾蜍一只后均发生严重中毒症状。其中1例5岁患几经抢救脱险;另 l例 l岁半患儿抢救无效,于发病后7小时左右死亡。故一般认为蟾蜍不宜食用,如用作外敷药,其毒素亦可能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应加注意。
摘录 《中华本草》

《本草纲目》虫部 >> 蟾蜍

「释名」促秋、秋施、菊促、苦龙、何皮、癞蛤蟆。
「气味」蟾酥:甘、辛、温、有毒。
「主治」
1、腹中冷癖(逆害饮食,两胁痞满,按之鸣转)。用大蟾蜍一个,去皮肠,切成小块,加硭硝(体强者一升,中等者七合体弱者五合),以水七升,煮成四升,一次服下,以得泻为度。
2、小儿疳积(疳积腹大。黄瘦骨立,头生疮疖)。用立秋后大蟾蜍,去首、足肠,涂上清油,在瓦上炙熟吃下,有积秽排出。连吃五、六个,一月这后,形容改变,疗效显着。
3、五疳八痢(面黄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用大干蟾蜍一个(烧存性)、皂角(去皮弦)一钱(烧存性)、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共研为末,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五疳保童丸”。
4、走马牙疳,浸蚀口鼻。用干蟾蜍裹黄泥中煅过,取二钱产,加黄连二钱半、青黛残、麝香少许,共研为末,敷患处。
5、小儿口疮。蓐疮。用夏季蟾蜍炙过,研为末,敷患处。
6、一切湿疮。用蟾蜍烧灰,调猪油涂搽。
7、小儿癣疮。治方同上。
8、附骨坏疮(脓汁不断,或骨从疮孔中露出,久治不愈)。和大蟾蜍一个、乱头发如鸡蛋大一团、猪油四两,煎枯,去渣,凝成膏药,先以桑根皮、乌头煎汤冼疮,,再用干煅过的龙骨末,撒在疮的四周,最后以膏药敷上贴好。
9、肿毒初起。用大蟾蜍一个剁碎,和炒石灰一起,研如泥敷涂。频频换药。
10、破伤风病。用蟾蜍二两半(切剁如泥)、加花椒一两,同酒炒熟,再加酒二两半,温服。不久,通身出汗,极效。
11、折伤接骨。用大蟾蜍生研如泥,敷涂伤处,外用竹片包好捆稳。
12、大肠痔疾。用蟾蜍一个,泥封固,火上煅存性,研为末;另取猪大一截,扎定两头,煮熟切碎,蘸蟾末吃下。如此几次,痔疮自落。
蟾酥:(蟾蜍的眉间白汁,按:即蟾蜍耳上腺及皮肤腺的分泌物)
1、拔取疔毒。用蟾酥调白面、黄丹用成丸子,如麦粒大,插入疮中,同时以水和丸成膏贴疮上。
2、疔疮恶肿。用蟾酥一钱、巴豆四枚,捣烂,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姜汤送下。地定会,以以蓄根、黄荆子研,酒半碗饮服促进药力。四、五次后,可食粥补身体。
3、一切疮毒。用蟾酥一钱、白面二钱、朱砂少许,加水调成丸子,如麦粒大。每用一丸,水送服。如疮势紧急,用葱汤送服五、七锭亦可。汗出即愈。
4、喉痹乳蛾。用蟾枚、草乌尖末,皂角末等分,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研一丸点患处,极有效。
5、一切齿痛。用蟾枚少许点前处即止。
6、破伤风。用蟾酥二钱,水调成糊,加干蝎(酒炒)、天麻各半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在。每服一至二丸,豆淋酒送下。


《本草备要》鳞介鱼虫部 >> 蟾蜍

即癞虾蟆
泻,疗疳,拔毒
蟾,土精而应月魄,辛凉微毒,入阳明胃。发汗退热,除湿杀虫,治疮疽发背(未成者,用活蟾蜍系疮上。半日,蟾必昏愦,置水中救其命。再易一个,三易则毒散矣。势重者,剖蟾蜍合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如此二三易,其肿自愈),小儿劳瘦疳疾。
蟾酥,辛温大毒。助阳气,治疔肿发背,小儿疳疾脑疳(即蟾蜍眉间白汁,能烂人肌肉,惟疔疳或合他药服一二厘,取其以毒攻毒。脑疳乳和滴鼻中。外科多用之。蟾蜍肪涂玉,刻之如蜡。肪音方,脂也)。


《本草蒙筌》虫鱼部 >> 蟾蜍

(俗称癞虾蟆) 味辛,气凉。属土与水。微毒。状同虾蟆,形独胖大。(又呼石蚌。)
背多痱磊黑癞,腹有八字丹书。不解声鸣,不能跳跃。行极迟缓,得此才真。卑湿处生,阴雨时出。五月五日,收取阴干。东行者良,炮制过用。治小儿洞泻下痢,炙研水调吞之;疗大人跌扑损伤,活捣泥烂 上。风淫生癣,烧灰和猪脂敷;瘟疫发斑,取汁搀井水服。煨熟啖杀疳蚀成癖,(小儿疳瘦成癖几危者,取蟾蜍去头皮脏腑,以桑叶包裹,外加浓纸再裹,火内煨熟,日啖二只,十余日全愈。若口渴咽梨汁解之。)作脍食驱犬咬发狂。一切鼠 恶疮,末敷亦自消释。涂玉软滑易截,(如肪得不多,取肥者锉,煎膏涂之,刻石如蜡。凡玉器奇巧者,固难琢工多,非此肪及昆吾刀不能刻也。)点眼明澈胜常。取状如槟榔,敷诸疮毒亦验。(蟾食百虫,故亦杀诸毒也。)眉间白汁,乃名蟾酥。刺取之时,先防射目。(沾之即瞎。)针穿桑叶遮隔,连刺凭射叶间。拌豆粉晒干,为外科要药。搀膏和散,去毒如神。
一种虾蟆,腹大身小。背有黑点,呷呷声鸣。跳接百虫,举动极急。与蟾蜍自别,故名立亦殊。《本经》云∶虾蟆一名蟾蜍,误矣。主邪气破坚血可用,解结热贴痈肿当求。
仍有数名,亦各品类。形纯青嘴尖者名(音蛙,)杀痨虫尸疰;背拖黄腹细者名金线蛙,退时疫瘟黄。(病患面赤项颈大者名虾蟆瘟,服此极效,曾活数人。)并捣汁水调,须空腹顿饮。长肱背绿者名石鸭,大腹脊青者名水鸡。二煮烹之,味最爽口。浙东闽蜀,俱为珍馐。
疳瘦能调,虚损亦补。尤宜产妇,女科当知。 又蝌蚪子,系虾蟆子。初曳肠水,除草上如索缴缠;渐见点日,逐黑深似豆磊粒。春来水暖,鸣以聒之,乃谓聒其子也。书云∶鳖影抱虾蟆,声抱者是焉。始出色黑头圆,有尾无足;稍大足生尾脱,聚伙成群。俗呼虾蟆粘,亦入方药用。子正黑多取,合桑椹染须,永不皓白;(详载桑根白皮条中。)形已成烂捣,为火疮敷药,绝无瘢痕。其得之,亦主明目。


《冯氏锦囊秘录》虫鱼部 >> 蟾蜍

蛤蟆、蟾蜍,本是二物。《经》云∶一名蟾蜍者,盖古人通称蟾为蛤蟆耳。经文虽名蛤蟆,其用实则蟾蜍也。蛤蟆,禀土金之精气,上应月魄,性亦灵异,味辛气寒,其大毒在眉棱皮汁中,是即酥也。主痈肿阴疮,阴蚀疽 。恶疮, 犬伤疮者,盖以诸热毒瓦斯,留害肌肉,得此辛寒散热解毒,且其性急,速以毒攻毒则毒易解肌肉,和诸症去矣。凡瘟疫邪气,得汗则解,其味大辛,性善发汗,辛主散毒,寒主除热,故能使邪气散而不留,胃气安而热病退矣。破瘀坚血者,亦以其辛寒,能散血热壅滞也。总能发散一切风火相郁,大热壅肿,为拔疔散毒之神药。但性有毒不宜多用,入发汗散毒药中,服者不过三厘而已,并慎勿单使,必与牛黄、明矾、乳香、没药之类,同用乃可,况剂甚小不能为害。若外治惟有神效,无所虑也,但疮已溃,欲生肌长肉之际,得之作痛异常,不可不知。昔人固齿痛,以酥擦牙,误吞入腹,头目俱胀大而毙。凡犬齿之则口皆肿,其毒可知也。慎勿单服多服,至于小儿疳积,所用乃系干蟾,非眉酥也,所以必去头足,并肠垢羊酥炙黄,同药用之,取其能走阳明,而消积去滞,杀蛊除热,非仗酥毒之力也。其肪涂玉则刻之如蜡,故云能合玉石也。附骨攘疮,久不瘥,脓汁不己,或骨从疮孔中出,用大蛤蟆一个,乱发一鸡子大,猪油四两,入二物煎枯,去滓待凝如膏,先以桑根皮乌头煎汤,洗拭干 龙骨末,擦四边,以前膏贴之,发背肿毒。初起势重者,以活蟾一个,破开连肚乘热,合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再易三四次即愈。治风犬伤用蟾蜍后足,捣烂水调服之。先于顶心,拔去血发三两根。则小便内见沫也。治疔丸,同朱砂、冰片、牛黄、明矾、白僵蚕。麝香、黄蜡溶化,作丸麻子大,用葱头白酒吞下,取汗不过二三小丸,拔取疔黄,蟾酥以面丸梧子大,每用一丸,安舌下即黄出也。拔取疔毒。蟾酥以白面黄丹搜作剂,每丸麦粒大。挑破纳入,仍以水澄膏贴之。一切疮毒,蟾蜍一钱,白面二钱,朱砂少许,井水调成小锭子如麦大,每用一锭,葱汤服汗出即愈。如疮势紧急,用三四锭。凡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者,急取蟾蜍三五分,广胶一块,米醋一二碗,入铫内,火化开,用笔蘸,乘热令人不住手周围润之,以散为度。
蟾似蛤蟆,形独胖大,行极缓迟,治小儿洞泻下痢,炙研水服;大人跌扑损伤,活捣烂 。风淫生癣,烧灰和猪脂,敷瘟疫发斑,取汁掺井水服。煨熟啖,杀疳蚀成癖,作脍食,驱犬咬发狂,一切鼠 恶疮,未敷自能消解。眉间白汁,乃名蟾酥,掺膏和散,去毒如神,发背疔疽,五疳羸弱,立止牙痛,善助房术,外科有夺命之功,然轻用烂人肌肉。一种蛤蟆腹大身小,举动极急,吞接百虫,主邪气破坚血,解结热,贴痈肿,理疳积。又种水鸡,味最爽口,疳瘦能调,虚损亦补,尤宜瘥妇,女科当知。又蜊蚪子,系蛤蟆子,合桑椹染须,永不皓白,捣烂为火疮敷药,绝无瘢痕。
主治(痘疹合参) 蟾酥,治痘解毒。发毒点疔,拔毒之圣药。


《本经逢原》虫部 >> 蟾蜍

皮辛凉微毒,肉甘平无毒。捕取风干泥固, 存性用,其目赤嘴赤者有毒。一种色青而生陂泽中者曰蛙,与此不同。
发明 蟾蜍,土之精也,习土遁者赖之,其形大而背多痱磊者是。土性浓重,其行极迟,土生万物,亦能化万物之毒。故取以杀疳积,治鼠 阴蚀疽疠,烧灰敷恶疮并效。弘景治温病发 困笃,用以去肠,生捣一二枚,啜其汁无不瘥者。治 犬伤,先于顶心拔去血发三四茎,即以蟾蜍一二枚捣汁生食,小便内见沫其毒即解。又破伤风用二枚,生切如泥,入椒一两,同酒炒热,入酒二盏乘热饮之,少顷通身汗出而愈。发背疔肿初起,以活蟾一只系定放肿上半日,蟾必昏愦,即放水中以救其命。再换一只如前,蟾必踉跄。再易一只,其蟾如旧,则毒散矣。其金蟾丸治肿胀腹满,并治小儿疳劳,腹大胫细,方用大蟾一只,以砂仁入腹令满,盐泥固济, 存性,黑糖调服一二钱匕,下尽青黄积粪即愈。未尽,过二三日再服,以腹减热除为度。若粪便不能溅注而淋漓不前者,此元气告匮,不可救也。


《本草从新》化生类卵生类等 >> 蟾蜍

一名癞虾蟆.泻、疗疳拔毒.
蟾土精而应月魄.辛凉微毒.入阳明胃.退虚热.行湿气.杀虫 .治疮疽发背.(未成者、用活蟾蜍系疮上半日、蟾必昏愦、置水中、救其命、再易一个、三易则毒散矣、势重者、剖蟾蜍合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如此二三易、其肿自愈.)小儿劳瘦疳疾.蟾酥、辛温有毒.治发背疔肿.小儿疳疾脑疳.(即蟾蜍眉间白汁、能烂人肌肉、惟疔毒或服二三厘、取其以毒攻毒、外科多用之、蟾蜍肪涂玉、刻之如蜡.)头、功同蟾蜍.


《得配本草》虫部(湿生类八种) >> 蟾蜍

辛,凉。微毒。入足阳明经。散热解毒。行湿气,杀虫 ,除疳病,消坚积。取汁,和井水,治温疫发斑。犬咬鼠,末可敷。洞泻下痢,炙研水服。跌扑损伤,活捣烂罨。疳蚀成癖,作脍食。和猪脂烧,敷风淫生癣。
阴干,酒浸三日,焙干用。形大背多磊,行迟不跳不鸣者,为蟾蜍。若小而能跳,举动极急者,名虾蟆,不入药。
蟾酥
辛,热,有毒。疔疮发背,外用能拔,内用能攻。配朱砂、白面,成锭,葱汤下,治恶疮。(汗出即愈。)配朱砂、麝香、人乳,滴鼻中,治脑疳;配广胶、米醋,溶化围肿毒。
(以散为度。)疔毒甚者,合他药服二三厘,取以毒攻毒也。疮毒已溃,欲生肌肉,用之作痛异常。误服,头目张大而死。
酥能烂人肌肉,不可轻用。蟾酥入目则肿盲,用紫草汁洗点即消。
蟾肝
专治蛇螫人牙入肉中,痛不可忍,敷之立出。
蟾胆
汁点舌,疗小儿脐风失音。


《本草分经》足阳明胃 >> 蟾蜍

辛凉微毒,入胃,退虚热行湿气,治虫 痈疽疗疳。蟾酥辛温有毒,治疔毒诸疳,能烂人肌肉。


《本草择要纲目》蟾蜍

(凡蟾目赤腹无八字者不可用.)
【气味】
辛凉微毒.
【主治】
盖蟾蜍土之精也.上应月魄而性灵异.穴土食虫.又伏山精制蜈蚣.故能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 .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大抵此物能攻毒拔毒.钱氏治小儿疳泻痼热如圣丸.用之为君妙甚.


《本草撮要》虫鱼鳞介部 >> 蟾蜍

味辛凉微毒.入足阳明经.功专退虚热.行湿气.杀虫 .疮疽发背未成者.用系疮上半日.再易一个.三易则毒散.重者剖之合疮上.三易必愈.治单腹鼓胀.以蟾蜍一个.用砂仁填满腹中.外用盐水拌黄土泥.浓涂遍身.文火煨透.再去泥.阴阳瓦上炙炭存性研细.每用一钱.陈皮汤下.三四服即愈.蟾酥辛温有毒.治发背疔肿.小儿疳疾脑疳.一名虾蟆.


《药性切用》虫部(化生 卵生 湿生) >> 蟾蜍

一名癞虾蟆。性味辛凉,泻热解毒,治疳积杀虫。蟾酥∶即眉间白汁,辛温有毒,攻拔疔。


《药笼小品》蟾蜍

微毒。
入胃退虚热,行湿气。
治小儿劳瘦疳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