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侧子

侧子

《中药大辞典》侧子

拼音 Cè Zǐ
别名 即子(《本经》),荝子(《说文》),荝(《太平御览》)。
出处 《雷公炮炙论》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之小者
性味 辛,热,有毒。
①《吴普本草》:"神农、岐伯:有大毒。"
②《别录》:"味辛,大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除湿。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脚气,风疹。
①《雷公炮炙论》:"治风疹。"
②《别录》:"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瘘,又堕胎。"
③陶弘景:"疗脚气。"
④《药性论》:"治冷风,湿痹,大风,筋骨挛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
注意 阴虚阳盛及孕妇忌服。
《吴普本草》:"畏、恶与附子同。"
复方 治脚气久不消:侧子一两,切片,童便浸五日,去宿便,再换新便,和黑豆一合同煮,俟豆熟,取侧于片,晒干。每剂用侧子一钱,木瓜五钱,当归、川芎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各家论述 《本草汇言》:"侧子散生附子旁侧,体无定在,其气热劣而轻扬,专于发散四肢,充达皮毛,为治风之药,多入瘫痪药中,古方多不用,迩来医家疗脚气有验。"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侧子

拼音 Cè Zǐ
英文名 Branch Monkshood Daughter
别名 即子、荝子、荝
出处 出自《雷公炮炙论》。
1.《吴普本草》:侧子八月采,阴干,是附子角之大者。
2.陶弘景:此(侧子)即附子边角之大者脱取之,昔时不用。凡此三建俗中乃是同根,而《本经》分生三处,当各有所宜故也,今则无别矣。
3.《唐本草》:侧子,只是乌头下共附子、天雄同生小者,侧子与附子皆非正生,谓从乌头傍出也。以小者为侧子,大者为附子,今称附子角为侧子,理必不然。若当阳以下,江左及山南、嵩高、齐鲁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附子)之小者,或生于附子旁的小颗子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原形态 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5cm。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cm,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端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mm,宽约20mm,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性味 辛;热;有毒
归经 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除湿;舒筋。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脚气;风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4.5g;或入丸、散、酒剂。
注意 阴虚阳盛及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 1.《本草汇言》:侧子散生附子旁侧,体无定在,其气热劣而轻扬,专于发散四肢,充连皮毛,为治风之药,多入瘫痪药中,古方多不用,迩来医家疗脚气有验。1.《雷公炮炙论》:治风疹。
2.《名医别录》: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痿,又堕胎。
3.陶弘景:疗脚气。
4.《药性论》:治冷风,湿痹,大风,筋骨挛急。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本草纲目》草部(三) >> 侧子

「气味」辛、大热、有大毒。
「主治」痈肿风痹、腰脚疼,筋挛急,遍身风疹等。


《雷公炮炙论》侧子

雷公云∶侧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颗附子如枣核者是。宜生用,治风疹神妙也。


《雷公炮制药性解》草部中 >> 侧子

主发散四肢,为风疹药。
按∶侧子即附子傍出小颗,其气轻扬,故主发散。
雷公云∶侧子只是附子傍有小颗如枣核者是,主用治风疹神妙也。木鳖子,只是诸喙附雄侧乌中有穗者,号曰木鳖子,不入药用。若服之,令人丧目。


《千金翼方》草部下品之上 >> 侧子

味辛,大热,有大毒。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 。又堕胎。


《本草经集注》草木下品 >> 侧子

味辛,大热,有大毒。主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 。又堕胎。此即附子边角之大者,脱取之,昔时不用,比来医家以治香港脚多验。凡此三建,世中乃是同根,而《本经》分生三处,当各有所宜故也。方云∶少室天雄,朗陵乌头,皆称本土,今则无别矣。少室山连嵩高,朗陵县属豫州,汝南郡今在北国。(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观》卷十,《政和》二四四页)


《新修本草》卷第十 >> 侧子

味辛,大热,有大毒。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 。又堕胎。
此即附子边角之大者,脱取之,昔时不用,比来医家以疗香港脚多验。凡此三建,俗中乃是同根,而《本经》分生三处,当各有所宜故也。方云∶少室天雄,朗陵乌头,皆称本土,今则无别矣。少室山连嵩高,朗陵县属豫州,汝南郡今在北国。
〔谨案〕侧子,只是乌头下共附子、天雄同生,小者侧子,与附子皆非正生,谓从乌头旁出也。以小者为侧子,大者为附子,今称附子角为侧子,理必不然。若当阳以下,江左及山南嵩高、齐、鲁间,附子时复有角如大豆许。
夔州以上剑南所出者,附子之角,曾微黍粟,持此为用,诚亦难充。比来京下,皆用细附子有效,未尝取角,若然,方须八角附子,应言八角侧子,言取角用,不近人情也。


《吴普本草》草木类 >> 侧子

《御览》卷九百九十
一名莨。神农、岐伯∶有大毒。李氏∶大寒。八月采,阴干。是附子角之大者。畏恶与附子同。


《证类本草》侧子

(侧子_图缺)
味辛,大热,有大毒。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 。又堕胎。
陶隐居云∶此即附子边角之大者脱取之。昔时不用,比来医家以疗香港脚多验。凡此三建,俗中乃是同根,而《本经》分生三处,当各有所宜故也。方云∶少室天雄,朗陵乌头,皆称本土。今则无别矣。少室山连嵩高,朗陵县属豫州汝南郡,今在北国。唐本注云∶侧子,只是乌头下共附子、天雄同生。小者侧子,与附子皆非正生,谓从乌头旁出也。以小者为侧子,大者为附子。今称附子角为侧子,理必不然。若当阳以下,江左及山南嵩高、齐、鲁间,附子时复有角,如大豆许。夔州以上剑南所出者,附子之角,曾微黍粟,持此为用,诚亦难充。比来京下,皆用细附子有效,未尝取角。若然,方须八角附子,应言八角侧子,言取角用,不近人情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昔多不用,今以疗香港脚甚效。按∶陶云侧子即附子边角之大者,削取之。苏云只是乌头不共附子同生。小者为侧子,大者为附子。殊无证据。但云附子角小如黍粟,难充于用,故有此说。今据附子边,果有角大如枣核及槟榔已来者,形状亦自是一颗,仍不小。则乌头旁出附子,附子旁出侧子,明矣。似乌鸟头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乃至三、四寸者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名附子,旁连生者名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其花紫赤,其实紫黑。今以龙州、绵州者为佳。作之法∶以生、熟汤浸半日,勿令灭气出。以白灰 之,数易使干。又法∶以米粥及糟曲等,并不及前法。吴氏云∶侧子一名莨。神农、歧伯∶有大毒。八月采,阴干。是附子角之大者,畏恶与附子同。药性论云∶侧子,使。能治冷风湿痹,大风筋骨挛急。
图经曰∶乌头、乌喙,生朗陵山谷,天雄,生少室山谷,附子、侧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今并出蜀土。然四品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种之法∶冬至前,先将肥腴陆田耕五、七遍,以猪粪粪之,然后布种,逐月耕耔。至次年八月后方∶成。其苗高三、四尺以来,茎作四棱,叶如艾,花紫碧色,作穗,实小紫黑色,如桑椹。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有此四物,收时仍一处造酿方成。酿之法∶先于六月内,踏造大、小麦曲,至收采前半月,预先用大麦煮成粥,后将上件曲造醋,候热淋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则以水解之。便将所收附子等去根须,于新洁瓮内淹浸七日,每日搅一遍,日足捞出,以弥疏筛摊之,令生白衣。后向慢风日中晒之百十日,以透干为度。若猛日晒,则皱而皮不附肉。其长三、二寸者,为天雄,割削附子旁尖芽角为侧子,附子之绝小者亦名为侧子。元种者,母为乌头,其余大、小者皆为附子,以八角者为上。如方药要用,须炮令裂,去皮脐使之。绵州彰明县多种之,唯赤水一乡者最佳。然收采时月与《本经》所说不同。盖今时所种如此。其内地所出者,与此殊别,今亦稀用。谨按《本经》冬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而《广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岁为(与侧同)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今一年种之,便有此五物,岂今人种莳之法,用力倍至,故尔繁盛也。虽然药力当缓,于岁久者耳。崔氏治寒疝心腹胁引痛,诸药不可近者,蜜煎乌头主之。以乌头五枚大者,去芒角及皮,四破,以白蜜一斤,煎令透润,取出焙干,捣筛,又以熟蜜丸,冷盐汤吞二十丸如梧子,永除。又法∶用煎乌头蜜汁,以桂枝汤五合解之。饮三合不知,加五合。其知者如醉,以为中病。《续传信方》∶治阴毒伤寒,烦躁,迷闷不主悟人,急者用大附子一个,可半两者,立劈作四片,生姜一大块,立劈作三片,如中指长,糯米一撮,三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如人体温,顿服,浓衣覆之。或汁出,或不出,候心神定,即别服水解散,太白通关散之类。不得与冷水,如渴,更将滓煎与吃。今人多用有效,故详着之。
陈藏器云∶侧子,冷酒调服,治遍身风疹。雷公云∶侧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颗。附子,如枣核者是,宜生用。治风疹神妙也。木鳖子,只是诸喙附雄乌侧中毗 者,号曰木鳖子,不入药用。若服之,令人丧目。


《本经逢原》毒草部 >> 侧子

即 子
辛热,大毒。
发明 侧子乃散生乌附之旁,侧体无定在,其气轻扬,宜其发散四肢,充达皮毛,为治风之药。唐·元希声治瘫痪,有侧子汤,见《外台秘要》。又附子之初生琐细未成者,曰漏篮,言其小而篮不能盛,漏出篮下也。专治冷漏恶疮。


《得配本草》草部(毒草类二十七种) >> 侧子

一名漏篮子
畏、恶与附子同。
辛,大热,有大毒。主发散四肢,充达皮毛,为治风之药。
附乌头而上出者为侧子,散生最小者为漏篮子。制法与附子同。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下品之上 >> 侧子

味辛,大热,有大毒。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 ,又堕胎。《药性云∶使。能治冷风湿痹,大风,筋骨挛急。陶隐居云∶今医家以疗香港脚多验。陈脏器云治遍身风疹。冷酒调服。《图经》∶乌头、乌喙生朗陵山谷,天雄生少室山谷,附子、侧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今并出蜀土。畏恶∶与附子同。


《名医别录》卷第三 >> 侧子

味辛,大热,有大毒.主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 ,又堕胎.


《药性切用》草部(毒草类) >> 侧子

旁生功力稍逊,能旁达四肢,但可发散寒痹,无附子之补力也。


《本草图经》侧子

乌头、乌喙,生朗陵山谷。天雄生少室山谷。附子、侧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今并出蜀土。
然四品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种之法∶冬至前,先将肥腴陆田耕五、七遍,以猪粪粪之,然后布种,遂月耘耔,至次年八月后方成。其苗高三、四尺以来,茎作四棱,叶如艾,花紫碧色作穗,实小紫黑色如桑椹。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有此四物,收时仍一处造酿方成。酿之法∶先于六月内,踏造大、小麦曲,至收采前半月,预先用大麦煮成粥,后将上件曲造醋,候熟淋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则以水解之。便将所收附子等去根须,于新洁瓮内淹浸七日,每日搅一遍,日足捞出,以弥疏筛摊之,令生白衣。后向慢风日中晒之百十日,以透干为度。若猛日晒,则皱而皮不附肉。其长三、二寸者,为天雄。割削附子旁尖芽角为侧子,附子之绝小者亦名为
侧子(图缺)。元种者,母为乌头。其余大小者皆为附子。以八角者为上。如方药要用,须炮令裂去皮脐,使之。绵州彰明县多种之,惟赤水一乡者最佳,然收采时月与《本经》所说不同。盖今时所种如此。其内地所出者,与此殊别,今亦稀用。谨按《本经》冬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而《广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岁为 (与侧同)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今一年种之,便有此五物,岂今人种莳之法,用力倍至,故尔繁盛也。虽然药力当缓,于岁久者耳。崔氏治寒疝心腹胁引痛,诸药不可近者,蜜煎乌头主之。以乌头五枚大者,去芒角及皮,四破,以白蜜一斤,煎令透润,取出焙干,捣筛,又以熟蜜丸,冷盐汤吞下二十丸如梧子,永除。又法∶用煎乌头蜜汁,以桂枝汤五合解之。饮三合不知,加五合。其知者如醉,以为中病。《续传信方》治阴毒伤寒烦躁,迷闷不知悟人,急者用大附子一个,可半两者,立劈作四片,生姜一大块,立劈作三片,如中指长,糯米一撮,三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如人体温,顿服,浓衣覆之。
或汗出,或不出,候心神定,即别服水解散,太白通关散之类,不得与冷水。如渴,更将滓煎与吃。今人多用有效,故详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