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草
《中药大辞典》白毛草
拼音 | Bái Máo Cǎo |
别名 | 伏地蜈蚣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
出处 |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
来源 | 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晒干。 |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达80厘米。根细,稍带紫红色,生数茎。茎直立,枝铺散,全株密生开展的白毛。叶互生,无柄,长圆状披针形乃至广线形,长2~3.5厘米,宽3~4毫米,先端钝。总状花序生于茎顶,较长,有苞叶;萼片5,披针状线形,基部合生;花冠浅红紫色或蓝紫色,外面有毛,花筒细长,长约7毫米,裂片短而钝,卵圆形,略张开。小坚果卵状三棱形,先端尖,长约2毫米,有短柄,表面具有大小不等的疣状微凸起。花期4~6月。 |
生境分部 | 生于草原、沙漠地区的固定沙地、山坡、沙质地。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等地。 |
性味 | 苦,温。 |
功能主治 | 治小关节疼痛。 |
复方 | 治小关节疼痛:白毛草三钱,煮水内服,长期服用或加桑椹三钱同煮,效果更好。也可制成散剂服用。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