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味参
拼音 | Bǎi Wèi Shēn |
别名 | 小棕皮 |
来源 | 百合科肺筋草属植物百味参Aletris lanuginosa Bur. et Franch.,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
性味 | 辛、微苦,温。 |
功能主治 | 补虚敛汗,止血。用于体虚多汗,神经衰弱,肺结核咯血,盗汗。 |
用法用量 | 0.5~1两。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百味参
拼音 | Bǎi Wèi Shēn |
别名 | 小棕皮 |
出处 |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来源 | 为百合科植物百味参的全草。秋季采收。 |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根丛生,稍肉质,纺锤形,叶基生;线状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4~10毫米,平行脉明显,上面被毛茸,下面稀疏;茎生叶狭细,线状。花茎圆柱形,表面被有白色长绵毛;小花多数,肉红色,排成穗式的总状花序,花轴波状扭曲使花成螺旋排列,花梗短,花下线状苞片1枚;花被6裂。蒴果卵形,熟后3裂,包藏干残留的花被内;种子小,多数,呈不规则卵形,种皮成红棕色。 |
生境分部 | 生于山野路旁。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
性味 | 辛微苦,温。 |
功能主治 | 补气血,止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或煅存性研末。 |
复方 | ①治体虚出虚汗:百味参根水煎服。
②治吐血下血:百味参全草烧灰存性,内服。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百味参
拼音 | Bǎi Wèi Shēn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Khas Aletris |
别名 | 虎须草、绵毛肺筋草、白花痢疾草、麂子草、盗汗草、鹿吃草、小棕皮、夏生草、母复生、偏竹参、一柱香 |
出处 |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穗花粉条儿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etris pauciflora (Klotz.)Franch.var.khasiana(Hllk.f) Wang et Tang[A.lanuginlsa Bur.et Franch.;A. khasiana Hook.f.]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
原形态 | 穗花粉条儿菜,多年生草本,高23-35cm。根茎极短,丛生多数纤维状细根,外皮淡褐色,肉质,中具细木质髓心一缕。叶自基部丛生,外面具纤维状残基;叶片线形,坚挺似虎须,长4-20cm,宽1-4mm,先端尖,基部对折,白绿色而具膜质边缘,上部淡绿,平行脉明显于下面凸出,自中部以上沿边缘凸出的平行脉上密被细短毛。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自叶丛中抽出;苞片较花短,斜卵形;花小形,花梗长1-2mm;花被片6,白铎,长倒卵形,长2.5-4mm;雄蕊6,着生于花被基部,与花被对生,较花被稍短;花丝丝状,基部较宽,花药椭圆形,熟后3裂,种子多数,细小。花、果期夏、秋季。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4800m的山间的草地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性味 | 昧辛;微苦;性温 |
归经 | 肺;肝经 |
功能主治 | 补虚敛汗;止血。主体虚多汗;盗汗;神经衰弱;吐血;便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或炒炭存性研末。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